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疾病的防治要點
雞病的發生是受外界多種病因的侵襲而引起的,我們要控制這些疾病,一般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是消滅外界病原——即消毒技術;第二是在雞體內建立堅強的免疫屏障——即免疫技術;第三是在雞感染疾病時,及時診斷並應用適當的藥物消滅病原體,使雞康復——即診斷和治療技術。
消毒技術
養雞場要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必須嚴格有效的控制疾病。消毒是養雞場控制疾病發生和流行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雞對各種病原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有較高的易感性,尤其是大規模集約化雞群,對疾病更為敏感。環境中存在的大量病原因子是造成雞群疾病發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雞的烈性傳染病,如雞馬立克氏病和法氏囊病免疫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環境消毒是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環節。
1、消毒的種類:
常用消毒方法包括三大類7種方法:物理消毒法(火焰消毒法和清洗擦拭消毒法);化學消毒法(燻蒸消毒法、浸泡消毒法、飲水消毒法和噴霧消毒法);生物學消毒法(雞糞發酵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就是採取機械清掃、日光照射、乾燥、火焰噴射、煮沸、蒸汽和紫外線照射等方法減少和殺滅病原菌。
化學消毒法就是應用消毒藥物殺滅病原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
生物學消毒法就是將雞糞、墊料等雞場廢棄物堆集起來,利用生物發酵產生高溫殺滅病原(尤其是球蟲卵囊),以達到消毒和無害化處理的目的。
2、常用的化學消毒藥:
雞場常用的化學消毒藥物有:福爾馬林、高錳酸鉀、生石灰、氫氧化納、漂白粉、來蘇爾、新潔爾滅、過氧乙酸以及新型消毒劑農福、抗毒威、殺特靈、百毒殺、威島牌消毒劑、除菌淨和衛康-S等。
3、如何進行消毒:
養雞場應進行下述環節的消毒:足部消毒(腳踏消毒槽);車輪消毒(消毒池);來訪人員的消毒;水的消毒;空氣消毒;雞舍消毒;種蛋消毒;雛雞消毒;雞群消毒;雞糞消毒。
養雞場應在進出口、雞舍門口等處設立腳踏消毒槽,一般應常年放入5%來蘇爾消毒液,並經常更換。為了防止藥液揮發,可放入一些海綿或麻袋浸溼。
養雞場進出的車輛、拖拉機、板車等的消毒,可在進入大門處設一消毒池,放入5%來蘇爾,讓車輪浸入消毒池。有條件的雞場(尤其是種雞場)還可應用5%福爾馬林或5%來蘇爾進行噴灑消毒。
來訪人員在進入雞場前的消毒程式為:腳踏消毒槽作足部消毒→用防腐皁洗手→更換防護服或工作服,以防帶入病菌。
養雞場應按下述程式消毒雞舍:雞糞消毒→清掃→自來水沖洗→乾燥→噴灑消毒藥→噴灑殺蟲劑→搬入經水洗後晒乾的籠具→消毒藥噴霧消毒→乾燥→甲醛燻蒸消毒→通風→進雞。
雞場一般應在進雞前3-5天進行雞舍燻蒸消毒:先關閉所有門窗,保持舍內溫度15—25℃,溼度70—90%。估測雞舍空間大小,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30毫升、高錳酸鉀15克混合後產生殺菌性氣體,達到燻蒸目的。24小時後開啟門窗通風換氣。
養雞場可採取下述兩種方法(任選一種)消毒種蛋:浸泡消毒:可選用0.1%新潔爾滅溶液或1∶3000百毒殺消毒液浸泡擦洗消毒。此法適用於少量種蛋的消毒;燻蒸消毒:種蛋在收集後儘早集中消毒,在密閉的種蛋庫內,按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20毫升,高錳酸鉀10克燻蒸20分鐘後通風換氣。在入孵後12小時再次集中消毒,關閉孵化器通風口,按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14毫升,高錳酸鉀7克燻蒸消毒20分鐘,然後開啟通風口通風換氣,繼續孵化,24—96小時以後不宜燻蒸消毒。
