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理角度來找肉雞生長緩慢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在當前環境來看,從疾病的角度來看肉雞生長緩慢或採食量不達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新城疫抗體水平低,這個比較容易忽視。
2、腺肌胃炎,此危害最大,治療週期最長。
3、黴菌及黴菌毒素,普遍存在,防不勝防,可笑的是竟然還有很多人不認同黴菌的存在或他的危害!
不過本文不圍繞病來展開討論,而是從飼養管理的環節中來找原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下面我們先看一下肉雞的生長規律。
肉雞快速增重的良好做法---刺激食慾,增加肉雞單日內的採食量。這是解決肉雞生長緩慢的良好做法。
肉雞生長緩慢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一週內管理做的沒到位,使一週末體重偏小;這樣會影響到會影響到嗉囊、腺胃和肌胃的發育,盡而影響到消化系統的發育,也就影響到了以後每日的採食量了,也就決定了本批雞推遲出欄了。
2、開水開食工作沒有做好:開食工作做的好與壞決定了一日齡(24小時內),23小時內淨採食量是否達到13克以上。
3、不能按要求做育雛欄、擺放真空飲水器和適時喂料,給雛雞提供充足水位和料位,使雛雞開水開食不均勻。
4、不能按要求進行分群分欄,造成飼養密度不均。區域性密度過大影響到部分雞採食量不足。
5、喂料無序:不能按時淨料桶、控制喂料、料量不準,料在料桶中時間過長。
6、晝夜溫差過大,雞群出現危冷的現象影響到採食。7、兩週內用藥量過大會影響到肝腎的正常發育。
8、工人責任心、工作不力,不能按要求晃動料桶讓雞多采食飼料。
9、不能按要求每天讓雞群吃淨料桶一次,盡而增進肉雞食慾,保證飼料新鮮。
10、不能合理控制喂料,控制喂料不是為了讓肉雞少吃料,只是為了讓肉雞活動起來。
11、料位分佈不均勻或各欄間雞數不準,使肉雞採食不均勻,造成肉雞大小不均,淘汰率增加。
日常管理中增進採食量的幾項措施:
1、做好前十個小時的高密度開食工作,保證雛雞隨時吃料半米內喝水。前十個小時半小時灑料一次。
2、平時給料:1—4天要每一個小時灑料一次,並使用拌溼料飼餵。5—7天:要每兩個小時灑料一次,使用乾料,慢慢過渡。8日齡後就可以每天加料三次,勻料二次,晃動料桶五次以上。加料辦法是:把前一天料量分兩次加入,第一次(統計料量後)也就是前一天下午6點左右,加才統計過的一天料量三分之二。然後到早上吃飯後(8點左右)加入料量三分之一。當天中午11點左右勻入當天能吃完的料量,下午開始勻料確保5點左右吃完當天料量即可。
3、平時要注意晃動料桶,刺激肉雞食慾,使其多多采食飼料。要保證兩個小時晃動料桶一次。
4、8—22日齡每天下午乾淨料桶1—2個小時。這只是為了讓肉雞增加肺活量,以減少後期死淘率。23日齡後每天讓肉雞吃淨一次料桶內飼料即可。
5、3—10日齡是雛雞骨骼發育最快的時候,要使用液體維生素AD3E,以保證雛雞有足夠的活動能力,盡而減少後期猝死症、腹水症、心包積液的發病機率。
6、兩週內儘量減少使用抗菌素的機會,因為此階段各個器官和系統沒有完全發育,過渡用藥可能會加重肝腎負擔,影響到肝腎的正常發育。一週內絕對不能在飼料還飲水中使用滅蠅藥品,以防止滅蠅藥品對早期的消化吸收系統帶來影響,若用量不合理後果會很嚴重的。
7、每天料量一定要準確,這樣能儘早發現雞群的潛在問題,因為肉雞的任何不良反應首先會表現在吃料上,就如哪些不懂事的孩子,只要他們吃飯玩耍,就是說明他們很健康,若他們不想吃飯,坐下老實不想動了,哪就是病的前佻。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的問題的。我們飼養人員就要做哪些細心的「家長」才能把雞飼養好。
8、減少舍內溫差也是刺激食慾的一個良好做法,給雞群創造一個良好環境,讓肉雞舒服生活,就能增盡食慾,採食量就會上升。溫度偏高影響到食慾,這點大家都知道,溫度偏低風量偏大的情況下,雞群感覺不舒服時,不願意活動,也會嚴重影響到肉雞的食慾的。
9、育雛面積多大適宜,應以雛雞活動量為準。前十個小時:70—80只/平方米,1—4天:35--40只/平方米,5—9天:17--20只/平方,10—13天:15只/平方米,15或22天:開始擴到全棟,擴群分欄只能提前不能推後。擴群必須在上午十點前進行,提前做好擴欄分群的準備工作,以保證準時擴欄。擴欄要做到飼養面積增加,密度減小,但欄內雞數不變為原則。
10、雞舍內晝夜或兩端溫差越大,所分欄要越小,以防止欄內雞隻向溫度舒適的地方移動,造成部分飼養區密度過大而影響到雞隻的採食。
11、對於夏季舍內管理:舍內設定溫度是:26--28℃。所以應以設定溫度為基礎,進行通風管理。溫度低於設定溫度或在設定溫度內的時候,也是要通風的,但通風不能有風速即可,否則會給雞群帶來一定影響。舍內溫度高於設定溫度3℃以內可以加大通風量,用提高風速來解決溫度偏高帶來的問題。若舍內溫度高於設定溫3℃以上者,要使用水簾和加強通風量盡而行成更大的風速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