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禽養殖降低飼料消耗的措施
在眾多的畜禽養殖品種中肉禽養殖不失為一種投資少、飼養週期短、飼料轉化率高的節糧型養殖專案,筆者在調查研究及參考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就肉雞、肉鴨、肉鵝的養殖與相關品種、品質和生產優勢及其料肉比等作如下介紹,供業界同仁及養殖戶參考。
一 肉雞的生產與飼養優勢
農戶從事商品肉雞生產相比於其它畜禽養殖准入門檻低、投資省(標準化生產除外),農戶既可搭建大棚飼養,也可利用閒置的舊房、蠶室等進行養殖,除此之外,肉雞的最大優勢是飼養成本低、飼料報酬高。就拿本地飼養的當家品種AA 和羅斯308白羽肉雞為例,飼養管理好的農戶,如飼餵全價料,料肉比1.68:1,7周齡體重可達2600~2800g,平均日增重55g以上,如喂預混料,料肉比為1.9~2.0:1,豬肉全程飼養料肉比則是3.3~3.5:1,單純肥豬的料肉比最少也需2.8~2.9:1,而生產牛肉的成本則更高。據有關資料,生產1千克牛肉需穀物8.5kg由此不難看出,生產1
千克雞肉所耗用的飼料,只需生產1千克豬肉的1/2,牛肉的1/3還不足。
二 肉鴨的生產與飼養優勢
鴨肉不但具有較高的營養和保健功能;而且生產設施簡單,投入成本比肉雞飼養甚至還低(規範化、標準化飼養除外),可利用池塘、湖泊、水庫、溝渠的岸邊或地勢較高的地方建造鴨舍,基本不佔農田。而肉鴨的最大優勢和肉雞一樣,具有較高的飼料回報率。據江蘇鴻志朗德鵝業有限公司和南通富思源食品有限公司介紹,從四川克里莫育種有限公司引進的奧白星超級肉鴨分割型商品代,採用高床飼養,29日齡平均體重為2 300g,料肉比1.7~1.75:1,按近期市場價格,每隻肉鴨至少可淨賺2元以上。
三 肉鵝的生產與飼養優勢
1肉鵝的飼養與品質優勢
鵝是以食草為主的水禽,不但生產力、適應性、抗病力強,而且用藥少。鵝肉屬於汙染少、藥物殘留少的綠色食品。鵝肉蛋白質含量達22.3%,高於牛羊肉;脂肪含量為11.2%,低於豬肉和羊肉,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十分有利,鵝肉不僅具有補陰益氣之功,暖胃開津之效,鵝血還具有很強的抗癌作用。水禽的羽絨是羽絨加工的傳統原料,而白鵝的羽絨更是水禽羽絨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總之,鵝產品是集營養、保健安全及創收於一體的綠色產品,受到消費者的普遍喜愛。
2肉鵝的養殖模式與特點
肉鵝飼養生產不僅具有上述優勢,還具有林(果林)、草、鵝種養及魚鵝混養多種生態養殖模式。
(1)林下種草放牧
林(果)樹種可栽種速生林意楊,也可栽種經濟林如銀杏樹或其它果樹,最好選擇離水源(溝河)較近的區域。
林下放牧必須實行切塊輪牧的方法,以確保已放過牧的區域牧草有一個重新恢復生長的週期,必要時在休牧期間,需給以施肥,以便牧草較快生長。
如牧草一旦需要治蟲,則不宜放牧,以防鵝食後中毒,治蟲大都選在休牧期待新草長出後進行治蟲。治蟲後約需10天左右的時間,此時農藥的殘毒已消失,新草已經長成,鵝完全可以安全食用。
夏天,因氣候和雨水原因正是意楊和相關果林枝繁葉茂之時,因其遮陽使林下牧草生長受到一定影響,而此時必須根據牧草的產量多少決定購買雛鵝的數量或收購青草補充。
(2)鵝魚混養
所謂魚鵝混養也就是將餵魚的部分飼料先用來餵鵝,池塘四周種的牧草可讓鵝自由覓食,用鵝糞養魚,一隻肉鵝養60~70天,可提供25~50kg的鵝糞,可轉化成魚1.5kg左右。這樣在不增加耕地面積的情況下,一畝水面可飼養肉鵝50~100只,經比較,魚鵝混養比魚鵝單養提高經濟效益30%左右。但在此必須注意兩點:①魚鵝混養的池塘必須與外河相通,這樣可減少水體的混濁,以防「死水」;②魚鵝混養仍需要餵魚飼料,只是少喂一些,特別是夏天必須適當投喂。
無論是林下養鵝,還是魚鵝混養,早晚都必須適當補喂精料(精料主要以玉米、小麥、糠麩等組成,如飼餵小麥必須新增酶製劑,以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如飼餵配合料更好,以確保其正常生長髮育。
四 發展肉禽養殖意義重大
飼養肉禽除了節省糧食、飼料外,還可根據不同消費區域和用途的異同,對肉禽飼養日齡的不同選擇來進行飼養和銷售,它對於規避市場風險,確保生產者獲取利益最大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肉禽養殖既是節糧型養殖品種,又是短平快的養殖專案,只要生產者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時刻緊盯市場的風向標,把握市場詠搏,注意規避市場風險,一定能成為最大的贏家。就拿今年上半年來說,由於諸多原因,生豬和蛋雞生產均處於虧本狀態,唯有飼養肉禽有利可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與消費者對動物食品結構組成重新選擇與調整不無關係。作為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須加強對節糧型畜禽養殖的宣傳和引導,是調整肉食消費結構和建立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舉措,對於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