雛雞出殼以後,在絨毛未乾之前,關閉出雛室通風口,按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7毫升,高錳酸鉀3.5克燻蒸1小時,然後通風換氣。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研製成功多種新型消毒藥物,與傳統消毒藥物相比,它們具有下述優點:廣譜:對多種細菌、病菌、真菌和原蟲均有較好的殺滅效果;高效:在低濃度的情況下即可殺滅病原;低毒:對人、畜禽安全,刺激性小,對裝置無腐蝕性,無殘餘毒力,不汙染環境。
養雞場進行飲水消毒,可以殺滅水中的病原,防止病原的擴散和傳播,還可淨化水質,減少雞群疾病的發生。
養雞場可選用廣譜高效的消毒劑進行定期或緊急飲水消毒。方法是:0.1%高錳酸鉀,供雛雞飲水;百毒殺1∶10000或抗毒威1∶10000或除菌淨1∶2000飲水消毒。
飲水消毒應注意:選擇毒性低、刺激性小的消毒藥;嚴格掌握藥物的使用濃度;飲水消毒應和清潔自來水交替使用。
養雞場應重視對雞群的消毒,宜採用消毒新技術——帶雞噴霧消毒。帶雞噴霧消毒的好處:可以殺滅空氣及環境中的病原;可以殺滅雞體表及籠舍上的病原;可以降低雞舍粉塵的含量,淨化空氣;可以增加雞舍溼度,起到降溫解暑的作用。
可用於帶雞噴霧消毒的消毒藥物有:0.1%新潔爾滅;0.2%過氧乙酸;1∶2000抗毒威;1∶3000百毒殺;1∶4000除菌淨消毒劑。
雛雞進入育雛室要作第一次帶雞噴霧消毒,育雛期每日一次,育成期兩日一次,產蛋期5日一次。將選定的消毒藥按規定濃度稀釋好,放入氣霧發生器內,選用霧粒直徑100微米左右的噴嘴,關閉門窗,按每立方米15毫升藥量噴霧。
帶雞噴霧消毒應注意:噴霧前應適當清掃;噴霧應均勻;噴霧量應根據季節適當增減,一般以雞體表稍溼為宜;在疫苗使用前後三天應停止噴霧消毒;冬季應注意保溫。
養雞場可採取兩種方式消毒雞糞:噴灑5%臭藥水或石灰。堆積發酵。
免疫技術
雞對外界許多病原的易感性比豬、牛等家畜都要大,因此,應重視採取主動免疫——即疫苗接種來預防許多烈性傳染病,尤其是對於雞馬立克氏病、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疾病,預防免疫接種是防止這些疾病的主要手段,在免疫預防接種過程中,應注意下述三方面的問題:
1、確立科學的免疫程式:
養雞群的免疫程式,根據疾病的流行情況,各個國家,不同地方的免疫程式都不盡相同,根據我國疾病流行情況,中國家禽業協會推薦了下述免疫程式,可供參考。
(1)雞新城疫:本病的免疫應在抗體監測的基礎上採用弱毒苗和油乳劑滅活苗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免疫。
種雞和蛋雞:10日齡用IV系苗滴鼻或點眼,同時皮下注射油苗0.3-0.5毫升/羽,120-140日齡用油乳劑苗0.5ml/羽。
肉雞:7-10日齡和25日齡各用IV系苗滴鼻一次。
(2)雞馬立克氏病:1日齡皮下注射MD疫苗,流行地區用HVT SB—1的二價苗(不少於4000單位PFU)。
(3)傳染性法氏囊病:根據抗體水平確定首免日齡10~14日齡用中等毒力疫苗飲水,21~24日齡二免。種雞在120~140日齡注射油乳劑苗。
(4)雞傳染性喉氣管炎:20~42日齡,用弱毒苗點眼免疫,間隔6周重複一次。
(5)雞傳染性支氣管炎:7日齡以內用H120疫苗飲水,21日齡重複一次,120-140日齡用H52疫苗飲水免疫。
(6)雞痘:25-35日齡刺種免疫,120-140日齡再次刺種免疫。
(7)傳染性腦骨髓炎:10-13周齡用弱毒苗刺種。
(8)病毒性關節炎:肉種雞使用。2周齡用弱毒苗,120日齡用油苗注射。
(9)傳染性鼻炎:3-5周齡和120日齡各注射一次油乳劑苗。
2、主要生物製劑型別及其使用方法:
