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蛋雞生產效益的因素及解決方案
一 品種
蛋雞要高產高效,品種是基礎,也就是說,只有具備優秀基因的蛋雞,才更有可能在生產過程中發揮良好的生產效能。
從實際情況可看出,海蘭雞在我國的市場佔有率最高,這也是中國市場選擇的結果。
由於中國各地的氣候、環境條件不一,不同品種在不同地區生產效能表現各異,選購良種時要注意:應當選擇當地生產表現好的雞種,切忌由於不瞭解品種在當地的適應性而造成失敗。在選購雞種時一定要從已驗收合格並取得生產許可證和講信譽的種雞場引進,確保良種質量。
二 飼料營養
飼料佔養雞成本的65%~70%,因此飼料是決定生產效益高低的關鍵因素之一。配置飼料要做到:原料多樣化、營養全價化、成本低廉化、質量高效化,特別是蛋氨酸、賴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應平衡。如果能因地制宜隨時調配當地飼料原料,則能降低飼料配置成本。
蛋雞使用營養全價的飼料,會使雞群飼料報酬高,降低飼料費用;不會出現營養缺乏病症,體質腱壯,抗病力強。如果日糧營養不全價,導致有的營養成分過多而浪費,過少而營養不足,往往是耗料多、產量少、蛋重小、飼料報酬低。如不改變飼餵單一飼料的狀況,是不可能提高產蛋量和效益的。
要提高養雞效益,還必須根據蛋雞不同階段、不同產蛋季節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制定相應的科學配方,合理準確配制飼料,如夏季飼料配方的代謝能要求比冬季配方低,否則不僅浪費飼料,而且影響雞的新陳代謝和採食量。
優質飼料的選擇:可以自己選購原料配製,也可以選購質量可靠的品牌飼料家生產的配合飼料,使蛋雞的飼料達到標準化、全價化。
三 管理水平
1飼養管理水平
我國蛋雞的總體生產水平在世界上屬於中等,在國內不同雞場雞群的生產水平差異很大。冽如,有的養殖場在72周人舍母雞產蛋重累計在20kg而有的僅在16kg。這種差異在排除其它疫病的情況下,反映的是雞場在日常管理水平方面的不同。那我們在飼養管理過程中應注意哪些方而呢?
(1)創造適宜的環境溫度
蛋雞生產的適宜溫度一般在18~25℃。若溫度超過30℃,飼料消耗減少,其生產效能亦同時降低;若溫度降低到10℃以下,雞為了維持自身的體熱平衡,飼料消耗就會增加,從飼料中增加熱能攝入量,因而飼料報酬相應降低。
(2)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
合理的光照能增進食慾,有利於消化,從而提高飼料的利用率,相對地降低飼料消耗。產蛋雞適宜的光照時間應每天保持光照14~16h(光照不足時,用燈光補充),強度為5~101x。若光照時間過長、強度過大,消耗飼料就會增加,生長、產蛋等效能反而下降,飼料利用率降低。
(3)注意飲水質量
不少蛋雞場使用的是淺表地下水,而且這些水的衛生指標遠遠不能符合飲用水標準,突出表現是礦物質含量和細菌總數超標;因此要使用深層水或經過處理後的淺表地下水,並應定期對水源進行微生物學檢測。
(4)防止飼料浪費
飼料浪費一般要佔飼料總用量的5%~10%。因此,減少飼料浪費是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的主要措施之一。養雞生產中節省飼料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適時斷喙,斷喙能防止雞的啄癖發生,尤其是能有效地減少飼料的浪費。第一次斷喙在7~10日齡,第二次斷喙應在12周齡前後,有資料表明經正確的斷喙處理後,雞群的耗料量降低3%。
及時淘汰,在生產中應經常觀察雞群,及時淘汰30周齡時仍未開產或雖開產但產蛋間隔較長的低產雞,淘汰經常休產、體重過大或過小的及生長髮育不良、病殘、弱小、有嚴重惡癖、就巢性強的雞,可有效地節省飼料。
(5)加強通風
通風在雞群的飼養管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風不良會造成單位空間內有害氣體(如氨氣)、病原微生物的濃度增大,使雞群呼吸道病的發生率增加。下面舉例上述因素是怎樣引發呼吸道疾病的:
高濃度的氨氣一氣管纖毛損傷和破壞一氣管內膜不完整一呼吸道病毒侵入一進一步破壞氣管內膜一大腸肝菌、支原體侵入呼吸道一引發氣囊炎一引發死亡、淘汰。
(6)控制體型
控制體型要抓好育雛關,培育優質健壯的雛雞。根據近年來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證明,雛雞的體重與產蛋期的各主要效能指標呈很強的正相關。育成期要重點抓體重控制,提高雞群均勻度。將體重控制在飼養標準規定的範圍內,並將雞群的均勻度提高到85%以上。在育雛、育成期,產蛋期要以提供穩定的生產環境和防止雞體過肥為重點。
