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傳鼻疫苗中的內毒素可能增加肝破裂的發生
近幾年,許多種雞和某些品種(如羅曼粉)的蛋雞養殖場均出現了較多肝破裂的情況。關於該病的病因有各種猜測,如高蛋白飼料、黴菌毒素、弧菌感染、病毒性傳染病、雞群應激等,眾說紛紜。2020年年初至今,雖然肝破裂的整體發病率有所下降,但是有一個新的現象值得我們警惕---雞群在免疫了某些雞傳染性鼻炎滅活疫苗後,會出現肝破裂、死淘急劇升高的現象,特別是第二次鼻炎免疫後情況尤其嚴重。
華北某白羽肉種雞父母代養殖場共有8棟雞舍,整個批次共有8.2萬套種雞。育成期16周之前雞群死淘正常,單舍周死淘率小於0.1%,日常剖檢也無肝脾腫大等異常表現。該批次雞群於116日齡進行了傳鼻疫苗免疫,其中四棟雞舍使用了某疫苗A,另外四棟雞舍免疫了疫苗B。免疫了疫苗A的四棟雞舍從免疫後第二天開始,出現了死淘數異常升高並持續數週的情況。剖檢可見典型的肝臟破裂情況,腹腔內充滿血液(見圖1)。另外四棟免疫了疫苗B的雞群表現正常,死淘率無任何異常。對比兩組鼻炎疫苗各四棟雞舍的平均日死淘數,可見明顯差異(見圖2)。
圖1 死淘雞隻剖檢可見肝臟病變和破裂出血
圖2 免疫不同鼻炎疫苗以後雞群日死淘數變化
有學者從免疫了鼻炎疫苗後發生肝破裂的病雞腹腔中採集血液檢測發現,其中的內毒素含量顯著升高,並且內毒素的含量與肝破裂的發生率有顯著的相關性,提示肝破裂情況的增加,可能與免疫了內毒素超標的傳鼻疫苗密切相關(趙鵬,2020)。
目前普遍認為,雞群受到應激會增加肝破裂的發生率。疫苗免疫是造成雞群應激的原因之一,疫苗中的內毒素是引起免疫後應激和組織損傷的重要因素。
細菌內毒素的成分為脂多糖,是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的組成成分,天然存在於菌體上。當菌體破裂後,內毒素會被釋放至菌體外。當內毒素進入到動物體內後,可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的免疫應答,導致IL-1β、IL-6、TNF-α、前列腺素E2、皮質醇等炎症因子的含量大大升高,對機體造成炎症損傷,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導致組織出血。此外,過量的內毒素還會損傷生殖系統,造成產蛋下降。

圖3 不同品牌鼻炎疫苗產品中的內毒素含量
雞傳染性鼻炎疫苗是將培養的副雞禽桿菌滅活後,加上礦物油或者鋁膠佐劑配製而成,其中包含有大量的菌體。菌體的完整性是確保該疫苗安全性的關鍵。如果生產工藝不能保證菌體的完整性,會造成疫苗產品中含有大量的內毒素。在使用鼻炎疫苗進行免疫前,應該對疫苗產品的內毒素進行檢測,選用內毒素含量低的疫苗進行免疫。特別是第二次免疫時,因為雌激素的分泌會加重大肝大脾的發生率,如果再免疫內毒素超標的鼻炎疫苗,會導致因肝破裂死亡雞隻數量的急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