雞群免疫技術是養雞場採取主動措施,目的在於雞體內建立堅強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發生和流行,雞群環境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多種病原菌,雞的許多疾病,尤其是傳染病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如老鼠、飛禽等均可傳播病原菌,對雞群造成感染,因此,應首先在雞體內建立主動免疫力,以抵抗疾病的侵擾,尤其是雞馬立克病、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疾病,免疫接種是防止這些疾病的主要手段。
養雞場進行免疫接種,應注意下述問題。嚴格選用質量可靠的疫苗。嚴格掌握疫苗的正確使用方法。嚴格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式進行免疫接種,方可達到預期的免疫效果。
目前,用於雞病防疫的生物製品主要有下述四類:菌苗;疫苗;抗血清;高免卵黃抗體治療劑。
菌苗就是將病原細菌在實驗條件下進行培養,選擇具有較好免疫原性的菌株,進行大量繁殖後,用福爾馬林或其他滅活劑殺死,製成的生物製品就是滅活菌苗,如雞傳染性鼻炎二價滅活菌苗,雞大腸桿菌滅活菌苗等;如果將所選擇的菌株連續傳代培養,使其喪失致病能力,但仍保持其免疫效力,用這樣的菌株大量繁殖而製成的生物製品就是弱毒菌苗,如禽霍亂弱毒菌苗。
疫苗就是將引起雞病的病毒在實驗條件下培養,選擇具有較好免疫效果的病毒株,經大量增殖後,用福爾馬林或其他滅活劑殺死,製成的生物製品就是滅活疫苗,如雞減蛋綜合症油乳劑滅活疫苗;如果將病毒株連續傳代培養,使其毒力下降,而保持其免疫效力,用這種病毒株大量增殖後,製成的生物製品就是弱毒疫苗,如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多價弱毒疫苗。
雞患病痊癒後,血液內能產生一種抗病因子,使雞能抵抗所患疾病的再次攻擊。從自然患病痊癒雞的血液中提取出的生物製品就是康復血清,如果用菌苗或疫苗多次加強免疫雞或其它動物(如馬、牛、羊等),使其產生高濃度的抗病因子,然後從其血液中提取的生物製品就是高免血清。給雞注射康復血清或高免血清,可使雞被動獲得對相應疾病的免疫保護。
用菌苗或疫苗多次加強免疫產蛋雞,其血液中產生的高濃度抗體可轉移到雞蛋黃中聚集起來,在無菌條件下將其蛋黃取出,製成蛋黃液,就是高免卵黃抗體治療劑。用其給雞注射,可使雞被動獲得對相應疾病的免疫保護。
雞病免疫用的各種疫苗可以從生物藥械廠或省級獸醫科研單位或獸醫站直接購買。疫苗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免疫效果,因此,在購買時應注意下述問題:
疫苗的種類:是否是和所防疫的疾病相對應的疫苗;疫苗的生產單位:疫苗應是國家定點的生物藥械廠或省級以上獸醫科研單位所製備的產品;疫苗的生產日期:各類疫苗的有效期都有一定的限期,如溼苗的有效期一般為3~5個月,凍幹疫苗的有效期大約為12~18個月;疫苗的使用說明書:各種疫苗均需有相應的使用說明書。
疫苗易受外界理化因素的影響,易於造成免疫效果下降,因此,應十分重視疫苗的正確運輸方法。一般情況下,可將疫苗放入專門的疫苗箱或保溫瓶內,同時放置適量冰塊,然後密封疫苗箱(禁忌和其它物品混放),在短期內運達目的地,距離較遠時,應採取快件空運,以減少運輸過程中外界因素對疫苗的影響。
正確儲存疫苗才能維持疫苗的效能和免疫效果,各類疫苗的儲存方法不一樣,一般地,滅活疫苗和油乳劑滅活苗應儲存在4~8℃條件下,嚴禁冰凍!弱毒疫苗和抗血清,高免卵黃抗體治療劑應儲存在-15℃左右的冷藏櫃內。
常用的免疫接種方法有:滴鼻(眼)免疫;飲水免疫;氣霧免疫;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刺種免疫;拌料免疫;擦肛免疫。
雞的副淚腺是雞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雞的弱毒疫苗常可經過滴鼻(眼)進行免疫接種。如雞新城疫Ⅱ系和Ⅳ系弱毒疫苗等。其方法是,將每瓶弱毒疫苗用酒精棉球消毒瓶蓋,開啟後,按每頭份加入0.06毫升生理鹽水或涼開水稀釋,搖勻後,每雞滴鼻2滴。注意事項:嚴禁使用自來水稀釋疫苗;疫苗稀釋後應在2小時內用完;全群每隻雞均應滴鼻,不能漏滴。
