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雞和產蛋雞的飼養管理要點
提高蛋雞的產蛋率要採取綜合技術 一.蛋雞開產前的飼養管理要點 開產前數週是母雞從生長期進入產蛋期的過渡階段。此階段不僅要進行轉群上籠、選留淘汰、免疫接種、飼料更換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給雞造成極大應激,而且這段時間母雞生理變化劇烈,敏感,適應力較弱,抗病力較差,如果飼養管理不當,極易影響產蛋效能。蛋雞開產前的飼養管理應注意如下幾方面。
1、做好轉群上籠的準備工作
雞舍和裝置對產蛋雞的健康和生產有較大影響。轉群上籠前要檢修雞舍及裝置,認真檢查喂料系統、飲水系統、供電照明系統、通風換氣系統、排水系統和籠具、籠架等裝置,如有異常應及時維修;對雞舍和裝置進行全面清潔消毒,其步驟是清掃乾淨雞舍地面、屋頂、牆壁上的糞便、灰塵和裝置上的汙物,再用高壓水沖洗乾淨雞舍和裝置,待幹後噴灑消毒藥液進行消毒,同時也要對所用的物品進行消毒。另外,要準備好所需的用具、藥品、器械、記錄表格和飼料,安排好飼餵人員。
2、 轉群上籠
(1)入籠日齡
現代高產雜交配套蛋雞一般在17周左右見蛋,因此必須在16~17周齡前上籠,讓新母雞在開產前有一段時間熟悉和適應環境,形成和睦的群序,並有充足時間進行免疫接種和其他工作。
如果上籠過晚,會推遲開產時間,影響產蛋率上升;已開產的母雞由於受到轉群等強烈應激也可能停產,甚至有的雞會造成卵黃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數。
(2)選留淘汰
現代高產雜交配套雞,要求生長髮育良好,均勻整齊。如果參差不齊會嚴重影響生產效能。入籠時要按品種要求剔除體型過小、瘦弱雞和無飼養價值的殘雞,選留精神活潑、體質健壯、體重適宜的優質雞。
(3)分類入籠
即使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良好,由於遺傳和飼養管理等因素,雞群中仍會有一些較小雞和較大雞,如果都淘汰掉,勢必增加成本,蛋雞舍內籠位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上籠時把較小的和較大的雞留下來,分別裝在不同的籠內,採取特殊措施加強管理,促使其均勻整齊。
如過小雞裝在溫度較高、陽光充足的南側中層籠內,適當增加營養,促進其生長髮育;過大雞則應適當限飼。按雞籠容納的雞數,每個單籠一次入夠數量,避免先入籠的欺負後入籠的雞。
3、免疫接種
開產前要進行免疫接種,這次免疫接種對防止產蛋期疫病發生至關重要。免疫程式合理,符合本場實際情況;疫苗來源可靠,儲存良好,質量保證;接種途徑適當,操作正確,劑量準確。接種後要檢查接種效果,必要時進行抗體檢測,確保免疫接種效果,使雞群有足夠的抗體水平來防禦疾病的發生。
4、驅蟲
定期驅蟲。雞群感染寄生蟲會直接影響養分吸收,因此,一般雞群60天左右需驅蟲1次,開產前還需再驅蟲1次。
5、光照
光照對雞的繁殖機能影響極大,增加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而促進產蛋,縮短光照則會抑制性激素分泌,因而也就抑制排卵和產蛋。通過對產蛋雞的光照控制,以刺激和維持產蛋平衡。此外,光照可調節後備雞的性成熟和使母雞開產整齊,所以開產前後的光照控制非常關鍵。
現代高產配套雜交品系已具備了提早開產能力,適當提前光照刺激,使新母雞開產時間適當提前,有利於降低飼養成本。體重符合要求或稍大於標準體重的雞群,可在16~17周齡時將光照時數增至13小時,以後每週增加20分鐘直至光照時數達到16小時,而體重偏小的雞群則應在18~20周齡時開始光照刺激。
光照時數應漸增,如果突然增加的光照時間過長,易引起脫肛;光照強度要適當,不宜過強或過弱,過強易產生啄癖,過弱則起不到刺激作用。密封舍育成的新母雞,由於育成期光照強度過弱,開產前後光照強度以10~15勒克斯為宜,開放舍育成的新母雞,育成期受自然光照影響,光照強,開產前後光強度一般要保持在15~20勒克斯範圍內,否則光照效果差。
6、飼養
開產前的飼養不僅影響產蛋率上升和產蛋高峰持續時間,而且影響死淘率。
(1)適時更換飼料
開產前2周骨骼中鈣的沉積能力最強,為使母雞高產,降低蛋的破損率,減少產蛋雞疲勞症的發生,應從17周齡起把日糧中鈣的含量由0. 9%提高到2. 5%;產蛋率達20%~30%時換上含鈣量為3.5%的產蛋雞日糧。
(2)保證採食量
開產前應恢復自由採食,讓雞吃飽,保證營養均衡,促進產蛋率上升。
(3)保證飲水
開產時,雞體代謝旺盛,需水量大,要保證充足飲水。飲水不足,會影響產蛋率上升,並會出現較多的脫肛。
7、減少應激
(1)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減少應激
