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飼料黴變的具體措施和要點!
飼料黴變實際上是黴菌大量生長和繁殖的結果,發生黴變的飼料,一方面因黴菌生長消耗飼料(穀物)中的營養物質從而降低了家禽可利用養分,更為嚴重的是黴菌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毒素可引起動物中毒,對雞群危害較大的黴菌毒素有黃麴黴毒素、玉米赤黴烯酮、T-2 毒素、赭麴黴毒素、嘔吐毒素等。
飼料中各種黴菌毒素之間有協同作用,使雞群中毒臨床症狀更復雜,診斷更困難,損失更慘重。但黴菌在飼料中生長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條件,包括溫度、溼度、水分、pH和通風條件,關注以上因素,是可以有效防控飼料黴變發生的。
一、加強飼料的採購管理
1、選擇供貨能力強、信譽好、質量穩定的供應商。
2、飼料廠和自配料養殖場尤其要重視玉米及其加工副產品、豆粕等植物源性飼料的選擇,優先選擇和採購氣候環境好的地區生產的原料。
二、重點關注飼料的驗收
飼料到場後,應關注其顏色、氣味、溫度等情況,如發現到場玉米出現玉米皮容易分離、胚芽底部有黑點、口感發苦、飽滿度差、放到水中易上浮等現象,證明此類玉米已經發生黴變,應當慎收,飼料水分含量應不超過14 %。
有條件的飼料廠可對黴菌毒素進行檢測,黴菌毒素限量標準見表1,超過標準需退貨。

三、注意飼料加工細節
1、投料時,檢查原料外觀,結塊、變色、異味等異常原料應禁止使用。
2、注意對加工裝置清理,尤其是邊角、內壁等處的積料。
3、根據外界溫溼度等情況,採取防黴措施,可以使用包裝袋貯存飼料,或在飼料中新增有機酸、有機酸鹽類以及有機酸或有機酸鹽與特殊載體混合而成的複合防黴劑。
四、重視飼料的倉儲管理
1、養殖場需根據飼料的用量、倉儲能力、倉庫環境等確定進料數量,儘量縮短飼料的儲存時間,散裝飼料一般控制在3天左右用完,袋裝飼料最好控制在7天內用完。
2、袋裝飼料碼放時注意隔牆離地,地面可使用墊板離地10-20 cm;垛與牆、垛與垛的距離應至少保持10 cm;垛不能存放太高,如果通風良好一般可控制在15層以內,但需同時考慮其與屋頂的距離,從而便於通風和操作;散裝飼料應避免直接接觸地面,地面保持乾燥、衛生,料堆高度不超過2.5 m,如儲存期間出現垛溫升高的現象要及時翻堆。
3、倉庫內注意通風,夏季高溫高溼時要增加通風裝置的開啟時間或數量,儘量使相對溼度低於50 % 且溫度控制在30 ℃ 以下。
4、檢查倉庫的門窗,尤其是陰雨天氣,確保防潮、防雨等措施有效。
5、倉庫及舍內散料應及時清理,確保清潔、衛生、無死角。
五、落實飼料的使用管理
1、按需進料,雞舍料塔(倉)、儲料間應3-5 天清理一次,確保飼料無殘留。
2、每天定時投料,輔助勻料,減少料槽中飼料剩餘,裸露絞龍投料口工作完成後立即清理,確保無物料殘留。
3、及時檢修飲水裝置,防止漏水。夏季高溫多雨,環境炎熱潮溼,是飼料產品細菌滋生乃至黴變的多發季節,養殖場日常管理中應嚴格飼料採購、加工、貯存和使用,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黴變隱患,保障雞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