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項措施防治肉雞腹水綜合症
在肉雞的實際生產中,我們發現肉雞腹水症的發病具有以下特點: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寒冷季節發病更高;2~8周齡的肉雞均有發生,3~5周齡的肉雞發病率較高;不同飼養規模的雞場均有發生,而小規模飼養場發病較多;公雞比母雞發病率高。具體防治措施如下:(一)改善雞舍環境 降低溫度,調整飼養密度。在飼養肉雞的不同階段所需溫度的基礎上降低1~2度,避免肉雞代謝器官在高溫下超負荷工作而造成功能失調。適當減小飼養密度,特別是中後期,做到每週一次分群。尤其是在夏季,肉雞到4周齡時,每平方米應控制在15只以內。
(二)增加舍內通風換氣 調節舍內乾溼度,隨著日齡的增長,通氣換氣量也要加大,尤其是在飼養後期,更應加大通氣量,定期開窗或開放排氣扇進行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
(三)限制飼養 當環境應激和管理措施成為主要因素時,對飼料進行調整可顯著降低因這些因素而產生的不良影響。在前 21 天應使用低水平的育雛料 ( 降低能量和蛋白質水平 ),若喂顆粒飼料,應從10日齡肉雞開始限飼,11~12日齡肉雞每天限飼養1小時,時間放在晚上為好;21~30日齡肉雞每天限飼2小時,時間放在每天的早上和晚上各一次;31~40日齡肉雞每天限飼3小時,早上、中午、晚上各一次;41日齡之後全天飼餵並提前用育肥料;也可1~10日齡喂顆粒飼料,全天飼餵。夜間適當關燈限飼,儘量做到節約飼料和節約用電並舉。
(四)合理配料 飼料中的能量、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要符合要求,尤其是下列成分要充足,硒為每噸飼料加0.05克,維生素E每噸飼料加4萬國際單位,維生素C每噸飼料加500克,氯化膽鹼每噸飼料加1000克~2000克。
(五)腹腔抽水 對已發生腹水的病雞,應用注射器抽出肉雞腹腔中的腹水,以減輕腹水對心、肝、腎的不良影響。抽水時應注意對器械和肉雞腹部的消毒,做到無菌操作。
(六)科學用藥 肉雞每次用藥,一定要按照說明書的要求進行飼餵,不要盲目加大藥物的用量,防止藥物中毒對肝臟和腎臟造成危害而造成腹水。在肉雞飼料中新增500 mg/kg 維生素C或40 mg/kg輔酶Q9均能有效地降低肉雞腹水症的發生率。
(七)定期驅動 每1.5小時~2小時定期到雞舍檢查,促進肉雞運動,加快消化吸收。對於肉雞有扎堆現象的及時驅散開,防止因堆集影響散熱。
(八)中藥防治 在肉雞飼料中加柴胡、龍膽、澤瀉、車前草、木通等具有解熱、疏肝滲溼利水的藥物,對防治肉雞腹水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