飲水免疫是雞群免疫接種的常用方法之一,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弱毒疫苗(H120、H52)、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等。其方法是:將每瓶疫苗按每頭份加5~10毫升清潔井水或涼開水稀釋。混合均勻,放入飲水槽內,讓雞自由飲用。注意事項:嚴禁使用自來水稀釋疫苗;根據不同季節,在使用疫苗前,全群停水2~4小時;根據不同季節,適當增(夏)減(冬)稀釋疫苗的用水量,有條件的可在水中加入0.5%脫脂奶粉,效果更佳;稀釋後的疫苗一般要求1~2小時內用完畢。
雞馬立克氏病弱毒疫苗、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和雞新城疫油乳劑滅活疫苗等均可採用皮下注射免疫,將弱毒疫苗按瓶標劑量稀釋搖勻後,頸部皮下注射或將油乳劑滅活疫苗直接按瓶標劑量注射免疫。注意事項:弱毒疫苗的稀釋液用量=每瓶疫苗頭份數×每羽雞注射劑量。稀釋搖勻後,務必在2小時內使用完畢;皮下注射油乳劑疫苗前應充分搖勻;皮下注射應逐只進行,避免漏防。
雞新城疫Ⅰ系弱毒疫苗和高免血清、高免蛋黃抗體等應採用肌肉注射免疫。將雞新城疫Ⅰ系苗用生理鹽水稀釋,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黃抗體直接按要求劑量肌肉注射。注意事項:雞新城疫Ⅰ系苗稀釋用生理鹽水量=每瓶疫苗頭份數×每羽注射劑量;胸部肌肉注射應嚴格掌握注射部位和深度,避免刺穿心臟或肝臟,造成接種死亡;嚴禁使用變質血清或卵黃抗體進行肌肉注射。
雞痘、雞腦脊髓炎弱毒疫苗均需刺種免疫。將疫苗按使用說明用生理鹽水稀釋(1∶10),用注射針頭(9號)或鋼筆尖取疫苗的雞翅內側皮下刺種1~2下。注意事項:疫苗必須按說明倍數稀釋;雞日齡不同,疫苗稀釋倍數不同;雞接種後在接種部位應有痘痂反應。
大型雞場多采用氣霧免疫進行雞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的加強免疫,以維持較高的抗體水平。將雞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按每1000頭劑加30毫升生理鹽水,5毫升甘油和65毫升蒸餾水,混合均勻,放入氣霧發生器,按霧滴直徑50~100微米進行噴霧免疫。注意事項:不能使用普通噴霧器進行氣霧免疫;氣霧滴太大易於沉降,達不到預期的免疫效果,霧滴太小,易進入雞肺內,誘發慢性呼吸道病。因此,霧滴以50~100微米為宜。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強毒型疫苗必須進行擦肛免疫。將疫苗按說明稀釋後,用棉纖取疫苗液,翻開雞肛門,塗擦一次即可。注意事項:嚴禁疫苗液接觸到上呼吸道,以免造成發病。
雞群免疫接種的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接種過程中應注意下述問題:選擇毒性小,免疫效果好,免疫期長的優質疫苗;在雞群健康無病時進行接種;疫苗必須現配現用,嚴格按要求使用;盡力減少接種時的應激反應;接種疫苗期間應適當增加蛋白飼料,使雞獲得較好的免疫果。
雞病的免疫程式應根據各種雞病的發病特點,在易感日齡之前進行免疫。有條件的大型雞場應根據雞群血清抗體水平抽樣檢測結果進行制定,在抗體水平處於免疫臨界線時進行免疫,可獲最佳免疫效果。
3、免疫失敗的常見原因:
雞群在接種疫苗後仍然發生同一種疾病的現象稱為「免疫失敗」。近年來,一些雞場由於對防疫工作不夠重視,防疫措施不夠嚴密,缺乏科學的免疫程式,時有雞群免疫失敗的現象發生。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疫苗方面安全有效的疫苗是免疫有效的先決條件。下列問題常常造成免疫失敗。
疫苗質量問題:疫苗本身毒力較強或毒力不穩定。如雞巴氏桿菌弱毒苗常有這類問題。
疫苗儲存方法不當或稀釋後放置過久,導致疫苗失效。如雞新城疫弱毒苗稀釋後超過12小時就會失效。
(2)免疫方法方面合理的免疫方法和科學的免疫程式是獲得良好免疫效果的保證,臨床中存在的下列問題常導致免疫失敗。
盲目接種對當地雞群疫病流行情況缺乏應有的調查研究。
不分情況,不加選擇,無的放矢地使用疫苗。
選擇的疫苗與需要防疫的病原抗原型不一致。
