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雞群吐水也是病
養殖朋友在飼餵雞隻時偶爾會發現,雞隻採食時料槽中偶有溼料。大多數以為是雞飲水時帶過來的,實際上這極有可能是嗉囊中水反流導致,就是通常所說的雞吐水。
青年雞出現吐水症狀,會造成均勻度差、體重不達標,進而導致青雞出欄時間的延長,飼養成本也會隨之增加。蛋雞則可能影響產蛋效能。
臨床上主要表現吐出的是澄清液體,有的吐出粘稠酸味液體。有的對生產指標影響較小,有的則影響巨大;還能造成產蛋雞蛋重減小,產蛋率下降,採食量下降,腹瀉等。
哪些原因造成雞隻吐水呢?
偶爾吐水,吐出清水,對生產指標影響不大。
如吐水較為頻繁,多見於炎熱季節、使用貝殼粉(含鹽分超標)原料的、清理水線後和免疫控水後等情形下,導致雞群多飲造成嗉囊過度充盈,在採食時嗉囊內液體會逆流出打溼料槽。或由於雞舍溫度溼度過大、體感溫度高,飲水量過大造成。這種吐水主要做好飼養管理,對雞舍內降溫除溼,如果溼度過大時停止使用水簾,加大通風,讓雞體感溫度下降。
疾病因素導致吐水的情況:
一、黴菌和黴菌毒素導致
主要是由原料中的嘔吐黴菌、玉米赤黴烯酮、黃麴黴菌毒素等造成。黴菌毒素刺激消化道粘膜,造成消化系統紊亂,同時刺激肝臟脾臟等器官,致使免疫力低下、肝臟不能正常合成蛋白、產蛋率蛋重下降、頑固性腹瀉等,表現為採食量下降、死淘增多。
剖檢可見腺胃肌胃炎,肌胃角質層下出現潰瘍,肝臟萎縮、質地較脆,腸道內容物多為黑褐色、腸壁變薄。現在各種雞場對飼料原料的把控都已重視,但是黴菌造成的損傷仍然很大。
原因如下:
1.飼料原料中黴菌數量超標,按照標準,黴變率不得超過2%,目前很多玉米在生長期就感染黴菌,當水份過高時會加重黴變率。
2.飼料原料儲存不當。在飼料原料(主要是玉米)儲存過程中有的雞場沒有用墊板,僅用塑料布鋪在地上,靠近牆面地面部位由於返潮也會加重發黴情況。
3.在料塔和料機中部分部位,飼料容易卡存,飼料在裡面容易板結發黴。要定期清理料塔跟料機。
4.飼餵粗放,飼料在料槽記憶體放時間過長,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黴菌孢子可以附著在飼料上大量繁殖,雞採食過多黴菌蓄積肝臟負擔過重也會發病。
5.水線長期不清洗形成生物膜,也容易滋生真菌、細菌、黴菌。
黴菌導致的吐水治療原則:選用優質飼料,定期選擇較好的脫黴劑(智慧蛋雞平臺上有原裝進口的複合型脫黴劑--立黴克)拌料;含蒙脫石的物理吸附黴菌數量有限,而且會吸附營養物質,過量或長期使用會引起營養不良。
用制黴菌素或葡萄糖氧化酶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黏膜修復藥物修復胃腸上皮黏膜組織。如腺肌胃受損嚴重要配合中藥治療,可使用小蘇打按0.2%定期階段性拌料中和胃酸分泌過多。
二.飼料酸敗也會誘發蛋雞吐水
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有的水線乳頭正對料線上方,雞在飲水過程中造成飼料被打溼,飼料特別容易氧化酸敗,雞採食後會引起吐水。
建議方案:
1. 要調整水線位置,防止飼料被浸溼。
2. 飼餵要做到少喂勤添,讓飼料在料線內的時間不超過6小時。
3.保障每天淨槽一次,最好選擇在中午時間淨槽。有條件的可定期用雙氧水或高錳酸鉀水擦拭料線,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
4.下午要勻料兩遍,減少板結,促進雞群採食。
三.腸道細菌性疾病造成
例如魏氏梭菌、產氣莢膜桿菌等在腸道內滋生過多,腸道充氣嚴重也會誘發吐水現象,同時會有過料腹瀉的情況。
由於雞的生理特性在炎熱季節飲水量增多,腸道菌群容易紊亂,建議可考慮用益生菌製劑、植物精油等調理腸道菌群,防止情況嚴重避免使用抗生素也會導致腸道菌群的紊亂。
四.發熱性疾病導致
例如新城疫病毒造成神經麻痺,致使雞出現水嗉,採食時會流到料線內濃稠的液體;倒提起雞會從口腔中流出酸臭性液體,同時會出現綠稀糞,導致產蛋率下降、蛋品下降等。
五.白色念球珠菌引起嗉囊炎
白色念珠菌發病緩慢,持續時間長,感染的雞口腔流出的粘液會帶有食物飼料殘渣或豆腐渣樣的物質。雞隻消瘦,剖檢可見在口腔、嗉囊內壁有一層偽膜。多見於雞舍環境衛生過差,生物安全不達標,飼養粗放,飼餵次數少,每次加料過多,造成真菌繁殖。
挑出吐水的雞,用治療真菌的藥物,配合抗生素類藥物消炎。
蛋雞吐水看似簡單的問題,如果不採取有效的防控手段會造成雞群生長髮育遲緩,體重均勻度不達標;蛋雞的產蛋率和蛋品質下降,給養殖效益帶來損失。如果吐水情況不查清原因,持續不解決也會造成整體死淘率的增加,從而導致其他疾病的繼發感染。所以,在飼養過程中要及時觀察雞群狀態,儘早發現問題及時防控,保障生長超標,生產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