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育成期環境管理方案

一、溫度:控制在12-28℃;最適宜溫度為18-24℃。

二、溼度:控制在45-60%;最適宜溼度為50-55%。

三、密度:籠養以每平方米地面15-16只為宜,平養為9-11只為宜。

四、光照:在飼料營養平衡的條件下,光照影響蛋雞的性成熟,必須掌握好。10周齡後光照時長應為短於12小時,並且光照時長及光照強度維持恆定,否則,雞群會早產,育成期光照強度以低些為好,一般不超過2瓦/平方米

五、通風:育成階段雞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但隨著生長和採食的增加,呼吸和排洩量也隨之增加,加上活動量增大、生理換羽等,往往舍內灰塵大、空氣質量差,所以要在保溫和通風之間做好平衡。合理通風換氣,確保雞舍內空氣新鮮、有害氣體減至最低,隨著季節的變換與育成雞的生長,通風量要隨之改變(見下表),原則是每次通風前後雞舍內溫差小於3-5℃。

育雛育成期管理易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案都在這裡

養蛋雞的最終目標是產蛋高峰上的高、產蛋率下降的慢,使雞群發揮出最優的生產效能,實現養殖效益最大化。如果育雛育成階段出問題,雞群產蛋達不到理想高峰,從而影響整個產蛋期生產

蛋雞光照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光照是蛋雞整個飼養週期中至關重要的管理因素,不僅能影響雛雞、育成雞的生長髮育和性成熟,更能影響產蛋雞的產蛋率、蛋重、採食量、飼料消化利用率和蛋雞體重等。一、存在的問題

你想擺脫春季育雛育成期傳支的困擾嗎?

傳染性支氣管炎(簡稱傳支)為受環境影響的免疫控制性疾病,在春季環境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時,雛雞容易受到環境溫差大引起冷應激,進而感染此病,給養雞戶帶來經濟利益損失,因此在春

夏秋季節白冠病防治方案

雞白冠病是雞的一種季節流行性疾病,又叫住白細胞原蟲病,多發生在夏末秋初。其病原為卡氏住白細胞原蟲,這種原蟲通常寄生在雞的紅細胞和單核細胞內,因此造成雞的貧血。吸血昆蟲庫蠓和蚋則通過叮咬雞隻傳播病原,為主要的傳播媒介。各年齡的雞均可感染本病,育成後期

如何擺脫育雛育成期的傳支困擾?

由於傳染性支氣管炎(簡稱傳支)是受環境影響的免疫控制性疾病,在氣溫忽高忽低時,雛雞容易受到環境溫差大引起冷應激,進而感染此疾病,給養雞戶帶來經濟利益損失,因此在氣溫變化無常

後備雞體重不達標的原因及解決方案

每年9月到第二年4月,都是育雛育成高峰期,優質的後備雞是增加養殖效益的重中之重。但後備雞往往會出現體重不達標,都有哪些原因?又該怎麼解決?一、後備雞體重不達標的可能原因

育成雞飼養合理進行日糧過渡

傳統的飼養法是0~6W喂雛雞日糧,7W後開始喂能量、蛋白水平均低於雛雞日糧的育成雞日糧:ME:11.91MJ/kg11.70MJ/kg(即2.852.80).P:19.0%15.5%)。這種飼養方案不考慮每個雞群的變異,這就可能對體重、脛長不足的雞群構成最大危害。傳統飼養法的弊端:A.大多數雞群6W

蛋雞場「全進全出」飼養模式下空場管理方案

做好蛋雞場全進全出飼養模式下的空場管理工作是徹底淨化養殖場環境、切斷雞與雞和物品與雞兩個傳播途徑的重要舉措。最終的管理目標是實現9無,即:無糞便、無雞毛、無料渣、無蛋黃、無蛋皮、無粉塵、無蒼蠅屎、無批次殘留、無病菌。空場管理包括雞群淘汰、雞舍沖洗、

現代肉種雞育成期的培育

雞群育成期培育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高峰產蛋率的高低和維持時間長短,以及是否具備良好的抗病能力。在實際生產中,養殖者普遍認為雛雞長到育成階段對外界環境已具備了良好的適應性、抗病能力增強。對育成期的工作往往不重視或重視不足,出現了許多不正確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