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飼料黴變的危害及防控
夏季氣溫高,特別是梅雨時節,容易出現高溫高溼,這對蛋雞飼料影響較大。飼料黴變原因與眾多因素密切相關,黴變飼料各種營養物質遭到破壞,營養質量下降。如畜禽採食黴變飼料,可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同時黴菌毒素及其代謝產物可通過食物鏈對人類健康產生危害。
一、飼料發生黴變的原因
1、環境
黴菌的生長繁殖與地區氣候條件和季節有密切的關係,在溫暖潮溼的氣候條件下,黴菌會大量繁殖。在我國,無論是飼料原料還是飼料產品,黴菌檢出率和黴菌帶菌量,南方地區都大大高於北方地區,特別是梅雨季節,黴菌生長繁殖最為旺盛。
2、含水量
飼料原料含水量較高,是造成飼料黴變的重要因素之一。含水量高,貯存時飼料就容易黴變。飼料中的水分含量達到13%-14%時有利於黴菌的滋生,超過14%時黴菌繁殖迅速。玉米、稻穀等谷實類飼料原料水分含量為17%~18%時是最適宜黴菌生長繁殖的條件。這種飼料原料粉碎加工後很容易發黴。因此,要嚴格控制好飼料原料的含水量。
3、飼料加工過程
加工過程應嚴格按規定的標準和要求進行規範操作,嚴格控制飼料的溫度和水分含量,某些環節處理不當會造成飼料的黴變。如飼料加工後未徹底冷卻、未及時清理易積存物料的死角等,都會造成飼料易發黴。
4、飼料儲存與運輸
儲存飼料及飼料產品的倉庫應具備通風、乾燥、陰涼等條件,飼料的堆放規範、高度適宜,飼料原料、新生產的飼料、退回的飼料要分別存放避免交叉感染。儲存飼料的倉庫潮溼、鼠蟲害嚴重,未經常清掃和定期消毒,飼料堆垛不合理,庫存時間過長,運輸時飼料受到雨淋、曝晒等,都會造成飼料黴變。
二、飼料黴變的危害
飼料黴變可導致飼料中養分和營養價值降低,進而會降低畜禽對飼料幹物質和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利用率,同時黴變飼料的適口性變差。
黴變飼料會產生多種毒素,如黃麴黴毒素、赭麴黴毒素、鐮刀菌毒素、青黴毒素等,都會對畜禽產生危害。
三、防止飼料黴變的措施
1、嚴格控制飼料產品中的水分含量,選擇高質量、低含水量的飼料產品,一般穀物類飼料水分含量控制在13%~14%以下最好,如:玉米的水分含量應在14%以下,植物餅粕、麩皮、魚粉等水分含量不宜超過12%。
飼料作物收穫後要迅速乾燥,且必須保持乾燥均勻一致。在北方飼料產品水分含量必須控制在14%以下,南方必須控制在12.5%以下。
2、加工過程中控制好溫度和水分,防止吸溼飼料在加工過程中若散熱不徹底,會導致水分凝結,造成飼料易產生黴菌。因此,飼料加工後要及時冷卻至室溫以下,達到要求的含水量以下後再進行包裝和貯存。
3、注意飼料產品的儲存,提前對倉庫的天溝進行清理,保證大雨天氣下水的通暢,做好漏雨防護。
控制好儲存飼料倉庫的溫度、溼度和通風條件。要對玉米倉、低溫庫、原料庫、成品庫溫溼度加密監控,尤其在雨季更應密切關注垛內原料溫度,必要時採取倒垛、降低垛高、增加垛間距等方法增加通風量。
料塔要進行空倉清理,對用空料塔進行無死角的清理後再進行下批料的儲存。有條件的可以使用風機和空調進行降溫,必要時進行倒倉來保證儲存質量。
4、做好運輸管理。飼料產品的包裝應使用帶內襯包裝袋,保證密封性好,以免運輸過程中吸溼結潮。運輸車輛必須保持車底乾燥、配貨車無汙染物品、要有篷布苫蓋,尤其陰雨天氣需蓋好篷布才能離開廠區,飼料運輸過程中要避免日晒、雨淋,以防飼料產品黴變。
5、除以上防止飼料黴變的措施外,還可使用其他方法,如新增防黴劑、抗氧化劑、使用黴菌毒素吸附劑、紫外線輻射等。
來源:智慧蛋雞,作者:周燦燦、黃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