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無公害生產關鍵技術
蛋雞無公害生產,一方面要求所生產出的雞蛋產品在產品質量等方面符合一定的質量標準,並經無公害認證合格,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誌;另一方面,要求在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等方面符合相關要求,未對周邊環境造成畜產公害,不能影響蛋雞的正常生產和居民生產生活的正常進行,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友好。
一 廠址選擇與場內佈局和設施裝置
1 場址選擇
場址選擇符合本地區農牧業生產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發展規劃、城鄉建設發展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並充分考慮環境承載能力以及畜禽養殖汙染防治要求,遠離村鎮和居民點及公路幹線(3 km以上),且位於居民區及公共建築群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處。周圍10km內無大中型化工廠、礦廠,距其他畜牧養殖場、屠宰場、畜產品加工廠、垃圾處理場、汙水處理池等5 km以上。交通便利,有專用車道直通到場。無工業「三廢」及農業、城鎮生活、醫療廢棄物汙染。場址環境質量應符合《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畜禽肉產地環境要求》的規定。場址區域內無噪音或噪音較小,生態環境良好,地勢高燥、平坦,背風向陽,光照充足,通風條件良好。給水條件良好,電力充足、可靠。土壤以砂壤和壤土為宜,以利於排水、隔熱。
2 場內佈局和設施裝置
場區外以圍牆或防疫溝與外界隔離,場區周圍和雞舍周圍要設綠化隔離帶,雞舍外道路兩旁也可種植花草樹木。場內生活區、生產管理區、生產區、隔離區嚴格分開或設有隔斷,各功能區的間距不少於50 m,並按照全年主風方向或地勢走向(由高到低)排列。糞便汙水處理設施和病死雞焚燒爐應設在養殖場的生產區、生活管理區的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向處。場區內的排水系統應實行雨水和汙水收集輸送系統分離,在場區內外設定的汙水收集輸送系統,不能採取明溝佈設。場區佈局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建築構件、建築材料的防火效能符合國家標準,並按照習慣要求配置消防設施、器材,設定消防安全標誌。場區大門位於場區主幹道與場外道路連線處,並設有消毒池。場區內路面全部硬化。淨道和汙道寬度不低於2 m,且要嚴格分開,無交叉或重合。人員、蛋雞和物資運轉應採取單一流向。淨道主要用於蛋雞及產品週轉、飼養員行走和運料等。汙道主要用於糞便等廢棄物出場。管理區內設定辦公室、值班室、消毒池、消毒室。小區大門口應設定6~8 m長、0.3 m深的消毒池,消毒室應安裝噴霧設施和紫外線燈。生產區應與管理區嚴格隔離,在生產區入口處設人員更衣沐浴、消毒室。生產區內,按工廠化養殖工藝程式設定,分育雛舍、育成舍、產蛋舍、貯蛋室、貯料室等,相鄰兩棟舍縱牆間距一般為10 m以上。雞舍坐北朝南,全封閉,縱向通風,配有溼簾降溫系統和防鳥、防蟲、防鼠設施。
二 種雞的選擇與引進
可根據飼養方式(籠養)和生產方向、蛋雞生產效能及蛋品品質,並結合市場價格來確定適宜的養殖品種。要做到不從疫區引雞,必須到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和「動物防疫合格證」的種雞場購買雞種。同時,按照GB 16567《種畜禽調運檢疫技術規範》的規定進行檢疫,檢疫合格後方可購進。購買前,應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申報辦理產地檢疫,經檢疫合格的憑「產地檢疫證」運輸;不合格的,及時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嚴防疫情傳出和患病動物進入流通環節。運輸車輛要做到潔淨,無糞便或化學品遺棄物等,憑「動物檢疫證明」和「運載工具消毒證明」運輸。運輸到場後隔離觀察2周,確認無異常情況後方可轉入正常飼養。
三 投入品的管理與使用
1 飲水
通常來說,影響飲水品質的主要因素包括水的pH值、顏色、氣味,水中硫酸鹽、磷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濃度,氯、鎂、鈉、鈣、鐵含量,以及大腸桿菌等病原微生物等。當飲水質量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時,可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過濾、滅菌、除垢、改善硬度等相應措施。生產中,應定期進行水質檢測,確保水質符合NY 5027《無公害食品畜禽飲用水質衛生標準》的規定。
2 飼料
