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種雞壞死性腸炎的防治
2010年9月中旬,某種雞場飼養的7周齡肉種雞出現零星死亡。經臨診觀察,病理解剖和實驗室檢查,診斷為壞死性腸炎。現將診治情況介紹如下:
一 基本概況
該場本批雞共進8000套,分2棟雞舍平養,舍間相距22米,東西走向飼養面積750㎡的兩棟雞舍各4000套,雞舍設計為半封閉式自動光控燈光照明,縱向機械通風,每棟雞舍各用三路水槽呈省略號式橫向擺放供水。
二 發病情況及臨診症狀
前排雞舍於50日齡開始發病,至63日齡恢復健康,病程13天,共發病620只(其中公雞80只,母雞540只),發病率佔該棟雞舍飼養總數的7.75%。病雞萎靡不振,軟弱無力,羽毛蓬鬆;嗉囊膨大,充滿飼料,手觸控硬,並有涼感;離群寡居不願活動,眼閉合無食慾,貧血、體溫下降。病雞初期腹瀉,經治療3天后糞便多堅硬並帶有醬紅色血跡,有的病雞糞便帶有脫落的腸粘膜。
三 防治措施
(1)首先挑出病雞放於雞舍旁臨時搭建的小欄內,進行重點治療。用160萬單位青黴素每支每天上午按20只進行胸肌注射1次,下午用8萬單位慶大黴素飲水,每5只雞每天飲用1支,連用4天。用藥第二天早上部分病雞嗉囊開始排空變小,並開始吃料飲水,排出汙穢似焦油樣糞便。4天后為鞏固療效,改用環丙沙星、甲哨唑連續飲水4天,10天后.病雞欄內病雞恢復健康。
(2)對大群雞進行預防性用藥,在飲水中加慶大黴素和氟哌酸,前4天先按治療量用藥,待病雞逐日減少後,後3天按維持量用藥,一週後雞群由基本無病雞出現。
(3)在使用抗菌素治療的同時,以增強抵抗力,在飲水中新增1.5倍量的電解多維,為消滅病原體,雞舍及其活動(汙染)場地用地用百毒殺每天消毒1次,對病雞進行無害化處理,不留後患。
四 討論與小結
禽壞死性腸炎的病原是魏氏梭菌,是瑪與火雞的一種散發性傳染病,一般在溫暖潮溼的4~9月份發病居高,該病菌正常存在於雞的消化道內,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某些應激因素產生時就可引起發病,受汙染的塵埃、汙物、墊料、飼餵的飼料變質和溫度的驟升、驟降等都能誘發和傳染本病,所以減少應激、加強飼料管理和提高飼養水平、淨化環境,是杜絕該病發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