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肉雞腺肌胃炎多發因素綜合分析與防控!

近年肉雞腺肌胃炎病多發,其發病範圍之廣,危害之大,使肉雞養殖行業蒙受巨大損失。其危害是直接導致家禽料肉比高,生長髮育遲緩,生產效能大幅度下降,並且嚴重降低雞群免疫力抗病力,形成免疫抑制。導致雞群后期發病率高且難以控制 。

  臨床表現

具體表現為雞群均勻度差,採食量低下、拋料、糞便有未消化的飼料,雞爪乾瘦無光澤,精神沉鬱炸毛,機體發育遲緩,消瘦,免疫器官發育受阻,或免疫抑制等等。解剖症狀:腺胃腫大呈乒乓球樣,個別腺胃乳頭腫脹出血,肌胃角質層火山口狀潰瘍或龜裂,小腸腸壁增厚等

病因

一、管理因素

01、雞雛運輸的問題

種蛋經過21天孵化出雞雛,雞雛通過運雛車運輸到雞棚。此時的雞雛出殼不久,自我體溫調節能力沒有,全部依靠外界來維持其體溫的平衡,所以雞雛運輸時要使用具有保溫通風效能的專用雛車。溫度應該控制在25—26℃。

如果運雛車運輸條件不當,雞雛的保溫通風方面相對就比較差,寒冷季節雞雛著涼甩鼻的現象比較多見,雞爪手感比較涼。炎熱季節雞雛又很容易受熱,損傷雛雞消化系統黏膜。

02、雞舍溫度的問題

進雛前雞舍內提前預溫,使雞舍內不再感受到寒氣,一般我們執行的標準是進雛前雞舍內整體溫度28—30℃,育雛時32—34℃。

不管升溫時間長短,只要是升到30℃左右就可以,而雞舍需要的整體溫度上不去。寒氣存留過多,特別是籠底網片溫度。

03.飲水溫度的問題

育雛期間由於雞本身屬於陽性體質,雛雞對飲水的要求比較嚴格,所以水溫必須達到20--23℃,溫度低了就會對消化系統造成嚴重的傷害。

開口水溫低,使寒氣由口而入,直接侵害雛雞的消化系統。另外如果育雛水溫過高會直接影響雛雞飲水量,同時30°c左右的水溫非常利於有害菌的滋生和繁殖。

04、育雛溼度大的問題

一般育雛時相對溼度標準是65-70% ,溼度過大或是過小,則不利於卵黃的吸收。

雞舍內溼度很高,很多都會超過80%,加之溼度計多數不準確,並且養殖戶對溼度的感覺不如溫度敏感,所以溼度高在雞舍內也算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再熱的水也屬陰也屬於寒性。

同時高溫高溼的環境易導致飼料結塊發黴,過度氧化。導致腺肌胃炎發病

再有溫溼度不合理雛雞洗澡加大腺肌胃炎的發病率。

05、飼養管理導致黴菌毒素超標造成黴菌真菌感染。

未養成好的空槽控料習慣,料槽飼料長時間沉積,結塊發黴,導致黴菌毒素滋生,引發交叉感染。

水線清洗不及時不徹底,水線內生物膜蓄積,黴菌毒素和有害菌超標等。

再有雞舍通風不良空氣質量差,舍內溼氣,粉塵,病原微生物不能有效排出舍外,都是腺肌胃炎發病的誘因。

二、垂直傳播感染

近兩年腺病毒,網狀內皮增生症【病毒引起的一種腫瘤性傳染病】,等垂直傳播較多導致腺肌胃炎多發。

三、飼料營養因素,生理機能型發病

再有飼料營養不均衡,銅含量大,蛋白低,維生素E,B12,B6和硒缺乏等,都是該病的發病誘因。

生物胺;用作飼料的動物副產品多富含氨基酸,被細菌感染後會轉為生物胺,生物胺能刺激腺胃腺體大量分泌胃酸,引起肌胃潰瘍。

黑吐病;如果魚粉在加工過程中被加熱過度,其含有的氨基酸和組氨酸會轉變為肌胃糜爛素,肌胃變黑。

四、種蛋孵化管理因素

​種蛋儲存孵化過程被細菌病原汙染,或因孵化溫度過高損傷雛雞消化系統黏膜。

五、疾病繼發感染因素

如新城疫,流感,腺胃型傳支,包涵體肝炎,呼腸孤病毒感染等,都會繼發腺肌胃炎的發生。同時各種原因的眼炎;如支原體,傳支,雞痘,各種細菌,維生素A缺乏或通風不良引發的眼炎,都會導致腺胃炎的發病。