飼料是蛋雞生產的物質基礎。飼料的質量和衛生狀況直接關係到養殖的生產效率、雞蛋產品的衛生安全和環保等問題,更與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休慼相關。因此,飼料的使用應嚴格遵守NY 5042《無公害食品蛋雞飼養飼料使用準則》和《飼料和飼料新增劑管理條例》的規定,選購來源於已經認定的無公害及其副產品作為飼料原料,不使用以轉基因農作物為原料生產的飼料以及工業合成的油脂、畜禽糞便、餐飲廢棄物、垃圾場垃圾等作飼料餵雞,同時要求其消化率高、營養含量變異小。原料購入時,須經過質檢,要求無蟲蛀、黴變,同時做營養成分分析,測定原料中水分、蛋白質含量等。用於包裝、盛放原料的包裝袋和容器等,要求無毒、乾燥、潔淨。飼料、藥品、消毒藥、滅鼠藥、滅蠅藥或其他化學藥物等分類存放,標明不同型別飼料並分開存放。運輸工具乾燥、潔淨,並具有防雨、防汙染等措施。配合好的全價飼料貯存期不超過15~30 d。在飼餵過程中,以先使用較早生產日期的為原則。可採用膨化和顆粒化等飼料加工技術,以破壞和抑制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有毒有害物質和微生物,改善飼料衛生,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不能飼餵發黴變質、生蟲或被汙染的飼料。根據蛋雞的採食量確定投料量,隨時清除散落在地面上的飼料。
3 飼料新增劑和獸藥
飼料新增劑的使用嚴格遵守NY 5042《無公害食品蛋雞飼養飼料使用準則》和《飼料和飼料新增劑管理條例》的規定,無氧化、蟲害鼠害、結塊黴變及異味、異臭等,有害物質及微生物允許量符合GB 13078《飼料衛生標準》。注意使用限量等規定,做到科學使用。不得使用《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中所列藥物。儘量使用綠色飼料新增劑,如微生態製劑、酶製劑、低聚糖、糖萜素、中草藥製劑、酸化劑和防黴劑等。嚴格遵守NY 5040《無公害食品 蛋雞飼養獸藥使用準則》和農業部頒佈的《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獸藥國家標準和部分品種的停藥期規定》等規定,規範雞群用藥。嚴禁使用無批准文號的獸藥或飼料新增劑,嚴禁超範圍、超劑量使用藥物飼料新增劑,嚴禁使用抗生素濾渣或砷製劑、鉻製劑、蛋黃增色劑、銅製劑、活菌製劑、免疫因子等物質等作飼料新增劑。
四 飼養管理
按照NY 5040《無公害食品 蛋雞飼養管理準則》的要求,對蛋雞進行科學的飼養與管理。採取全場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模式。場內禁止飼養其他禽類或觀賞鳥等動物,以防止疫病的交叉感染。合理配置場區內的畜牧獸醫技術及生產管理人員,並定期對生產技術人員進行無公害食品生產管理知識等的繼續培訓教育,切實保證和提高員工業務素質。關注蛋雞健康和福利,保障蛋雞生產效能和雞蛋產品品質。根據蛋雞不同日齡與生理階段的營養需求,給予其適合的日糧,保證營養均衡。合理控制飼養密度,並做到合理通風。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溫。搞好舍內外的環境衛生工作,每日及時清除糞便。減免蛋雞受到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飼養管理人員每天例行檢視衛生、通風、消毒、雞群動態、產蛋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 雞蛋管理
舍內雞蛋的收集、消毒、裝箱以及運輸的每個環節,都嚴格執行相關規定,確保雞蛋的質量安全。雞蛋可用一次性紙蛋盤或塑料單盤包裝。運送雞蛋的車輛應使用封閉貨車或集裝箱,盛放雞蛋的紙箱等用具和運輸雞蛋的車輛應在使用前經過消毒。注意軟殼蛋、砂殼蛋、薄殼蛋、裂紋蛋、異形蛋、雙黃蛋等畸形蛋以及破損蛋的收集、存放等處理工作。停藥期內所生產的雞蛋不得作為食品蛋出售。
六 蛋雞淘汰
淘汰蛋雞在出售前6 h停喂飼料,並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申報辦理產地檢疫,經檢疫合格的憑「產地檢疫證」上市交易;不合格的,及時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嚴防疫病傳出和患病雞隻進入流通、消費環節。運輸車輛和相關用具在運輸前後應徹底消毒。上市交易運輸時,應有「動物檢疫證明」和「運載工具消毒證明」。
七 糞汙無害化處理
生產過程中應對糞便、汙水等進行及時收集、貯存、清運,不得隨意堆放和排放,並採取防滲漏和防惡臭等措施,防止糞便和汙水滲漏、外溢。糞便、汙水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並且須符合《糞便無害化衛生標準》後,才能進行土地利用,禁止未經處理的畜禽糞便直接施入農田,並且其用量不能超過作物當年生長所需養分的需求量。養殖場(小區)可採取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種植業消納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實現畜禽糞便、汙水等廢棄物就地就近利用。將畜禽糞便和汙水用作肥料,應當採取堆漚以及其他措施去除病原微生物,防止汙染環境和引發傳染病。將蛋雞糞便、汙水、沼渣、沼液用作肥料,應當充分考慮土地消納能力,防止汙染環境。可開展以雞糞和農作物秸稈為主要原料,應用複合微生物進行發酵,生產有機肥;可利用雞糞進行沼氣生產,供發電或居民用氣;也可利用雞糞作為飼料資源,經過適當的發酵處理後,用於飼餵豬、牛、雞、魚等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