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雞支氣管栓塞的原因剖析及應對措施
這三年來,雞傳支引起的支氣管堵塞,是冬春季節養雞生產中的一個棘手問題。支氣管堵塞在蛋雞和肉雞均發生,以10~30日齡的雞群發病率最高。雞支氣管堵塞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如何預防?簡要分析本病發生原因和防控思路。
一、支氣管堵塞原因分析
雞的呼吸系統由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氣囊組成,呼吸道是氣體進出雞體的天然通道,從鼻孔經氣囊到氣質骨,與全身相連;此外,禽類胸腔、腹腔相通,之間沒有橫隔膜這種特殊的結構,有利於呼吸過程中貯存氣體和氣體交換,但也為感染呼吸道疾病提供了便利條件。
發病雞隻氣管或支氣管有卡他性滲出物,嚴重時可見氣管後端或支氣管有乾酪樣的栓塞,造成雞隻的快速死亡。造成雞支氣管堵塞的原因主要來自環境和病原感染兩方面。
1、環境因素
1.1冷應激
當環境溫度低於機體適宜溫度時,冷空氣可剌激呼吸道黏膜及肺部組織,使區域性血管收縮,迴圈障礙,造成區域性營養不足,引起纖毛上皮活動減弱停止,溶菌酶分泌減少,區域性粘膜抗體減少。久而久之,機體防禦屏障受到破壞,呼吸系統抵抗外部病原感染的能力降低。
1.2溼度低
空氣溼度小於30%時,導致空氣中的粉塵、皮屑、羽毛等顆粒濃度上升,雞隻吸入乾燥且汙濁的空氣後造成氣管的損傷,機體為自我保護需分泌大量粘液來稀釋、清除顆粒物,久之堵塞氣管、支氣管,呼吸不暢,若顆粒中微生物附著數量多,更易造成呼吸系統感染。
1.3有害氣體
雞舍長時間不清理,舍內有害氣體較高,如氨濃度大於20 mg/m³、硫化氫濃度大於15 mg/m³時,會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纖毛脫落,使呼吸道天然屏障功能下降;當二氧化碳濃度大於2500 mg/m³ 時,將影響呼吸道內的氣體交換,引起肺動脈高壓,造成肺損傷及呼吸系統感染。
2、病原感染
根據臨床症狀,病理解剖及實驗室診斷,確定了與支氣管堵塞有關的病原體包括,傳染性支氣管炎、H9、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鼻氣管鳥疫桿菌、巴氏桿菌、支原體、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
而生產中常見呼吸道疾病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體混合感染,造成病毒、細菌的侵害倍增,繼而下沉感染支氣管、肺臟,造成全身感染引起敗血症,引發支氣管炎,肺炎,氣囊炎,腹膜炎等。
二、支氣管堵塞預防措施
1、改善飼養環境條件
生產過程中,結合實際飼養環境情況,嚴格按照溫溼度及通風標準予以管理,給雞群一個舒適的健康的生長環境。
有證據表明溫度、溼度、氨氣、二氧化碳等環境指標對呼吸道疾病有明顯的影響,有研究表明,飼養環境中的氨氣濃度在20mg/m3以上時,雞群氣管黏液分泌增多、纖毛表面粗糙、其黏膜纖毛運動退化,氣囊、肝臟、和肺臟對大腸桿菌的消除率下降,如發生大腸桿菌病,那麼雞群對傳染性支氣管炎及H9的易感性大幅增加,由此可見環境因素對雞群飼養的重要性。
2、加強生物安全
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是保證雞群健康的重要措施。雞群易感呼吸道疾病的第一階段是10日齡至18日齡,此階段傳染性支氣管炎抗體滴度在14日齡最低,第二階段是22日齡至35日齡,21日齡的新城疫、H9抗體水平最低。
開展高效安全無刺激消毒,可降低雞舍中單位體積病原體的含量,有效控制傳染性支氣管炎及H9發病率,同時對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獸疫鏈球菌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另外,飼養過程中儘可能做到全進全出,做好人員進出場區及進出棟舍的管理,建議每週對場區和雞舍進行環境消毒。
3、優化免疫程式
根據家禽養殖所在區域的實際情況,以及各種抗體的消漲規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式,盡最大努力將傳染性支氣管炎、H9的防禦機能調整到最佳狀態,幫助雞群快速度過抗體低谷期,保障雞群健康生長。
中小規模的養殖戶,可以聯絡當地流動蛋雞超市,在獲得高質量的專業免疫服務的同時,可聯絡開展化驗檢測工作,及時根據當地疾病流行情況、雞群日齡和抗體水平,優化免疫程式,為雞群健康構築安全屏障,更好發揮生產效能。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建議養殖朋友們認真遵循以上防控思路:保證良好的飼養條件、加強場區的生物安全、優化免疫程式,雞支氣管堵塞的問題將會遠離您的雞群,為您創造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