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中後期飼養管理技巧
作者簡介:田曉東(1971-),男,黑龍江綏稜人,大專,高階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服務方面工作。 摘要:肉雞在中後期的生長髮育特點是發育快、長肉多、日採食量增加。加強肉雞中後期的飼養管理不但可以保證中後期肉雞的健康度,減少死淘率,還可以達到快速催肥的效果。現從消毒防疫、飼養管理、環境控制這三個方面來簡單介紹肉雞中後期的飼養管理技巧。 1加強飼養管理 肉雞在中後期的發育快、長肉多,日採食量有所增加。這一階段的營養供給特點是能量水平要高於前期,以提高肉雞的增重速度,蛋白質水平則要相應的降低,並且蛋白質水平要隨著肉雞周齡的增加而呈遞減趨勢。對於中後期的飼養也要分階段進行,這樣有利於飼料的轉換,防止肉雞發生換料應激而產生不適,影響催肥效果。中後期飼餵肉雞的飼料為高能飼料,要保證飼料的品質,並且飼料形狀加工成顆粒狀,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保證營養全面,增加肉雞的採食量,減少飼料的浪費,縮短採食時間,有利於肉雞催肥。 肉雞中後期的飼養目的是增加肉雞營養物質的攝人水平,從而使其達到最大的生長速度,以達到快速催肥的目的,而提高採食量則是實現這一目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提高肉雞中後期採食量的方法主要有增加飼餵次數,每天飼餵不少於6次,顆粒料不可少於4次,並且每次都保持肉雞七、八成飽,可以有效刺激肉雞的食慾;在舍內提供充足的料槽,並且料槽要分佈均勻,高度適宜,以保證每隻肉雞都能充分採食到飼料;在天氣炎熱的夏季,雞的食慾下降,此時可以適當增加喂料次數與採食時間,增加夜間的飼餵次數,用涼水拌料,如果夏季採食量下降,則要適當調整飼料的配方,提高飼料中的營養濃度,以保證營養物質的攝入充足。 由於中後期飼料中的能量水平高,肉雞採食量大,產熱高,所以對水分的需要量增加,如果水分的供應不充足,會影響肉雞的食慾,導致增重減少。因此,要給肉雞提供充足且清潔的水分。肉雞的飲水量與氣溫、採食量有著直接的關係。在高溫季節可以增加肉雞的飲水量,以自由飲水為宜。要保證全天不斷水,防止供水恢復後肉雞口渴暴飲,導致腹瀉的現象發生。做好水溫的控制工作,夏季提供清涼的飲水可以刺激肉雞採食,而冬天水溫過低,則會增加體內能量的消耗,不利於增重。 在肉雞的飼養過程中要根據肉雞的生長情況,如體重大小、強弱來及時的分群以及調整日糧配比,以使雞群均勻生長,並要及時剔除群內的病、弱、殘雞,以免造成飼料的浪費。做好肉雞中後期的光照控制,研究表明,在低強度光照下飼餵肉雞高能量水平日糧可以促進肉雞生長、增重,這是由於弱光下,肉雞的活動量減少,雞處於安靜狀態下,可以減少能量的浪費,有利於育肥。 並且不可穿鮮豔顏色的衣服,進入雞舍,喂料、供水、打掃時動作要輕,儘量做到同步飼餵。如果要變換飼養程式也要逐漸過渡。 2做好環境控制 溫度一直都是肉雞飼養的重要影響因素,中後期同樣要做好溫度的控制工作。工作人員每天都要關注天氣預報,以掌握天氣的變化,適時調控舍內的溫度。可在每棟舍內放置4根溫度計,根據每一欄的溫度以及雞群的動態變化來調整舍內溫度。炎熱天氣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來降低舍內的溫度,可採取通風、舍內安裝風機、溼簾等方式降溫。寒冷季節,則要做好舍內的保暖工作,可在舍內設定取暖裝置,並且要將門窗漏風的地方封住,防止賊風進入。 溼度。在肉雞養殖的中後期,要控制好舍內的相對溼度,潮溼是危害肉雞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特別在夏季高溫的環境下,更應注意高溫高溼對肉雞群的不利影響,如果溼度過大,會導致肉雞呼吸困難,還會導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導致肉雞易患多種疾病。所以要加強舍內的通風,並勤換墊料,保持舍內適宜的相對溼度45%~60%。 飼養密度和通風。保持雞群合適的飼養密度,有利於肉雞中後期的生長髮育以及增重。另外,通風是肉雞飼養工作的重點,實際生產中,通風不良是引起中後期肉雞死淘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這是由於舍內空氣質量變差,肉雞缺氧造成的。特別是在夏季,氣溫高,呼吸作用增強,加上舍內糞便發酵會使有害氣體的濃度變大,因此如果不及時的通風換氣,必然會影響肉雞的健康,因此,要加強夏季的通風換氣工作,將舍內的有害氣體排出舍外。 3加強消毒防疫 在肉雞的疾病預防工作中,消毒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整個肉雞的飼養期間都要做好消毒工作。肉雞飼養應採取全封閉式管理,禁止外來人員、車輛進入生產區,本場工作人員以及車輛進入時要經過場門口的消毒池後,再經高壓水槍消毒才可進場。在每棟舍的門口也要設定消毒盆,並且消毒池和消毒盆內的消毒液要及時更換。定期的對雞舍以及工具消毒,同時也要做好帶雞消毒的工作。 加強雞群的免疫工作,制定符合本地區以及本場的免疫計劃,並嚴格按照免疫計劃實施免疫。所使用的疫苗要生產自正規廠家,使用時要按照說明操作,做好疫苗的儲存工作。同時,定期做好抗體的監測,並根據監測結果,調整免疫程式或進行補免。來源:《現代畜牧科技》201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