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籠養肉雞後期採食量偏低的原因分析

夏季籠養肉雞後期普遍存在採食量偏低現象,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會影響後期增重,直接影響經濟效益。為了避免「錘子與釘子現象」,我從四個不同視角來解析造成採食量偏低的原因,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視角一:現場管理者

作為現場管理者,我們熟知養殖裝置系統,明其利弊,對雞舍的內部環境構造情況瞭如指掌。下面我就對於夏季後期採食量偏低的原因進行解析。

首先,夏季後期採食量低是因為外界溫度偏高,雞舍內溫度難以調到適溫,雞群長期處於熱應激狀態,會出現雞群飲水增加,採食量下降現象。熱應激會對機體造成損傷。熱應激指數越大,損傷越大。

熱應激指數155是臨界值,150或更低時雞受到的熱應激相對小,當熱應激指數達到160-165之間開始出現死亡,(熱應激指數=相對溼度(RH%) 華氏溫度(F),華氏度=32 攝氏度x1.8),例如:在舍內溼度為70%時,溫度達到33℃雞群就已經開始出現死亡。雞群採食以後還會產熱,溫度會額外增加,雞本身自我保護,所以降低採食。

其次,後期採食量低和通風有關係,風速小或者有通風死角,風冷效應降低,造成整體或區域性體感溫度偏高。例如我們夏天開啟風扇,周圍溫度沒有下降,但是我們感覺涼快了,這就是通過風冷效應達到降低體感溫度。無風情況下,溼度50%,體感溫度比舍溫高1℃,溼度增加10%,體感溫度增加1℃。風速2米/秒時,溼度同為50%,體感溫度比舍溫低6-7℃。足見風速對體感溫度的影響很大。如排風量不足,後期飼料能量較高,高密度環境下,機體產生的熱量沒有及時釋放出去,導致熱量滯留,造成採食量下降。

解決方案:其實管理者認為主要還是圍繞如何給雞提供一個舒適的體感溫度為核心。圍繞,增加排風量,增加風速,合理應用水簾,前期溫度適當高些,讓雞從小適應,增加耐熱效能,前期通風不能超量,後期通風不能保守。

  視角二:營養者

營養者,更多關注是飼料本身,肉雞後期飼料一般是顆粒料或者粉料兩種。肉雞後期飼料特點是能量多,蛋白低。影響雞採食的營養因素很多,其中顆粒硬度,制粒大小影響較大。硬度越大雞採食量越低,制粒大相對採食量高。

飼料經過絞龍多次傳運會把顆粒變小,為了降低顆粒變小程度,飼料硬度需要適當增加,隨著顆粒硬度增加會降低肉雞採食,因此,飼料硬度和顆粒大小需要合理匹配。後期顆粒料的粒徑比在1:1.5-2.5之間,後期肉雞同樣營養成分情況下,顆粒料比粉料的採食量高。

解決方案:飼料硬度和顆粒大小需要合理匹配。後期飼料的粒徑比降低,可有效減少飼料破碎。減少運輸中飼料通過絞龍的週轉次數,籠養可以選擇用巷車加料,減少一次絞龍對飼料的可有效減少飼料破碎。如圖所示,山西某養殖集團採用的裝置。

  視角三:獸醫

獸醫,關注點為疾病防治和抗體效價監測方面。後期肉雞生長速度過快,後期某一時間處於抗體效價低階段,如有細菌或病毒入侵,很容易發病,因此後期是疾病的高發期。

夏季後期肉雞飲水量大,容易出現腸道問題。經常會用到水簾,因此雞又容易著涼,雞隻容易出現呼吸道問題。腸道和呼吸道問題,都會影響雞的採食量。除了以上疾病問題外,夏季肉雞後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熱應激,同樣影響後期的採食。

解決方案:合理優化免疫程式,監測抗體效價,隨時掌握抗體效價走勢。藥物程式合理安排,在免疫空白期和疾病高發階段,用藥物來彌補,可選用黃芪多糖,提高機體免疫力。可選用柴胡口服液降低熱應激,柴胡皁苷和揮發油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抑制該部位PG的產生或釋放,從而抑制體溫調定點的上移,使體溫下降。其解熱作用機理如圖所示。

