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肝病多發,如何科學有效防控?
蛋雞肝破裂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是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一種綜合徵,其病症危害大,可以直接導致雞的死亡。造成該病發生的外因排序為:滅活佐劑疫苗刺激(尤其內毒素超標時)> 飼料黴菌毒素超標>細菌感染>管理及應激>禽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他病毒感染。
下面主要從免疫應激、飼養管理、疾病三方面闡述蛋雞肝破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供各位養殖戶參考。
一、劣質細菌性油苗免疫應激
劣質細菌性油苗免疫可導致肝臟的澱粉樣變,進而導致肝破裂出血。
1、病史:某蛋雞場引進70日齡青年雞4.4萬隻,90日齡左右胸肌注射1羽份傳染性鼻炎二價油苗、1羽份支原體油苗,110日齡出現死亡,死亡率達2%,剖檢胸肌肉芽腫,肝脾腫大。
2、檢測:肝、脾和胸膿腫部均分離出大腸桿菌,同時也分離出葡萄球菌和腸球菌。免疫但體況正常的雞出現胸肌澱粉樣沉積。
3、結果:各種疫苗短期內同時免疫20-30天內均見到澱粉樣病變,隨後以抗菌處理和使用低炎症反應的疫苗而得到改善。
4、防治:
①選用優質且應激反應較小的疫苗。
②注射前疫苗搖勻,多次免疫採取胸肌分割槽注射。
③應激反應較大的鼻炎疫苗加入抗生素降低炎症反應。
二、飼養管理不善引發脂肪肝
多發於過度肥胖的產蛋雞,大多在300天后開始陸續零星死亡。
1、症狀表現:過度肥胖、腹腔內大量脂肪、肝臟腫大、呈黃色油膩狀,質地極脆易碎如泥樣。
2、病因:
①籠養蛋雞活動空間少,加上採食能量過多。
②長期飼餵高能量低蛋白的飼料,蛋白不足。
③膽鹼、蛋氨酸等參與蛋白質的合成,注意營養養分均衡。
3、方法:
①飼料配方滿足雞群營養需求,且配比合理,控制採食量,定期監測體重,體重超重控制在5%以內。
②患病雞群每千克飼料中新增膽鹼1-2g,連續使用一週。
③不給雞使用黴變飼料,保證雞群肝臟健康。
三、疾病導致
(一)包涵體肝炎
產蛋雞多在18周以後發生,3-4天死亡嚴重,5天后死亡減少,病程10-14天。
1、症狀表現:排出白色水樣糞便,雞冠蒼白、肝臟腫脹、褪色、易碎、肝臟上斑駁狀出血,腎臟和脾臟腫脹,有出血點。
2、病因:
①腺病毒引起,經呼吸道、消化道傳播。
②本病的發生多與熱應激有關。
③黴變飼料易造成肝損傷。
3、防治方法:
(二)弧菌性肝炎多發生於青年雞或剛開產母雞。
1、症狀表現:剖檢後發現一肚子血水、肝破裂,肝腫大、蒼白或呈土黃色,肝表面和實質內有黃色、星芒狀的小壞死點,佈滿菜花樣的壞死區,或者肝被膜下有血腫。
2、病因:
①通風不良,消毒不徹底導致環境細菌滋生。
②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不足或含有較多的抗原物質等。
③養殖場內的水源受到汙染,如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有害物質等。
3、防治方法:
①加強飼養管理,減少雞群應激。
②使用高質量的飼料,提升雞群體質。
③加強水源管理,確保質量符合飲用水標準。
④抗生素治療有效。
(三)盲腸肝炎又叫組織滴蟲病,是由組織滴蟲寄生於雞的盲腸和肝臟的一種寄生蟲病。
1、症狀表現:排出淡黃色像硫磺樣糞便,或灰褐色糞便、嚴重時排出帶血糞便;盲腸腫大、腸壁增厚,腸道內容物變幹,形成乾酪樣壞死塊;肝臟腫大,表面有圓形、邊緣隆起、中間凹陷的潰瘍灶。
2、病因
①雞食入組織滴蟲蟲卵。
②本病的發生多與飼料、飲水衛生有關。
3、防治方法
①甲硝唑以0.5克/公斤混料,連用3-5天。
②左旋咪唑以40毫克/公斤體重,口服,1次/天,連用2天。
③補充維生素K3粉,魚肝油,來修復腸道、肝臟的損傷。
隨著外界氣溫回升,病原微生物活躍,進入疫病易發區,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水平,提供營養全面的飼料、穩定舍內環境,選擇優質疫苗,同時做好生物安全建設,才能確保雞群健康,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