先後使用的兩種疫苗具有干擾作用,並且使用間隔時間不長。如雞新城疫弱毒苗和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弱毒苗、雞新城疫弱毒苗和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弱毒苗等,就具有干擾作用。
疫苗接種方法不當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強毒疫苗只能擦肛或滴肛接種,否則無效。
疫苗稀釋過度或使用劑量不足,或在飲水和氣霧免疫時,疫苗在水或霧滴中分佈不均,致使免疫密度不夠。
免疫程式不合理,如雛雞體內母源抗體或前一次免疫後的殘餘抗體未下降到適當水平而過早地接(補)種,疫苗被中和;或者免疫間隔時間過久,未及時加強免疫,雞群抵抗力下降。
(3)雞群方面雞群的健康狀況是直接影響免疫效果的內在因素。下列情況常常導致免疫失敗。
雞群體況不良,抵抗力低下。
雞群已感染上傳染性法氏囊病,馬立克氏病或發生了黃麴黴毒素中毒等。這類疾病會降低雞的免疫應答能力,對雞免疫力的產生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
雞群在免疫接種前已感染上了需要預防的疾病。
(4)飼養管理方面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雞群的免疫效果,在疫苗接種前後,若飼養條件突然改變,環境條件惡劣,雞感染上寄生蟲(尤其是球蟲)以及發生營養應激時,雞群免疫應答能力就大為降低,會妨礙免疫力產生,並且雞群對疫苗的敏感性增加,從而導致免疫失敗。
雞病的診斷和治療技術
雞群在受到外界病原的襲擊和免疫失敗的情況下,易於發生多種疾病,單一或多種疾病的混合感染,及時而有效的診治是減少經濟損失的重要手段,因此,下述三方面是必須重視的。
1、正確地診斷雞病:
能否正確地診斷雞病是能否發揮有效的治療效果的關鍵,如何才能正確的診斷雞病呢?應採取綜合性診斷方法:
(1)臨床診斷:仔細觀察雞群的臨床症狀:如精神狀況,食慾,姿勢,糞便狀況等,許多雞病都有其特徵性的臨床症狀,可為診斷提供依據。
(2)剖檢診斷:仔細觀察病理變化特徵,許多病有其特徵性病變,如法氏囊病有法氏囊腫大、出血,雞白痢雞肝表面常有壞死點,馬立克氏病內臟常有腫瘤結節等,據此可作出初步診斷。
(3)實驗室診斷:有些病雞缺乏典型的臨床和病理變化特徵,應送化驗室進行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或免疫學檢測,以達到確診和鑑別診斷的目的。
2.正確選擇敏感的治療藥物或生物製劑:
疾病確診後,應根據不同的疾病,選擇各自敏感的抗菌藥物或相應的特異性生物製品,如血清、疫苗等,對於有些細菌病,如大腸桿菌病、白痢、霍亂等疾病,單憑經驗是不夠的,按常規用藥往往不能奏效,甚至完全無效。有條件的可作藥敏試驗,以篩選最敏感的抗菌藥物,如系混合感染,還應採取聯合用藥等綜合治療措施,方可達到預期效果。
3.藥物的正確使用:
選擇敏感藥物後,應根據藥物的特性,用法和用量,嚴格按要求使用,因為藥物和毒物往往僅一步之差,藥物用量太小,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易於產生耐藥性;藥物用量過大,不僅浪費藥物,而且使藥物成為「毒物」,引起中毒,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恰當地應用藥物是十分重要的。
(1)藥物用量的計算
藥物的用量常以百分比表示,如氯黴素拌料量為0.1%,將百分數分子乘以10,即為每公斤拌料所需的藥物的克數,即0.1×10=1克;
(2)藥物拌料應充分拌勻:先將藥物壓碎成均勻粉末,用少量飼料混勻,再放入較多飼料拌勻,然後再全部拌勻。
(3)藥物飲水應充分溶解:藥物飲水的用量一般為拌料量的一半,應先將藥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加入規定的用量,讓雞自由飲用。
(4)應用藥物時應注意嚴禁濫用藥物,病急亂投醫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