  視角四:雞

首先了解雞的習性:雞採食方式是啄食,速度快進食,因此喜歡吃相對大些的顆粒。

其次,雞的生理特點:體溫在40.9-41.9之間,每分鐘心跳160-170次,汗腺不發達。溫度高以後會加快其心跳,出現熱應激死亡現象。雞雖然腸道短,但其消化能力很強,因為具有天然的粉碎機器--肌胃,以及其腸道具有逆蠕動功能。

腸道內不同位置的PH值和菌群種類也不同,夏季高溫,通過飲水排洩帶走熱量。大量飲水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逆向蠕動功能降低,消化能力下降,最終導致採食量下降。

夏季白天雞舍實際溫度一般會比目標溫度高,部分熱量會蓄積在雞體內,再加上雞後期採食量大,多種因素造成體內熱能過高。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容易造成籠養肉雞後期的密度普遍偏大。這樣機體散熱難度增加。機體為了自我保護,就會減少採食。後期雞體重大,雞不愛動,採食慾望下降。

解決方案:合理降低的密度,一天最熱時間段(一般為12點-15點之間)禁食,來減少熱量產生。夜間低溫補償代謝白天剩餘熱量。把溫度降到低於目標溫度0.5-0.9℃。夜間縮短熄燈時間,提供相對大的顆粒料,促進雞群採食。

本文為雞病專業網在2018年舉辦的活動「寫優秀文章,贏雞保鏢2號!」,文章作者么立祥,來自北京生泰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文章被雞病專業網論壇評為精華帖。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

解析夏季籠養肉雞後期採食量偏低的原因

夏季籠養肉雞後期普遍存在採食量偏低現象,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會影響後期增重,直接影響經濟效益。為了避免錘子與釘子現象,我從四個不同視角來解析造成採食量偏低的原因,以及相

肉雞後期採食量低不增料的十個原因

一、通風問題雞舍排風扇不夠或者溼簾不配套,(特別是高溫高溫季節)雞舍整體風速偏低,降溫效果差,或操作不當雞舍的顯示溫度(顯熱)降下來了,溼熱(隱熱)反而大了。總體焓值降不下來造

非典型法氏囊炎是肉雞中後期採食量不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現如今,在我國肉雞主要養殖地區,正在流行一種肉雞養殖疾病問題,其主要表現為肉雞後期採食量不增。既不是腺肌胃炎,也不是雞子死淘較高。雞子在臨床診斷觀察上除表現採食量不增以

籠養蛋雞後期會造成虛弱症

籠養蛋雞虛弱症是籠養蛋雞產蛋頂峰期的一種疾?U庵腫純齙牟??胩迥誑笪鎦省⒌緗庵實謀壤?У饔洩亍?成年母雞中普遍存在軟骨病或骨骼變形。30周齡以下的蛋雞,其原因常常是當產蛋率超越80%時,發生臨時性缺鈣。假如鈣的攝入量不能滿足產蛋的需求,那母雞將會利用骨

籠養肉雞通風細節管理:前期不超量,後期通風不保守,還有...

籠養肉雞通風(其它養殖模式一樣),都是前期通風細心、小心,後期通風大膽、敢作。一、有關通風管的使用:籠養肉雞的通風和其它養殖模式的通風沒有本質區別,但由於籠養雞是立體養殖

肉雞中後期死淘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引起肉雞飼養管理中後期死淘率偏高的主要病理變化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腹水症和大部分雞的心胞積液腹水症引起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方面通風不合理,有害氣味過大,氧氣供應不足,這些

肉雞飼養中後期吃料不跟天的原因有哪些?

在肉雞飼養中後期會出現吃料不跟天的異常情況,如果吃料不跟天或體重不達標,那也就意味著生長速度慢,沒有吃進去那麼多飼料,則體重增長也肯定很慢。於是有人就問了,肉雞中後期吃

肉雞飼養中後期吃料不跟天的原因及應對辦法

養肉雞的同志都知道,在肉雞飼養中後期會出現吃料不跟天的異常情況。那麼,對於考核最終體重、考核肉來說,如果吃料不跟天或叫不達標,那也就意味著生長速度慢,沒有吃進去那麼多飼

秋季籠養肉雞呼吸道病多發的原因及應對方案

【呼吸道症狀的成因】1.溫差大冷應激。突然的冷應激往往通過機體的神經內分泌調節導致氣管粘膜,面板的血流量減少,使分佈於這些部位的免疫細胞減少;氣管纖毛上皮纖毛-粘液運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