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雞場空舍期工作關鍵點的控制
種雞場空舍期工作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對雞舍內外環境及裝置的清洗、消毒和維護,以清除雞舍及裝置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斷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鏈,確保上一群雞不對下一群雞造成健康和生產效能上的影響,保證裝置正常執行。
雞舍的清理、沖刷及消毒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在種雞淘汰前,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清理、沖刷及消毒程式。根據任務的期限、人員的數量、工具的特性等科學、合理地安排整個清理、沖刷及消毒過程,所以檢查者應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檢查的切入點。
1 雞舍及裝置的清洗、沖刷情況的控制
1.1 裝置的移出情況的控制
所有的可移動的裝置和設施如:飲水器、料槽、料桶、可拆卸的料線、產蛋箱、隔欄門、隔欄網、供暖裝置、各項工具等,應從雞舍內移出,並放在舍外的混凝土地面上,絕對不允許雞舍不宜移動的裝置移到雞舍外,同時將雞舍剩餘藥品回收入庫,並進行燻蒸消毒。
拆走或防護好溫控器、溫度計、電壓調節器、風機電機、刮糞機電機、電燈泡、加藥器、噴霧管噴頭、配電盤等不宜或不能沖洗消毒的物品,由專人進行除塵維護保養、沖刷防護以及燻蒸消毒等,並放入指定的庫房隔離保管。
1.2 雞舍、裝置灰塵、糞便的清理情況的控制所有的灰塵、碎屑和蜘蛛網必須從雞舍內各處的凸處牆角上清掃掉,最好用掃帚掃掉或吹風機吹。
清除雞舍內所有的糞便、墊料、碎屑、料槽內的剩料等,移出到糞場並要防護好,以免汙染場區;每清完一棟雞舍都要安排人員鏟刮板條、雞籠上、雞舍邊角以及其它表面所積累的糞便,並將該棟殘留的雞糞認真清掃乾淨。糞場裡的糞便和墊料應在沖刷前全部處理掉。
1.3 沖刷情況的控制
必須首先斷開雞舍內所有電器裝置的開關,使用高壓水槍簡單沖刷,浸泡殘留在雞舍和裝置上的灰塵和碎屑,浸泡好後使用高壓水槍沖刷,在沖刷過程中,應迅速把雞舍內剩餘的水排淨。應特別注意雞舍內以下幾個部分的沖刷:屋樑的頂部、牆壁、糞池內外側牆壁、糞池地面、板條、供暖裝置、下水道及口、風機框、百葉窗、風機軸、風機扇葉、各種支架、水管、噴霧管。
移到雞舍外的部分裝置也必須浸泡和沖刷,無法進行的可擦拭消毒,在裝置沖刷乾淨後,裝置儘可能在有遮蓋物的條件下儲存。
雞舍外面也必須沖刷乾淨並注意:進氣口、暖風機房、工作間、飼料間、排水溝、水泥路面等部分的沖刷。
場區糞場的沖刷標準必須和雞舍的一樣。附屬裝置的清刷:凡在場區的所有附屬設施,如辦公室、餐廳、伙房、宿舍、洗衣房、浴室、廁所、蛋庫、料庫、鍋爐房、車棚、燻蒸間、燻蒸箱等,都要徹底沖刷乾淨,同時,還應將各個地方的地漏、沉澱池等清理乾淨。
雞舍清理、沖刷的質量直接影響消毒質量,檢查人員應仔細、全面的觀察,不能放掉任一個細節、任何一個疑點(可使用手提燈入舍進行檢查)。
2 雞舍、裝置的消毒及場區整體生物安全控制
2.1 消毒過程控制
消毒液的種類與劑量的使用應根據藥品說明進行選擇,完成正確的消毒操作,並留有記錄,整個消毒過程應根據消毒液的特性對裝置進行一定的防護,避免對裝置的損壞。
