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蛋雞養殖,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方面......
重點一:關注體重,根據雞群體重資料及時調整飼料營養水平
由於夏季高溫造成雞群的體重、體質、免疫力、抗體等下降,初秋階段飼養管理主要增加採食量,根據體重適當調整營養配方,把夏季造成的失重彌補過來。 蛋雞的一個生產週期近550天,體重始終處於上升期。尤其18周至30周蛋雞的體重處於快速成長期,體重增長多少決定其生產潛能發揮是否充分。如果此期體增重不理想,可能生產效能和免疫力都會大打折扣。
建議
最好每一週到兩週抽查雞群體重,根據蛋雞相應的品種目標體重調整喂料量。
對於產蛋雞來說,失重較多雞群,可以採用夜間加光1小時的方法來增加採食量。
對於育成雞來說,秋季日照時間逐漸變短,採食量是否能夠滿足育雛及育成雞的需求,可以根據每週體重增幅情況適當調整喂料量和飼料配方。
原則上飼料配方按照雞的體重調整,體重不達標維持原有高營養配方,直到體重達標在調整下一相應飼料配方。
具體調整細節可以根據雞群不同狀況,不同的飼餵方式,不同的預混料來做出相應的調整,不可一概而論,詳情可諮詢張老師15931159490.
重點二:關注抗體水平,及時調整機體的健康狀態、補充免疫
雞群經過一個夏季的漫長消耗、因高溫應激、採食量不足、還要維持生產和體能消耗,機體普遍都處於一個亞健康狀態,當遭遇寒流或其他應激,便會發生疾病或出現生產效能下降!更甚至有的不做疫苗還好,一做疫苗反而發病,這些都是機體亞健康的表現。
為了讓雞群可以健康的穩產,最好做抗體檢測,針對抗體效價,及時調整免疫程式和免疫方法,使雞群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處於較好狀態。新城疫和流感H9的抗體臨界保護值在9個滴度左右,極差小於等於3,離散度10%左右為合格。在免疫前做好環境衛生,來更好的預防疾病,在雞處於最健康的狀態進行防疫效果最好。
關於產蛋雞亞健康的調整,可以使用補無缺。免疫前3-4天及免疫後3-4天(免疫當天也可以同時)使可以用補無缺來調整機體免疫力,避免因雞群亞健康而出現免疫後反而發病的現象,提高疫苗免疫效果,延長兩次疫苗使用間隔時間,為蛋雞減負也為養殖戶減負。
重點三:控制光照
秋天日照時間變短,對於那些受外界影響比較大,採光又不太好的開放式的雞舍,就得注意補充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了。光照時間、強度刺激母雞的雌激素分泌,會對雞群產蛋產生一定影響。
重點四:防控呼吸道病的發生
深秋是雞群呼吸道病的高發期,溫差大、環境較差、管理不良、消毒不勤、多種病毒細菌疾病的混合感染易誘發呼吸道疾病,且難以治癒。
建議大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改進,以降低呼吸道病的發病率:
1、減少溫差,降低冷應激。初期的通風我們可以採取溫控的方式來改變雞舍的空氣質量,夜間溫差大可以採用時間段控制風機,做好通風來降低雞舍灰塵和有害氣體。
2、飼料適當新增質量可靠的微生態減少腸道病,增加飼料消化率,減少糞便中未消化的蛋白質飼料和脫落的腸粘膜,減少氨氣和硫化氫氣體的來源。
3、做好新城疫、流感、鼻炎、支原體等疫苗的防疫。
4、針對一般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結合抗體檢測,調整防疫程式,做好切實有效的免疫。
重點五:關注新舊玉米的使用過渡
不少客戶在這個階段會遇到:雞群產蛋下降、蛋重變輕,腸道消耗吸收不良等問題。大多還是「新玉米」惹的禍!
新玉米,水分大,能值低,剛剛收貨的玉米含有抗性澱粉,不容易被機體消化吸收。如果儲存不當,還會引起大量的黴菌滋生。
鑑於以上因素,要做好新玉米的收割、晾晒及儲存工作。最好保證玉米水分在14%以下,自行熟化一個月以後再使用。使用時,做好過渡工作。在保證以上幾個方面以後,才可以放心使用,才可以輔助新增1-2%的植物油來彌補能量不足。否則即使新增油脂也是徒勞,反而會加重雞隻的拉稀程度。
飼料或飲水中可以補充有益菌,來改善腸道內環境,從而改善飼料的消化和吸收,一定程度上減少腸道疾病的發生,最終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