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法氏囊炎是肉雞中後期採食量不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現如今,在我國肉雞主要養殖地區,正在流行一種肉雞養殖疾病問題,其主要表現為「肉雞後期採食量不增」。既不是腺肌胃炎,也不是雞子死淘較高。雞子在臨床診斷觀察上除表現採食量不增以外,並不表現眾多流行病所呈現的顯著異常情況。這種情況,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大家好象都各有各的認識致使「結論不怎麼統一」。
一是認為:造成這種後期採食量不增的異常情況是「通風問題」。雞舍排風扇不夠或者溼簾不配套,(特別是高溫高溫季節)雞舍整體風速偏低,降溫效果差,或操作不當雞舍的顯示溫度(顯熱)降下來了,溼熱(隱熱)反而大了。總體焓值降不下來,造成雞群受熱採食量不增。再有就是,後期由於進風口面積不足,雞舍負壓過高,籠內含氧量低等都會影響雞群採食量。
再就是認為,造成這種肉雞後期採食量不增的異常情況,主要是是「管理因素」。雞群前中期沒有合理的空槽控料,導致雞群食慾不振,或水線,水壓水流量不足及飲水水溫偏高等都會影響雞群採食,再有前期雛雞脾臟受損或腺胃炎沒有預防好或者沒有徹底根治造成的脾胃虛弱,引起的雞群採食量低(特別是20日齡前應特別注意雞群脾胃的發育健康情況)。
還有一種說法是黴菌毒素影響,其會造成肝臟毒素積累過多損傷肝臟,進而導致雞群採食量不增。概率最高的是雞群存在「非典型的法氏囊炎」,這種臨床表現比較嚴重的雞免疫抑制性疾病。這種疾病常致雞群發生嚴重的免疫力低下證。並會進一步引發非典型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等,造成雞群採食量下降或者不增料。但是,特別麻煩的是,這種法氏囊炎用抗體效果有限,用專門對證治療效果好的藥才治療得比較徹底。
第五就是:呼吸性和高熱性的病毒,常引發雞子的呼吸道綜合症:比如說氣囊炎、支氣管堵塞和大腸桿菌腹膜炎等,這些亞臨床非典型的疾病,會造成雞群的採食量下降。
第六就是季節性的溼熱,通風量過低造成的採食量下降。
第七是雞子的慢性胃腸炎,又繼發了病毒性腸炎,導致的腸毒綜合證所引起的採食量不夠。
第八是慢性沙門氏菌引起的雞體質虛弱,致使光吃料不長肉,採食量不夠。
第九是目前流行的雞慢性滑液囊支原體引起的雞體消瘦,致使雞子的採食量不達標(特別是817及土雞、黃羽肉雞多發)。
第十則是臨床治療上盲目過量使用抗生素,造成的雞體內菌群紊亂,採食量不夠。
以上對肉雞後期採食量不增的有限探討,需要大家各自根據自己家的情況,做出比較合理化的調整。反正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雞不吃料只是表象,它背後的原因有很多。要找到導致問題的真正原因,比如說改善通風管理,根據實際養殖情況再進行相應的預防、保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