籠養肉雞春季管理技術討論
養雞行業很久以來就有春捂秋凍這一說法,而且口口相傳的老師也很多,說法來源無從追溯,談談我的理解,希望懂行的老師多拍磚,共同進步。
春季一般來說風大溼度低,加上早晚溫度變化大,管理起來難度相對偏高,病原微生物活躍,是一年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季節。但就從平日的飼養管理來說,我是不建議無端縮小通風量的。除非一時溫度驟降、大風天氣做出暫時的應對策略。
有技術員說,雖然春天,但地溫還不高,通風保守點,我不反對這一說法,初春季節,我也不建議單單看著季節去操作。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臨近五一,時不時都來個抗日戰爭,還說是二氧化碳不超五千就行,是不是保守過頭了?
都知道風速、溼度對雞體感溫度有影響,具體到自己雞舍很難用函式表準確的計算出來,所以作為飼養管理操作者,更細心、穩定地控制舍內環境各因素的穩定或平穩過渡,總結規律經驗才是更重要的。所有的技術流派,技術再好,都要用到實踐操作上,只要操作不正確,養不出雞,那跟莽撞蠻幹的就沒區別。所謂的眼高手低,說的也就是這類人,雖然我也在其中之列。
還有人說溼度春天干燥,溼度就是控制不好,我要說的是,能做的工作儘量做,就跟王志剛老師說的一樣,我們可以通過有節點地加溼,減緩溼度下降過快對雞造成的影響。在我們實在對溼度無計可施時,提高設定溫度,來減小雞體感溫度差異也是一種有效手段。
都知道有個說法叫一悶一閃,必得流感。春季在外界溫度不斷升高的時候,隨著雞生長所需溫度的不斷降低,通風過於保守,在向降溫模式轉換的時候就更容易出問題,所以對於春捂這一說法,不能一味斷章取義,活學活用才能更好的服務於我們的雞寶寶。
養雞不易,與同行共勉。
本文摘自雞病專業網論壇,感謝網友跑得快的精彩分享!
點選檢視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