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血管瘤病的分析及防控措施
近幾年,蛋雞的面板型血管瘤病和內臟型血管瘤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並且在一些地方常伴隨著「大肝病」發生,嚴重影響了產蛋率,增加了死淘率,有的患病雞群死亡率可達20%~30%,給養雞業已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一、臨床症狀
病雞精神萎靡,雞冠萎縮,色黃,一指襠,檢查面板、羽毛,分別在胸部、頸部、腳趾、尾部面板處,發現有似綠豆大至酸棗大的血液凝固物,周圍羽毛被血液汙染。
二、剖檢變化
有的病死雞在面板和皮下組織有散在或密集的暗紅色的血皰;有的在眼結膜、肝臟、肺臟、脾臟、胃、腎臟等內臟器官的表面及實質內有散在或密集的暗紅色的血皰,患內臟型血管瘤的病雞,有時可見腹腔內有血凝塊;有的在胸骨、頸部肌肉、腿肌的肌膜表面和腿部肌肉的深層、胸腹氣囊、卵巢、腸道、腸繫膜、輸卵管、輸卵管系膜、子宮壁及子宮黏膜有大小不一的血管瘤。有的血管瘤病雞還同時出現「大肝病」典型病變,即肝臟、脾臟、腎臟極度腫大,表面和切面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的腫瘤病灶。
三、發病原因
蛋雞血管瘤病和以往較為常見的雞的淋巴細胞白血病(即「大肝病」)、骨的硬化病均是由雞白血病、肉瘤群病毒(ALV)所引起的疾病。病毒經由母雞的卵巢或輸卵管移至卵內造成垂直感染,或對無病毒的種蛋所孵化的雛雞引起水平感染,並終生從糞便排出病毒,而且於體內各臟器及組織保有病毒,像這種帶有病毒的小雞,部分發育及生長都正常,但有部分雞在產蛋開始前形成腫瘤性病變。
四、防控措施
1.把好引種關。祖代和父母代種雞場,淨化本病是不現實的,引種要嚴格檢查,不要從本病流行或沒有淨化的原種場引入雞苗和雞蛋。另外,種蛋的收集、儲存、孵化應嚴格消毒,尤其是燻蒸消毒。
2.搞好衛生消毒,防止早期感染。因為對本病易感性高,可水平感染,特別是早期感染後,可長期或永久帶毒排毒,最終死亡,應特別注意。雛雞與成年雞必須隔離飼養,防止互相感染。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儘可能減少應激,增強機體抵抗力。此外,還應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強對注射器的消毒,防疫過程中切實做到注射一隻雞,更換一個針頭,嚴防因注射、採血傳播本病。
3.培育無本病的淨化雞群。目前本病既無有效的疫苗預防,也無有效的藥物治療。因為傳播途徑以垂直傳播為主,最基本的預防措施是培育無本病的種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