轉群上籠和免疫接種時間最好安排在晚上,捉雞、運雞和入籠動作要輕。入籠前在蛋雞舍料槽中加上料,水槽中注入水,並保持適宜光照強度,使雞入籠後立即飲到水、吃到料,儘快熟悉環境。保持工作程式穩定,更換飼料時要有過渡期。
(2)使用抗應激新增劑
開產前應激因素多,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抗應激劑以緩解應激,常用的有維生素C、速溶多維、延胡素酸等。
8、衛生
上籠後,雞對環境不熟悉,加之進行一系列管理程式,對雞造成較大應激,隨著產蛋率上升,雞體代謝旺盛,抵抗力差,極易受到病原侵襲,所以必須加強防疫衛生工作。
杜絕外來人員進入飼養區和雞舍,飼養人員進入前要消毒;保持雞舍環境、飲水和飼料衛生;定期進行帶雞消毒和雞場內外的消毒,減少疾病發生。此外,注意使用一些抗菌藥和中草藥防止大腸桿菌病和黴漿體病的發生。
9、加強觀察注意細緻觀察雞的採食、呼吸、糞便和產蛋率上升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雞開產前後,生理變化劇烈,敏感不安而易發生掛頸、扎翅等現象,應多巡視,及早發現和處理,以減少死亡。注意觀察,及時發現脫肛雞、啄肛雞、受欺負雞和病弱殘疾雞,挑出處理。
產蛋期的飼養管理要點
(一)分階段飼養不可忽視 把商品蛋雞的產蛋期分為三段,各階段餵給不同營養水平的日糧,以滿足其產蛋需要。
產蛋前期,即從開產到產蛋高峰(40周齡),產蛋率大於80%以上,(如育成期飼養良好,一般在20周齡左右開產,26~28周齡達產蛋高峰,至40周齡仍在80%以上)。
這一時期日糧中蛋白質、鈣等營養含量應隨雞群產蛋率的增長而增加;輕型蛋雞飼糧粗蛋白含量應為18%,ME2860千卡/kg(炎熱時29~35度應降低為2640;10~13度增為3080千卡/kg),鈣3.2%,炎熱時3.4%。每日每隻耗料105g。保證進食蛋白質18.9g(比料中含量指標更重要)。
產蛋中期,即產蛋高峰過後的一段時期,產蛋率在70%~80%;(40~60周齡)這一時期日糧中蛋白質、鈣等營養含量應隨雞群產蛋率而變化;輕型蛋雞飼糧粗蛋白含量應為16.5%,ME2860千卡/kg,(同前期),10~13度含鈣3.0%,18~21度含鈣3.2%,,29~35度含鈣3.2%,29~35度含鈣3.4%,。每日每隻耗料104g。保證進食蛋白質17.2g 產蛋後期,產蛋率小於70%。(60周齡後)。
這一時期日糧中蛋白質、鈣等營養含量應隨雞群產蛋率的增減而變化;輕型蛋雞飼糧:當溫度10~13度含蛋白質14%, ME3080千卡/kg,鈣3.2%,溫度18~21度時,粗蛋白含量應為15%,ME2860千卡/kg,鈣3.4%,溫度29~35度含蛋白質16%,ME2640千卡/kg鈣3.7%。每日每隻耗料99g。
保證進食蛋白質14.9g。 也有分為兩段飼養法:為產蛋前期(開產至42周齡)和後期(42周齡以後)。
(二)做好初產日齡的控制:
採用性成熟期斷食法,對推遲育成雞初產日齡,改善產蛋效能,使雞群高產穩產都有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從雞群產蛋率達到5%開始,斷食8~10天。
(三)科學的飼餵時間及次數:
為保持雞群旺盛的食慾,每天必須有一定的定槽時間,以免飼料長期在料槽記憶體放,使雞產生厭食和挑食的惡習。
(四)飲水要及時:
雞群斷水24小時,產蛋量減少30%,需25~30天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雞群斷水36小時,產蛋量不能恢復至原來的水平,斷水36小時以上,將會有部分雞停止產蛋,導致換羽。因此必須及時供應充足的飲水。
(五)適量喂些保健砂:
無論是種雞還是商品蛋雞,都要經常補飼砂礫,尤其對籠養雞更為重要。砂礫的大小要適中,以直徑4~5毫米為宜。喂法是:平養雞可放置砂槽,籠養雞可按0.5%的比例混在飼料裡餵給。
(六)蛋雞開產前後須悉心照料,做好驅蟲、防疫工作:在蛋雞產蛋前即應將各項防疫做好,否則不僅對雞群的應激大,而且會影響疫苗發揮作用。驅蟲應安排在110日齡前後。
(七)整頓雞群很重要:
在蛋雞群開產前應把弱小蛋雞單獨提出飼餵,以使蛋雞群均勻整齊,並對弱小蛋雞特別照顧。此時應根據情況適時斷喙1次。
(八)檢查雞籠少不了:
若在蛋雞開產前上籠,應認真檢查雞籠,發現有破損或變形應及時修好,以防雞蛋破損。據實際生產發現,因為雞籠不完好而導致雞蛋破損率一直很高。
(九)調整日糧不可少:
在蛋雞110日齡前後,如蛋雞的生長髮育符合標準,即可適時調整,更換飼料,可以直接改喂產蛋料(先不要攙貝殼粉)。到5%的蛋雞產蛋時喂全價產蛋飼料,以滿足蛋雞群產蛋的營養需要。
(十)增加光照要及早:
隨著蛋雞群的開產,要逐步增加光照,在蛋雞群產蛋高峰時光照17小時為宜。早、晚補光較好,開產後光照切勿隨意減少。另外,初產蛋的蛋雞精神亢奮,高度神經質,應儘可能避免驚擾蛋雞群,產生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