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後備母雞飼養管理措施

  一、及時換餵過渡料

一般給20周齡的雞換喂蛋前料,也稱過渡料,料中的鈣為1%、粗蛋白質為16.5%。換料時,應用半個月的時間逐漸完成換料過程,切忌過急,以防引起拉稀。在產蛋率達到2%~5%時,飼料含鈣應在3.4%~3.5%,含粗蛋白質應達到18%。

  二、控制初產體況

在換料補鈣的同時,應抓好群體發育的均勻度,將大、中、小後備母雞分群飼養,定期調群。切忌猛增料或猛減料,其效益在3周後方可表現出來,不宜操之過急。體重輕的雞喂料量不要超過中大雞,以免因脂肪沉積而影響性成熟。

  三、嚴格控制圈舍溫度

蛋雞最適宜的產蛋溫度是18℃~23℃。當外界溫度低於18℃時,用於維持需要的營養就要增多;當溫度低於13℃時,就會影響蛋雞的生長髮育和產蛋,因而雞舍溫度過低而又不及時增加飼料時,雞就會因能量不足而推遲開產。夏、秋季高溫時,蛋雞採食量減少,如不及時增加日糧中蛋白質的比例,就會影響雞的生殖系統的發育而推遲開產。

  四、光照的控制與調整

後備母雞一般15周齡進入性成熟階段,此期的自然光照逐漸縮短。光照時間短,到達性成熟的時間就長,因而15周齡後就應開始補充光照,以滿足雞性成熟的需要。一般而言,15周齡後的光照時間應維持在15周齡時的光照時數,但光照不能太強,以防雞啄羽、啄趾、啄背等惡癖的發生。初產蛋雞的光照時間每日在13~17小時。

  五、供足清潔的飲水

初產母雞對飲水十分需要,一般一隻母雞每天需水100~200克,因此,產蛋雞每天不得缺水,每週還可供應2~3次淡鹽水,以提高蛋雞體質,增加採食量。每天還可增喂一些胡蘿蔔或青綠飼料以提高蛋的質量。

8項措施防治肉雞腹水綜合症

在肉雞的實際生產中,我們發現肉雞腹水症的發病具有以下特點: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寒冷季節發病更高;2~8周齡的肉雞均有發生,3~5周齡的肉雞發病率較高;不同飼養規模的雞場均有發生,而小規模飼養場發病較多;公雞比母雞發病率高。具體防治措施如下:(一)改善雞舍環

「假母雞」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部分蛋雞養殖戶在生產中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後備雞培育很好,體重、均勻度都達標,可就是產蛋期間雞群到不了產蛋高峰,仔細檢查雞群發現,部分雞根本就不能產蛋。產生這種假母雞的原因是雛雞在1~2周齡內感染生殖型傳染性支氣管炎,造成輸卵管不發育或間斷性發育。蛋

肉種雞母雞飼養管理的三大要點

一體重控制首先要制定一個合理的體重標準。儘管對於每個品種育種公司都會提供一個體重標準,但是由於育種的不斷進步和飼養管理條件的不同,可能需要對該標準作出一定的調整。調整的依據包括供種公司的建議,上一批雞的生產情況和當前雞群的生長髮育情況。供種公司往往

轉群、換羽、飼餵……產蛋雞管理大小事兒

成年雞進入產蛋期後,生理的主要特點是繁殖機能旺盛,飼料轉換效率高,因此,所有的飼養管理措施,在節省成本的基礎上都是為了提高產蛋數量。根據母雞的產蛋規律,本文介紹了成年雞

蛋雞飼養中兩個控制體重的關健時期

在蛋雞的飼養中,母雞的體重是生長髮育情況、質量、產蛋期質量的一個指標,為了取得更好的效益,在蛋雞的兩個生長關健時期要控制好母雞的體重:一、5周齡體重荷蘭優利公司研究人員

針對淘汰母雞體重輕的原因分析

產蛋母雞飼養到72~78周齡淘汰作為肉用。不同品種,淘汰時的體重標準不同,如來航雞78周體重是1.8kg,而海蘭褐體重是2.25kg。淘汰時的體重大小不僅影響到淘汰雞的價值,也可間接反映產蛋期的生產效能。生產中普遍存在淘汰母雞體重過小(比標準體重小10%~15%)、脫毛嚴

蛋雞舍,不能出現的光色!

為了不讓蛋雞受到不必要的應激雞舍不能出現異樣光照,同事飼養員也不能穿比較鮮豔的顏色。1、黃光黃光可降低成年母雞產蛋率,種母雞降低受精率,故產蛋雞和種母雞場應禁止用黃色燈

嶺南黃種公雞的飼養管理

為了提高父母代種雞全期種蛋受精率、孵化率,確保商品代肉雞能更好發揮其生產效能,父母代種公雞的飼養管理亦應重視。1.種公雞育雛、育成期的飼養管理與對應配套種母雞類同,只是其

秋冬季產蛋母雞的管理

1、入秋後冷暖空氣交替,對於經過較長時間產蛋的母雞,身體疲勞,若管理不慎,極易停產換羽,此時要增加日糧的營養水平,適當補充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和多種。更換過渡料,給20周齡的母雞換喂產蛋前的飼料,也叫過渡料。2、控制好雞群體況,在換過渡料的同時,應抓好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