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雞舍的通風原則
種雞舍通風的主要目的是排出雞舍內的有害氣體、改善雞舍的空氣質量;同時排出雞舍內多餘的熱量和降低雞舍內溼度,並提供足夠的氧氣。如果雞舍的通風系統設計得不合理,雞舍的通風效果就難以達到要求,而且雞群的生產效能和健康狀況也會受到影響。
通風系統的設計和安裝應該考慮到外部氣候環境,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下應採取不同的通風方式。如在炎熱季節,採用縱向通風會對雞群的管理和生產效能的發揮有很大的幫助。
控制好雞舍內環境的基礎是確保空氣只能從設定的進風口進入雞舍。其主要原因是讓進入雞舍的新鮮空氣(冷空氣)與雞舍內的老空氣(熱空氣)充分混合。但是,比較常見的問題是雞舍的密閉效能較差,靜壓太低,造成進入雞舍的空氣流速太慢,使較重的冷空氣(特別是冬季)會直接沉降到地面,將溼汽滯留於墊料造成墊料潮溼。如果雞舍密閉效能不好,冷空氣會進入到雞舍下部,門窗周圍等地方造成雞舍內通風死角,賊風,低溫點及高溫點(雞舍隔熱效能差),不僅影響生產效能,甚至會影響雞群健康。(圖1)
圖1:雞舍風機百葉窗處的低溫點

圖片由美國喬治亞大學M.Czarick 提供
在寒冷季節,要避免這種直接下降的冷空氣,可以將雞舍的靜壓在標準基礎上提高10%以增加空氣流速,並利用電腦控制系統通過電腦監測雞舍靜壓的變化自動調節進風口的開啟大小。
雞舍內所有的溫度計或溫控探頭或恆溫控制器都應安裝於雞隻水平高度位置,該位置的溫度才是雞隻真實感覺到的溫度,而不應是管理人員所感覺的溫度。一個常見問題是在冬季或雨季管理人員常常對於幼齡雞群的通風較為謹慎。但有一點必須認識到,雖然在冬季溼度伴隨外界冷空氣進入雞舍以及雞舍因必要通風而會損失一定的熱量,但是,這與雞群因此而提高生產效能所得到的好處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冷空氣本身包涵不了多少溼度,隨著和室內的暖空氣充分混合,其相對溼度就會下降,這樣隨著雞舍內空氣流動,可以吸收並排出雞舍內的過多的溼度和有害氣體。因此,即使在外界極端的寒冷氣候條件下也應該保持雞舍必要的最小通風量。
另一個常識性錯誤是在通風模式的轉換方面。在轉換到縱向通風的時間判斷方面,我們必須瞭解風冷效應的影響。縱向通風時雞舍內的風速很快,風冷效應也非常有效。但是,當外界溫度較低時,或者對於年輕雞群來說就不完全適合。如果我們將通風方式轉換到縱向通風的時機不適當,雞群的感覺溫度就會下降,並且很可能雞隻感覺到的溫度會比溫度計上的讀數溫度低很多。如果雞群較小或對風冷效應較敏感,有效溫度的下降會使雞隻感覺就像一股寒流來襲而使其難以應對。同樣,在夏季或大齡雞群,風冷效應會使雞群感覺舒適,生產保持正常。
縱向通風情況下的最常見問題是所有風機都已開啟,但是雞舍內的風速還是難以達到具有很好風冷效應所要求的每秒2.5 米的風速。
圖2:橫向安裝的產蛋箱阻礙氣流影響縱向通風效果

最常見的因素有下列幾種:
1.空氣並不是從設計的進風口進入雞舍。
2.相比風機數量,進風口面積太小(靜壓太高);或者風機排風量不夠(靜壓太低)。
3.雞舍內有障礙物阻擋氣流,如雞舍的隔斷網、橫樑、產蛋箱橫向安裝(見圖2)
4.如果風機的風葉、百葉窗、防護罩或者溼簾墊很髒,或者風機皮帶磨損或鬆弛,風機的通風量就會減少30%左右,結果會造成雞舍靜壓下降,風速降低。(見圖3)
圖3:較髒的風機防護罩影響風速和風機效率

另外,雞舍內的隔斷網孔徑太小以及遮光罩都能使雞舍的靜壓降低而影響到風機的工作效率,當我們評估雞舍的效能時,這些因素也應該要考慮到。
自動控制系統可以使雞舍通風管理簡單化,因為它能根據雞舍情況的變化自動轉換通風模式及調整通風量。但是,也必須注意即使再好的控制系統也不可能不出差錯,所以管理人員必須要做好日常檢查工作。更為重要的是應該讓有經驗的管理人員經常對控制系統進行檢查。再先進的控制系統也無法代替有經驗的管理人員經常性進入雞舍觀察雞群,根據雞群的需要調整控制系統,提高雞群的生產效能。
美國安偉捷育種公司 北京代表處 顧敏清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