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預產期管理技術要點
1、蛋雞預產期的生理特點
青年母雞一般從16周齡開始,體重增加的同時其生殖系統也將會迅速發育,卵泡快速生長,輸卵管迅速變粗變長,體重增加。進入預產期之後,其體質量增加,到開始產蛋時,體質量約為400~500 g,此時達到開始產蛋體質量的雞隻佔比將會不斷增加,該批蛋雞的產蛋高峰期增長的也就越快,維持時間也就越長。雞群開始產蛋時,增蛋的一般規律是20周齡時產蛋率達到5%,22周齡時產蛋率達到50%,24周齡達到90%以上。
2、 蛋雞預產期管理技術要點
2.1 及早轉群
為了有效的提升蛋雞的產蛋品質,促使蛋雞更好的生長髮育,使其能夠儘快適應產蛋性環境,減輕正式產蛋時發生的一系列應激反應,就需要及早落實轉群工作。在轉群時,要對雞舍做好消毒處理工作,選擇傍晚或者是清晨光線並不是十分強烈的時候轉群比較好。轉群前後還需保證蛋雞各類營養元素充分攝入,可以在飼料中新增多種維生素,減輕應激反應。
2.2 充分滿足初產母雞的營養供給
營養供給不夠充足也將會對蛋雞的產蛋質量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對於初產蛋雞來說,充足的營養是其產出優質蛋的保障。初產蛋雞的飼料能量比蛋白更加重要,要想達到產蛋率在90%以上,初產蛋雞的體質量必須要迅速增加,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能量作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蛋前料與高峰料的新增有一定的相似點,其區別在於含鈣量存在差異。蛋前飼料的作用在於可以確保鈣在髓骨內儲存,蛋前料一般在16周齡開始使用,直到產蛋率達到2%,則可以將飼料換成高峰料。如果換料不夠及時的話,則可能會導致蛋雞鈣元素攝入不足,這樣蛋雞就會因此出現疲勞症,導致產蛋量下降。
最後要保證高峰料的營養元素充足。高產蛋雞對於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物質的需求量迅速增長,因此在蛋雞飼養過程中,必須要對高峰料進行調整,可以在飼料中新增氯化膽鹼、魚肝油等,以滿足蛋雞的營養需要。
2.3 做好光照管理工作
蛋雞對於光照時間非常敏感,預產期光照原則是光照時間不能縮短,強度不能減弱,否則就會對產蛋質量產生不良影響。如果自然光照時間處於縮短期則應當適當補充光照,如果18周齡雞群體質量不達標,則可以適當增加光照時間,直到每天16 h光照為止。同時,光照時間必須穩定。如果雞群體質量沒有達到標準要求,則應當推遲到20周齡然後再增加光照時間。
2.4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蛋雞預產期內如果出現疫病,那麼必將會使得產蛋量下降。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證蛋雞產蛋質量,在預產期內就需要做好各項免疫接種工作,其中重點接種的疫苗主要有新城疫、禽流感等。對於部分條件比較理想的雞場可以每個月採血做抗體檢測,結合檢測結果安排下一次的免疫時間,尤其是在疫病高發期,應當加強防疫措施。此外,免疫藥物的廠家選擇也至關重要,必須要選擇正規、有資質的大廠家所生產的疫苗,疫苗必須要在保質期內,否則免疫效果就將難以有效的發揮。
其次,蛋雞預產期管理過程中,還要做好驅蟲工作。蛋雞養殖期間,由於飼養環境差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雞隻身上可能會出現寄生蟲,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提前做好雞隻的驅蟲工作。驅蟲時比較常用的藥物主要有左旋咪唑片、四咪唑等。在給蛋雞餵食相關藥物時,選擇早晨空腹餵食拌有藥物的飼料,效果更加理想,而且要保證所有的雞隻都吃到了驅蟲飼料,2.5 安排專人負責蛋雞檔案的管理
為了更好的提高蛋雞產蛋量,提高蛋雞養殖經濟效益,養殖場內還應當安排專人負責蛋雞的檔案管理工作,及時的完善和補充檔案填寫工作,保證資料填寫規範、完整、準確。養殖場應當養成每天記錄資料的良好習慣,如雞群每日飼料消耗量、死亡數量、存活數量、體質量、產蛋數量、光照時間等等,這些資料不僅可以充分反映日常飼養管理水平,同時也能為後期飼養管理工作的優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