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養殖園區如何規避風險
近年來.在河北省的某些地區.飼料生產企業為保證飼料產量、穩定客戶資源,雞蛋經銷商為保障蛋品質量、穩定供貨渠道,都投資興建了蛋雞養殖園區.少則養殖幾萬。多則數十萬,以單棟(或多棟)租賃或無償供養殖戶使用。總體而言,雞場規劃佈局較合理,生活、生產及類汙處理區等各功能區界限分明。但雞舍多采用開放式(捲簾).四層階梯籠養,自動喂料、刮糞板清糞工藝,單棟飼養量I萬隻左右.採取「統一供料」、「統一飼養管理規程」、「統一收購雞蛋」、「雞糞歸園區」管理模式,其組織經營管理模式既不同於規模化場,又有別於以往的蛋雞養殖小區,如何管理,確保各種規章制度執行。並取得雙方共贏,對投資方提出了新的挑戰。業內對於這種養殖管理模式,眾說紛紜。為此,筆者走訪了一些園區,結合生產調研情況,整理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1.科學劃區
將園區劃分為2~3個獨立的生產區,幾個區依次排列,獨立小區應引進同一個場、相同日齡的青年雞,區內實行全進全出。這樣,有利於組織生產,尤其是防疫.減少交叉感染。
2.選擇雞種
投資方、養殖戶需做好市場調研,共同商議.選擇生產效能高、市場銷路好的品種,園區內養殖品種一般1~2個為宜,如無特殊情況避免經常更換。所選的雞種生產企業要求規模較大、工藝先進、信譽好、售後服務好。
3.合作青年雞場選擇
一般選擇2—3青年雞場為合作伙伴,青年雞場證照齊全、信譽好。在硬體建設方面,佈局合理(生活、生產、糞汙處理區),設施完善(地暖或暖風爐、消毒池),工藝先進(育雛育成一體籠。自動控溫、加溼、光照,自動供料、飲水、清糞);在軟體建設方面,制度齊全(飼養管理、防疫),檔案完整(引種、進料、用藥免疫記錄使用者),管理規範,客戶資訊反饋全面。合作的各青年雞場能按使用者要求到指定的種雞場引進優質雛雞.彼此協調製定統一的免疫程式.做好管理、飼料、免疫的過渡銜接等。
4.技術依託
無論是飼料生產企業還是雞蛋經銷商,在原從事業務上似乎蒸蒸日上,得心應手,然而.在這種新組織管理模式方面尚待知識積累、提高。應與科研、大專院校、地方畜牧獸醫行業部門加強合作,根據企業特點,制定相關制度、技術規程等,搞好投產前的人員技術培訓,採取引進專業技術人才、派出自己人員進修等方式,並逐漸建立自己的技術團隊。加強環境監測,開展疾病的診治。各項措施的落實、督導、技術指導,組建免疫隊伍,實現消毒、免疫、抗體檢測一體化服務。杜絕各區或戶各自為政,尋找不同的生產商、經銷商為技術依託,造成防疫、管理難統一,違禁藥品難控,後患無窮.給園區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甚至是毀滅性的災難。
5.飼料供應
按飼養品種、生產階段供應不同營養水平的飼料,實現精細化飼養。並及時根據飼料價格波動調整飼料價格,其價格不應高於同類飼料價格。以免引起糾紛,影響合作前景。
6.雞蛋收購
建設配套的蛋庫.自收或尋找雞蛋收購合作商。價格可參考大型雞蛋批發市場當日價,也可協商、約定,但不應低於其價格。
7.人員管理
建設配套的生活區,提供休息、餐飲便利條件,執行嚴格的消毒制度,減少人員頻繁出入。嚴禁非生產人員進入生產區.防止出現養殖小區家庭人住、人雞混居的現象發生。
8.糞汙處理
由於雞舍以開放式、半開放式為主,刮糞板清糞、生產工藝相對落後.在5-9月份期間,雞糞含水率高(75%一87%),不利於收集、運輸,應建設與其匹配的雞糞堆放、預處理場所.雞糞經預處理後能夠方便運輸。由於雞糞深加工佔地多、投資較大.需要填充大量的輔料,而此時玉米秸稈、稻糠等短缺.且價格高:發酵加工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粉塵,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且受規模、生產工藝等因素的制約,附加值難以提升,產品價格低、銷路差,生產難以為繼,可與附近的有機肥生產企業開展合作。
國務院2014年1月1日頒佈了《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2016年國務院關於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建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路,強化畜禽棒殖汙染防治.嚴格規範獸藥、飼料新增劑的生產和使用,防止過量使用,促進源頭減量。加強畜禽糞便綜合利用.鼓勵支援畜禽糞便處理利用設施建設.到2020年.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到75%以上。再建場、以及國家、省市資助專案必須經過環評。雞糞汙染制約著蛋雞產業的健康發展,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雞糞又是一種寶貴的有機肥料資源,通過加工處理可製成優質的有機複合肥料.不僅能變「廢」為寶。而且可減少環境汙染.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