(7)強制換羽
蛋雞飼養了400日齡後,如果市場雞蛋價也較高,為節省培育新母雞的時間和費用,可通過強制換羽延長蛋雞的產蛋時間,提高經濟效益。
(8)防止應激
應激反應引起的主要危害有:雞體發育不良,育成率及成活率下降;蛋重減輕,蛋內容物稀薄,軟殼蛋增加,破蛋率增加;繁殖力下降。
消除應激危害最好的辦法是查明引起應激反應的各種因素,消除應激源。如果不能消除,必須採取措施降低應激造成的危害,減少損失。
2 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生物安全體系建設觀念落後是生物安全管理問題的根源,部分蛋雞飼養場的負責人,對於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尚停留在接種疫苗、使用藥物的方面,而對於改善環境條件、減輕環境汙染、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況、合理處理病死雞等其他重要環節重視不夠。這就致使在生產實踐中執行效果不佳,當疫病流行時,無法很好控制特定雞場內的疫病。
3 禽產品質量管理水平
蛋品的外觀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雞蛋的出口。影響雞蛋外觀質量的因素,除品種、飼料、溫度、健康因素外,還有對雞蛋的初步選擇。因此,蛋雞場出售鮮蛋之前都要對雞蛋進行嚴格的挑選,不僅要剔除破裂蛋、軟殼蛋和髒汙蛋,而且根據蛋殼顏色的深淺、均勻性、蛋的形狀、蛋殼的緻密性,對鮮蛋進行分級。
雞蛋內在質量主要是指蛋內血斑、肉斑出現的比率、哈氏單位,以及微生物汙染和藥物殘留等,在雞蛋進出口貿易中大部分進口商都要對這些指標進行檢驗。
4人員管理水平
目前雞場經營者所面臨的人員管理難題是:如何提高員工對此行業的認可度、提高工作人員的勞動效率、提高其責任心、提高其經濟收入。工人希望得到更多的收入,而雞場經營者既希望工人多幹活又希望降低勞動力成本,這是個普遍存在的矛盾。
管理是一門科學,雞場經營者需要不斷學習和鑽研才能使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管理也是一項實踐活動,雞場經營者需要在深人生產實踐的過程中認真地觀察,並進行分析和總結,才能使管理措施更加完善。
四 疾病
據有關資料報道,我國養雞業中每年由於傳染病所導致的蛋用雞死亡數量約為1億隻,直接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6億元,造成的間接損失約70億元;其它疾病造成的經濟損失約40多億元。
疾病問題影響家禽的生產和健康,影響蛋品質量,那麼如何對禽傳染病進行有效控制呢?
最優方案是消滅傳染源:早、快、嚴、小;次優方案是切斷傳播途徑: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體系;第三方案是消除易感動物:提高機體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力。
五 市場行情
由於我國蛋雞飼養量大,市場雞蛋的供應有時候是處於飽和甚至過飽和狀態,偶爾會有供小於求的情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蛋價主要靠市場調節,因此掌握市場供求的變化規律是蛋雞場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穩定生產、提高生產效益的基本要求。
在蛋雞生產實際中,經營者對市場變化的研究很少,隨波逐流現象十分普遍。往往在市場雞蛋價格高的時候都去搶購雛雞,而在市場蛋價低迷而雛雞價格低的時候不養新雛。而這種做法恰好造成雞蛋市場供應足與欠的週期性波動,而這種波動又使蛋雞場的經營者處於時而贏利、時而虧損的週期性變化之中,導致生產效益的不穩定。
目前,資訊和交通變得越來越便利,雞蛋價格的地域性差異越來越小。同時各地的種蛋和雛雞價格、雞蛋價格、飼料價格、品種引進情況、疫病流行情況等資訊很容易從網際網路上查詢到,這些資訊對於蛋雞場的經營者來說是決定其何時進雛、進多少雛、進什麼雛的決定性因素。
綜合以上情況,作為一個蛋雞生產經營者,一定要仔細考慮、統籌分析,建立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戰略,才能在這個行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