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青年雞體重不達標的調整建議
體重不達標的原因大致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飼養管理差。比如飼養密度大、雞舍溫度高、空氣質量差、飲水量不足、料位不夠,飼餵量不足、有效光照時間太短等因素。
二類是疾病因素。比如腺肌胃炎、球蟲、腸炎、滑液囊支原體等慢性疾病。
三類是營養問題。比如蛋白能量比嚴重失衡、能量缺乏、蛋白氨基酸缺乏,或者飼料原料品質差等因素。
發現雞群體重不足後首先查詢原因,找到原因才能針對性解決問題。
比如管理不當帶來的問題,需要從管理細節上入手,比如調整雞舍溫度、上料量、飲水器出水量、光照強度、光照時長等;如果是疾病引起的首先就需要解決源頭問題並及時治療。
下面重點聊聊如何從營養方面調整:
首先要保證原料質量,否則任何調整方案都沒有意義。
其次是明確當前日齡的雞體重和標準偏差了多少,然後再結合不同的品種、不同日齡的雞對蛋白、能量的需要量去修正飼料配方。
1-42日齡小雞群對蛋白的需要量和品質相對較高,因為1此階段的雛雞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發育較快。
在最初的幾天,雞的內臟器官發育特別快,腺肌胃、肝臟、腸道都有快速的增長,同時體重約增加6-7倍,在這個階段,蛋白質水平(氨基酸)需要最高,但是要記住的是能量也同等重要。
1-42日齡體重不足,配方調整優先考慮的是在不增加飼料體積的基礎上,努力提高雞隻蛋白氨基酸的實際攝入量,同時保證要有與之匹配的能量供應,並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和飼料的消化利用率。
如果是用的全價料要想辦法提高採食量,或者適當延長光照時間促進採食。
43-84日齡,這個時期的特點是骨骼、肌肉和羽毛的生長。
在這個階段結束時,骨骼的95%已經發育完成,這個階段蛋白質的攝入量仍然對體重有明顯影響。
到84齡後(以體重為依據更為科學),蛋白質水平就降到了次要位置,能量攝入成為第一要素。
任何因素引起的能量攝入不足都會影響體重增加。
42-84日齡這個階段不止要關注體重不足,還要觀察脛骨的長度和粗度,這個階段調整配方的思路是在促進脛骨發育的基礎上,適量新增粗纖維促進雞群胃腸道的發育,同時蛋白能量都適當提高更有利於體重的增長(注意蛋白能量比)。
105-120日齡,這個時間段雞的卵巢、輸卵管以及鈣沉積的髓骨進入集中發育期。
這個階段飼料中石粉的新增需要逐步提高,這樣就會擠佔玉米、豆粕的新增空間,在蛋白夠用的基礎下,優先提高能量,能量高更有利於體重和體能儲備的完成。
產蛋初期的體重決定淘汰雞的體重、決定蛋的大小、決定終生產蛋量的高低。
拿大午金鳳來說,這個雞群如果開產前體重能超標100克,那麼這個雞群終生的產蛋率都高、淘汰雞時體重也會大、也耐粗飼、抗應激能量也強。
生命中的任何生命活動都必須由能量作業動力來完成,每增加1克體重約需要5大卡能量的參與,同時蛋白的消化吸收、轉化都需要能量的直接參與,這也就說明了能量的重要性,而在現場,飼料能量不夠的雞群往往是出現問題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