  預防治療

第一、首先要從飼養管理入手,儘量減少雞雛運距。然後就是雞舍升溫,升溫時間儘量長一點,以保證雞舍整體溫度達到需要的標準,使寒氣降到最低,特別是網架籠底溫度,使寒風不能直接刺激雞爪和雛雞的腹部。

第二、就是雞雛開口飲水溫度、器具消毒的問題。進雞前首先對飲水器具、料筒、料槽進行徹底消毒,然後備好20-23℃的溫水,因為雛雞需要的飲水溫度一般是20-23℃之間。同時調節好水線高度和水壓,防止雛雞洗澡。

第三、養成良好的喂料空槽習慣,少添勤添,保證飼料新鮮,防止黴菌滋生,定期沖洗水線,減少生物膜和黴菌毒素的滋生,【每十天水線新增益腸素飲水2天可有效改善水質減少黴菌毒素產生】

第四、做好雞舍通風管理工作,降低雞舍溼度,保障雞舍空氣質量含氧量。

第五、科學合理的制定預防用藥程式。

南方肉雞腺胃炎發病調查與防控措施探討

作者:葉孟海許正金遊莉英俞炳芳(福建森寶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64000)前言:據報道,近幾年來雞腺胃炎在北方几省區發病較為嚴重,主要感染白羽肉雞、蛋雞、快大黃雞、817雜交雞等雞群,嚴重影響雞群的生產效能。從2010年開始,南方地區也陸續發現一種以雞隻採食

傳染性腺胃炎有什麼流行特點?

1.我國的傳染性腺胃炎可發生於不同品種的蛋雞和肉雞,其次以蛋雛雞和青年雞多發,然後為肉用公雞和雜交肉雞。該病流行較廣,發病地區發病率一般為7%~28%,死亡率一般為30%~50%。最早發病日齡見於21日齡,25~50日齡為多發期,有報道稱產蛋雞也可發?2〕?0~15天,

蛋雞肝病多發,如何科學有效防控?

蛋雞肝破裂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是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一種綜合徵,其病症危害大,可以直接導致雞的死亡。造成該病發生的外因排序為:滅活佐劑疫苗刺激(尤其內毒素超標時)飼料黴菌毒素

蛋雞腺胃炎綜合防控

雞腺胃炎是一種以雞生長遲滯、消瘦、大小不均、腺胃腫大、腺胃乳頭糜爛為主要特徵的疾病。該病發病早、病程長、發病率高,死亡率與繼發症關係較大。初期無明顯臨床症狀,後期因繼發

淺談腺肌胃炎病因與防控

天氣炎熱,雨水豐茂,此時是腺肌胃炎的高發期,特別是我國雨水豐富南方地區更為明顯。1994年首次報到雞傳染性腺胃病以來,到近幾年該疾病大面積流行。在養殖密集地區,腺肌胃炎已成為

肉雞養殖:魏氏梭菌綜合防控措施

一、魏氏梭菌病流行特點:1、自然條件下僅見雞發生本病,肉雞、蛋雞均可感染。平養雞較籠養雞多發,育雛和育成雞多發,肉用雞發病常見於2~8周齡。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炎熱潮溼的

雛雞腺肌胃炎案例分析及防控措施

腺肌胃炎屬於環境條件性疾病,環境條件性疾病是由於在飼養過程中的環境不適宜,導致雞群呼吸、消化、生殖系統的平衡被打破的過程;造成雞群體質較差,誘發疾病。一、腺肌胃炎的危害

針對我國近幾年雞肌胃腺胃炎防控現狀分析

雞肌胃腺胃炎在我國已經流行5年,並且危害逐步在加大。從目前看,我國仍有部分養殖者;對此病認識模糊;受市場表面現象誤導。導致很多養殖企業在飼養過程中,出現嚴重的料肉比超高、出欄期延長、生產效益降低等現象。也導致了家禽在患病後病難控,免疫抑制普遍存在。我

春季雞呼吸道多發的病因探究

春季天氣寒冷,氣溫多變,肉雞多以呼吸道疾病為主。在很多肉雞養殖密集區域,常表現出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找出肉雞呼吸道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當務之急。引起肉雞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1.不利環境因素不利的環境因素對肉雞的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