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當前肉鴨養殖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

肉鴨品種的遺傳改良促進肉鴨生長速度越來越快,料肉比大幅降低,但是抗病能力也隨之下降。當前的養殖環境疾病複雜,在這種環境下最大限度減少肉鴨養殖風險,使效益最大化,需要在飼養管理、飼料營養、疾病防治方面不斷改進。

 一 飼養管理

肉鴨養殖實行「三分治療七分管理」。特別是在秋冬季,高架棚養殖的肉鴨會因為晝夜溫差大,導致中小鴨感染傷寒、副傷寒、病毒性感冒、鴨疫裡默氏桿菌病等疾病。因此,應時刻注意天氣變化,當氣溫下降時要及時拉下鴨棚兩邊的防護膜;當氣溫上升時,也要在適當的時間拉起防護膜,因為鴨糞發酵加快,氨氣濃度上升,會導致肉鴨氨中毒。秋冬季冷空氣頻繁,一定要注意好鴨棚兩邊的防護膜拉起或放下的時機,控制好棚內溫度,防止內外溫差過大。另外,需要關注飲水管道低溫凍結的情況,可用稻草包裹水管,或者將水龍頭開啟,保持小量流水防止凍結。

 二 飼料營養

目前肉鴨養殖一般都採用顆粒飼料,在同批次的肉鴨養殖過程中,儘量避免中途換料(換料是指換不同批次的飼料或不同廠家的飼料)。由於不同批次的飼料或者不同廠家的飼料的配方不同,肉鴨在食用同一種飼料一段時間後,腸道環境已經適應,中途換料會導致腸道環境重新適應新的飼料,影響飼料利用率,進而導致肉鴨抗病能力隨之下降。

  三 疾病防治

目前肉鴨養殖過程中常見的疾病有鴨疫裡默氏桿菌病、病毒性肝炎、禽流感、傷寒、副傷寒等。肉鴨從進欄到出欄需要35天左右,在這期間,肉鴨必須免疫兩種疫苗:一是禽流感疫苗,8—12日齡頸部皮下注射;二是鴨疫裡默氏桿菌病疫苗,4-5日齡頸部皮下注射。判斷一個鴨群健康與否,主要是看鴨群的採食情況,如果在肉鴨生長期,每天的採食飼料都有增加,這說明鴨群健康,如果採食量比前一天有所減少,加之鴨群的精神狀態不佳、糞便的顏色和形態發生變化,如拉白色、黃綠色糞便,說明鴨群健康存在問題。如果發現鴨群生病,應及時聯絡獸醫人員,及早進行治療,防止疫病發展流行。

另外,在肉鴨飼養過程中,除了要加強飼養管理,做好疫病防治工作,還要及時瞭解市場行情,從而提高養殖收益。

當前肉雞疾病診斷的思考

今天我們具體談一下商品肉雞疾病預防和治療思路,首先以前就闡述了,在飼養過程中防疫大於預防、預防大於治療,原則和養殖思維不能改變,在昨天的文章中有提到一些方法措施,今天從

當前高發的雞病之一

進入秋季以後,氣溫不穩定,還時刻防黴菌。越來越多肉雞養殖場發現,一到養殖後期就出現傷亡,雞群的精神狀態不如以前,但採食量有所下降,期初的糞便並未有別的變化。多數這種傷亡

當前家禽免疫抑制病的防治

當前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對家禽影響很大,在過去,J亞群禽白血病在肉雞方面除去免疫抑制外,其他一般不形成眼觀的病變,但是近年來,在肉雞方面的發病程度在加重,有些實驗室的檢測

中獸醫如何應對當前肉雞的混合感染

最近下鄉以及剛才看了雞病專業網論壇一會,當前肉雞混合感染問題很大!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看法!不管你怎麼解釋,從管理從病理,從免

如何有效的控制當前雞呼吸道病

當前,隨著養禽業的迅速發展,養殖區域越來越密集,疾病也越來越複雜。特別是規模化養殖程度的提高,通風問題得不到良好的解決,雞群的呼吸道疾病已經成為阻礙養禽業發展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並且當前的呼吸道病發病一般發病較急,病情較重,單一感染較少,以混合感染

當前商品肉雞疾病防控要點

一樹立生物安全養殖新觀念1全進全出全進全出是第一生物安全措施,隔離是控制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保持一定空欄時間,做好空欄期消毒工作,對養好下批雞至關重要。正常情況下,上批雞出欄後至少要15天以上才能進下批雞,如果上批雞發生傳染病,建議間隔30天以上再進雛。

當前肉雞呼吸道病多發、難治、難養解析

當前氣溫逐漸走低,雞群發生呼吸道的情況比比皆是,而且發生後病情很難控制。採食量不增,生產效能變差;如若控制不好,則死亡率會迅速升高。該呼吸道症狀養殖戶控制起來的成本也很高

當前蛋雞養殖,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方面......

重點一:關注體重,根據雞群體重資料及時調整飼料營養水平由於夏季高溫造成雞群的體重、體質、免疫力、抗體等下降,初秋階段飼養管理主要增加採食量,根據體重適當調整營養配方,把

當前傳支的流行特點及防控方案

今年上半年在全國各地產蛋雞群中發現了一種以產軟殼蛋和無產蛋高峰為主要特徵的疾病,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及病原檢測,證實該病與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感染有關。調查瞭解雞場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