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蛋雞飼養管理技巧
春季是蛋雞產蛋旺季,也是收集種蛋的最佳季節。為了使雞多產優質蛋,提高蛋雞養殖經濟效益,在飼養管理上應當突出以下措施。
保證營養需要
春季由於蛋雞性激素分泌旺盛,隨著產蛋量的增加,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也隨之增多。一般來說,產蛋率在80%以上的雞群,在日糧中蛋白質應達到18%~20%,同時要提高動物性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增量,如鈣由冬季的2%~3%提高到3.5%、磷從0.5%提高到0.6%,並要配合質量好的青飼料。如發現雞群的蛋重減輕、產蛋率下降,說明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不足,要有針對性地加以提高;如蛋重、產蛋量基本穩定,而體重減輕,說明飼料中的能量水平低,就要增加穀物比例;如發現雞群有肥胖趨勢,則應減少穀物比例;如雞群食慾下降,有消化不良現象出現,應將飼料中的食鹽含量提高到0.1%。
改善飼餵方法
蛋雞採食量增加後,最好採用粒料與粉料、幹喂和溼喂兼用喂法,以粒料為主,可佔日糧的50%~60%。要設定足夠的食槽和水槽,有條件另設礦物質飼槽,放入鉛質飼料,任其自由採食。每天應喂4~5次,飲用水一定要清潔。對種用公雞和母雞,還應適當喂些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飼料,可提高種蛋受精率、孵化率和雛雞成活率。
提供適宜環境
蛋雞最宜室溫為12~20℃,尤以13~17℃時產蛋率最高。要注意搞好雞舍通風透氣,保持合理密度。春季氣候多變,晚上要防寒,舍內氣溫應保持在10℃以上。如日照短,應人工補充,使雞每天保持14~16小時光照。另外,一般每平方米地面有電燈3~5瓦,燈距地面2米左右。燈與燈之間距離3米。
搞好防疫滅病
隨著氣溫回升,各種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容易繁殖,加上蛋雞因產蛋消耗體力,體質下降,抗病力差,病源微生物可乘機侵入雞體,容易發生疾病。可在晴天,對雞舍內外(包括舍牆、運動場)進行大掃除、大消毒,雞的一切用具用1%~2%熱火鹼水或草木灰水洗刷晾晒;每日餵雞一片土黴素,連喂5~7天,可間隔7日進行一次,或每雞一週喂一片長效磺胺均有殺菌和增強抗病力作用。預防球蟲病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新增0.01%痢特靈或呋喃西林,喂3天停2天,連用5~7天,均有顯著效果。產蛋母雞進入高峰期時,需新增維生素B2,封閉式雞舍養的維生素A、D新增量應比開放式的高5%~10%。
做好帶雞消毒
帶雞消毒法,即在雞舍內雞體和空間噴灑一定濃度和劑量的消毒液,是防治疾病的有效途徑。用該法消毒能殺滅空氣中的浮游細菌和病毒,有效地防止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葡萄球菌病、大腸桿菌病以及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產生;還可減少雞舍塵埃,抑制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的發生;並能調節舍內乾溼度,促進產蛋率。其消毒程式和方法如下:①清掃。儘可能徹底地掃除雞舍內的雞糞、羽毛、汙穢墊料及牆壁、地面、物品上的塵土。②沖洗。用清水沖洗雞舍,並將汙水從下水道排到遠處,不能排在雞舍周圍。③選藥。選用廣譜、高效,對人和雞的毒性、刺激性小,不易被面板吸收,不會滲入、殘留在雞肉和雞蛋中的消毒藥物,如新潔爾滅、過氧乙酸、次氯酸鈉等。④藥物濃度。新潔爾滅為0.1%,過氧乙酸為0.3%~0.5%,次氯酸鈉為0.1%。⑤用量。春季每平方米0.15~0.25千克。⑥時間。為減輕雞群應激,噴藥最好在傍晚光線暗淡時進行。應使用霧化效果良好的氣霧消毒器,霧粒直徑控制在80~120微米,以距雞體50釐米左右噴霧為宜。對雞舍內所有物品均應噴霧消毒。在早春應先適當提高舍溫後再噴藥。⑦次數。正常情況下每週1~2次,如在發生傳染病、舍內溼度較低灰塵較多時,可適當增加為每天1次,藥物濃度也應降低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