參考如下消毒過程: 沖刷後的雞舍首先用2%~3%的火鹼液噴灑—>自然乾燥—>清水沖洗—>常用消毒劑交替噴霧消毒,每次間隔1~2d,待上次消毒液乾燥後再噴下一次消毒液—>封舍後10%的甲醛溶液噴霧消毒(溫度控制在15℃以上,24~48h)—>煙燻劑燻蒸24-48h,整個消毒程式大約需要10~12d。
注意:消毒應該在整棟雞舍徹底沖刷乾淨和維修完成後才能進行,消毒劑對汙垢和有機物無效。檢查雞舍密封情況是否良好,場區附屬設施是否根據要求進行消毒。
2.2 場區整體生物安全操作的控制 外來車輛、人員、物資是否仍根據要求完成各項消毒後入場,並留有記錄;場區所有的清理、改造、消毒是否遵循嚴格的生物防疫制度,避免淨、汙區的交叉汙染;昆蟲、老鼠和野鳥的控制是否進行滅蟲、滅鼠和防鳥工作,並留有記錄,所有進出風口的防護網是否修補,檢查所有門窗是否能關嚴等。
應注意的是:昆蟲是疾病重要的傳播媒介,必須在其移居於木製品或其它物品之前,將其殺滅。當種雞淘汰後,這時候雞舍還比較溫暖,應該立即在墊料上、雞舍裝置和雞舍牆壁的表面噴灑殺蟲劑;第二次使用殺蟲劑應在燻蒸消毒前進行。
3 場區、雞舍及裝置的維護情況的控制
3.1 場區、雞舍的改造維修
乾淨的場區、空雞舍為場區的改造、建築結構的維修提供了理想的時機,場區一旦空置,應及時根據上批雞工作不當之處進行改造、維修。
應注意以下工作:場區改造專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場區操作的各項要求如生物安全制度要求,對雞舍改造的同時一定進行密封的維修如用混凝土或水泥修補地面上的裂縫,修補牆體的勾縫和粉刷的水泥層,修復或替換已損壞的牆體和屋頂,確保雞舍所有的門都能關嚴。
3.2 裝置的安裝和除錯
安裝並除錯因沖洗需要而拆卸的裝置和其他短時間使用裝置,如溫控器、電壓調節器、風機、電機、電燈泡、加藥器、育雛傘等。仔細觀察各種裝置是否已完成維護、保養並進行徹底消毒,安裝是否正確,同時數目是否準確等。
4 接雞前物資、環境的控制
4.1 雞舍物資的準備 各項物資應在接雞前提前做好準備,如水、料、藥品、其它輔助工具等。
4.2 雞舍環境的準備
為達到雞群時合適溫溼度、光照,場區必須提前提溫,如育雛場區進雛前2~3d(冬天前5~7d)必須使舍內溫度達到26~28℃,啟動育雛傘,傘下墊料溫度升到30~50℃,圍欄邊緣墊料溫度26~28℃,溼度70%以上;育成雞溫度應達18~24℃,溼度50%~65% 。
5 沖刷、消毒效果的評價
要了解雞舍的沖洗和消毒效果,應以細菌總數來評估;將有利於改進雞場的衛生,並比較不同的沖刷和消毒效果;當雞場進行有效的消毒後,檢測程式中不應分離出的各條件性致病菌。
空舍消毒效果檢測評價參考標準:在經過消毒後的雞舍四角和中央放置數個平板暴露10min,用無菌棉籤蘸取裝置表面塗抹平板,培養24h,計數,求平均數。
水樣暫定執行標準:水中細菌含量不得高於100個/mL,大腸桿菌含量不得高於3個/L。
最後根據檢查情況及細菌檢測結果填寫固定表格打分,對空舍期操作進行整體評價。
6 消毒效果不達標的處理
當出現檢測結果為輕度汙染以上時(包括輕度汙染),應在進雞前進行相應的處理:如接雞前時問寬裕可進行重複的燻蒸消毒,並採樣檢測;如接雞前時間不寬裕,為減少燻蒸消毒氣體對雛雞的影響,可使用刺激性氣味小的消毒液進行噴霧消毒,以達到補救的目的。
水質檢測,如未達到規定,應採取相應的消毒措施,或提高原有的消毒液的投放劑量,在接雞前幾天也可使用溫度適宜的開水,以減少應激。在採取相應措施後應及時取樣檢測,以確認措施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