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備雞體重不達標的原因及解決方案
每年9月到第二年4月,都是育雛育成高峰期,優質的後備雞是增加養殖效益的重中之重。但後備雞往往會出現體重不達標,都有哪些原因?又該怎麼解決?
一、後備雞體重不達標的可能原因
1、1日齡弱雛雞比例較多
可能是種雞場種雞有疾病影響了種蛋質量,或是種蛋在孵化過程中出現的孵化技術問題造成的弱雛增多。對於這樣的雛雞即使飼養管理都很到位,也很難育出合格的雞群。
2、35日齡之內體重不達標
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問題,與飼養員的管理應該有直接的關係,飼養者不重視育雛管理,對蛋雞「35日齡定終身」的原理不瞭解;溫度,密度,溼度,通風,光照等沒有達到要求。
在35日齡之內的體重不達標,會增加開產前體重較小雞的數量,對以後雞群的產蛋效能造成影響。
3、飼料的原因
儘管雛雞在「35日齡之內」達到了育雛要求,體重也很合格,但是由於飼養者過度採用廉價雜原料(例如:棉粕,菜粕等等),這些原料的比例較大,而且採用的育成預混料或濃縮料質量不高,造成機體長期營養缺乏,從而影響體重與骨骼的發育。飼料原料的含水量過高,若扔按照正常比例新增,會導致雞營養攝入不足。
4、疾病問題
在35日齡之內發生疾病(尤其是腺肌胃炎和腸毒綜合徵)造成的體重不達標,會對後備蛋雞以後的產蛋效能造成一定的影響。
5、育雛育成期的雞群密度
合理的雞隻飼養密度是保證雞群體重達標的關鍵措施之一。
6、季節造成的體重不達標
在35日齡之內的體重,應該不受季節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內的溫度管理基本可以人為控制,即使在炎熱的夏季,此時的溫度對雛雞(35日齡)的發育也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在此期因為溫度造成的體重不達標主要原因是人為的溫度控制不良,造成晝夜溫差較大(特別是在15日齡之內)從而促使一部分雛雞發育受到影響。
7、光照管理
在育雛階段(35日齡之內,特別是在7日齡之內),光照強度的大小與光照時間的長短都直接影響到雞隻的採食,從而關係到雞隻增重問題,在雛雞階段光照可促進雞隻活潑好動而增加運動量而增加採食。密度過大的雛雞群在此時增加光照可解決因料位不足而造成的採食困難問題。
二、後備雞體重不達標的雞群應該採取的解決方案
1、弱雛雞及時淘汰
1日齡弱雛雞及時淘汰,避免後期雞群均勻度受到影響,導致後備雞體重不達標。
2、提高飼料營養水平
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提高飼料能量和蛋白水平,並應在飼料中新增多種維生素等。育雛期間選用優質的蛋小雞開口料,如通威旺雛寶。
3、適時合理的調整飼料配方
隨著雛雞日齡的增加,機體對營養的要求也不相同,適時合理的調配飼料配方非常重要。飼料粒度過細也會導致雞體重和均勻度變差,雞對飼料粒度有一定的要求,並且需要在飼料中新增一定量的石粒。
4、疾病防治
在3-5日齡提前飼餵腺肌胃炎藥物,做好預防工作,同時保證育雛舍正常溼度,避免雞群出現腺肌胃炎或腸毒綜合徵影響雞群均勻度。
5、適當增加光照時間,增加採食量
對120日齡左右不達標的雞群光照應該採取以下光照措施:14個小時的光照,(合格的雞群在育成期可採用常規光照程式)。如果育成是在夏天可採用夜間1點到1:30分開燈補食,這樣有利於緩解熱應激而造成的體重不達標現象,在120日齡左右以後蛋雞光照增加可採用先在早晨進行(早晨4點或4:30開始,具體時間安排可以根據當地的日出時間靈活安排),不足的時間在晚上增加。
6、在120天左右體重不達標雞群的疾病管理
在此期應對不達標的雞群球蟲、支原體、腸道寄生蟲、原蟲病等影響雞群發育的疾病進行特別關注。對每一次疫苗注射免疫時給雞群帶來的應激現象要特別注意,並使用相關應激藥物進行治療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