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養殖戶防治禽病常犯的錯誤思考

一 養殖戶防治禽病常犯的錯誤

1 有病未能早治

由於受到養殖和防疫條件的限制,禽群發病在所難免。然而,在禽群發病後,大多數養戶都不能在發病早期給予治療。如當禽群精神萎糜,糞便不正常,稍有食慾不振時還不知道禽群發了病,不進行投藥。等到禽群出現了死禽,而且死亡不斷增加,採食量大幅下降時才發覺禽群染病了。此時用藥,為時晚矣,療效當然不好。

2 混合感染,單純用藥

禽群發病,由於體質差,抵抗力下降,往往不是僅感染一種病,多數情況下是幾種病併發。如傳染性法氏囊炎與雞新城疫併發,大腸桿菌病與支原體病併發等等。但養殖戶一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分不清哪種是原發病,哪種是繼發病,幾種病混合感染,他們往往只用治療一種病的藥進行治療。多種疫病,單治其一,效果可想而知。

3 無的放矢,濫用藥物

禽群發病引起死亡,造成了經濟損失,養殖戶心急如焚,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病因未明就亂投藥。亂投藥的結果,不但不能把病治好,還因為禽群得不到及時準確的對症治療,會使病情加重,死亡增加,損失更大。如凡雞有咳嗽,就用泰牙菌素等藥物,凡雞拉稀就用蒽諾沙星等藥物,都是濫用藥物的表現。事實上,雞咳嗽現象不但支原體病有,患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新城疫和禽流感等病也會出現;禽拉稀,不但沙門氏桿菌病有,大腸桿菌病和各種病毒感染也有。在這種情況下,不分青紅皁白用藥,勢必收不到好的治療效果。

4 治病心切,過分加大藥量

事物發展有一個過程,禽病從開始治療到治癒必然有一個過程。治病的藥物不管口服或注射,作用於病原體直至抑制殺滅它必須要有一定的時間,這個過程稱療程。一個療程一般三至五天。而少數養殖戶企圖通過加大藥量喂服一次或注射一次就藥到病除,這是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和做法。這樣做的結果,不但不能把病治好,還會因為藥量過大增加了藥的毒副作用,這種做法非常危險,實不可取。

5 停藥過早,反覆發病

不少養殖戶為了節約用藥成本,用了一兩天藥,見禽群病情有所好轉了,就立即停止用藥。結果,過了幾天病情又加重了,死禽反而增加了,這是因為沒有鞏固療效,導致病情反覆和加重的結果。病情反覆後,此時要治癒病難度更大,因為重複用藥往往產生抗藥性。

6 療效誤判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不懂得藥物發揮作用是要有一個時間過程的。在用藥正確的情況下,用藥後一兩天內,禽只還可能出現死亡,而養殖戶就片面認為所用藥無效。其二,當原來的用藥正在起效而未從根本上好轉時急於改換其它藥,結果誤打誤撞,病好了就誤認為他改用得很對,從此就只認這一種藥。療效誤判易對養殖戶產生誤導,勢必給日後治療同種疫病帶來用藥錯誤,人為造成經濟損失。

7 惜本誤醫

少數養殖戶在購藥時斤斤計較「成本」,認為藥越便宜越合算,貴藥會增加成本投入,到時會使賺錢少。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說得確切一點,他們計較的並不是成本,而是價格。

我們在計算藥費支出的同時,最好計算一下療效差導致死禽增加的損失和病治不好禽不長大(或不產蛋)白耗飼料的冤枉開支以及再次投藥的多重藥費。養禽的成本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成本不僅僅是藥費。治療禽病時,如果我們舍質求廉,定會貽誤治療,不可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到頭來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二 思考

鑑於上述問題,希望廣大養殖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最大限度地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把經濟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更加有效地提高養殖經濟效益。為此,養禽戶每天應認真觀察家禽的食慾、飲水、精神狀態、糞便等,及時掌握禽群的健康情況。一旦發現群體不正常,應及早投藥治療,以減少損失。若疏於日常管理,未能及時發現禽群病情,必然貽誤治療時機,導致藥物費用增多,禽群死亡率高。在治療時須做到對症治療。

關於肉雞養殖效益歐州指數的思考

近幾年,隨著肉雞飼養標準的提升和效益考評的科學化,歐指歐洲效益指數(簡稱歐指,EPI)正逐漸為大中型肉雞養殖場所認同。就目前我國的肉雞飼養實況看,用歐洲的養殖評價標準來評定

對當前肉雞疾病診斷的思考

今天我們具體談一下商品肉雞疾病預防和治療思路,首先以前就闡述了,在飼養過程中防疫大於預防、預防大於治療,原則和養殖思維不能改變,在昨天的文章中有提到一些方法措施,今天從

關於雞白痢淨化的思考

雞白痢是普通禽病,不像有些烈性傳染病那樣危害劇烈,但它歷史悠久,範圍廣泛,頑固常在。一直是困擾養殖業的普通又普遍的難題。一、雞白痢在現在雞群中的表現在上世紀80~90年代,雞白痢是3周以下雛雞最常見的急性敗血症,飼養管理不良、防治用藥不力的情況下,死亡

趙德峰:深度思考肉雞養殖中的一系列問題

一、肉雞肉雞是將飼料轉化為雞肉的一種最快捷、最方便、飼料換肉率最高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種生命轉化器。現在的肉雞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肉雞了。肉雞的生長期很短,不過短暫的42天(90年前是63天),如果賦予其人生的意義,那麼一天就是一年,所以說肉雞的每一天都是

蛋雞養殖的十大錯誤觀念!

蛋雞養殖近年來逐步進入適度規模化,自動化方向發展。雖然規模,群體,數量,裝置在很大程度上走向科學,合理,適合當下階段蛋雞養殖發展,但很多養殖者思想觀念卻存在一些偏差。

雛雞大批死亡的原因及思考

作者:靳巨集偉李春紅(河北省沙河市畜牧水產局,河北沙河054100)雛雞大批死亡的原因及思考一造成雛雞大批死亡的原因分析春季是育雛的最佳季節,溫度和溼度都容易控制,而2011年春天,在臨床上遇到幾例育雛失敗的情況,雖然雛雞來源不同,但日齡都在7~9天時發生問題

為啥蛋雞免疫了還發病?這些錯誤您犯過嗎?

市場上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養殖戶按照免疫程式將疫苗都免了,但是疾病還是發生。養殖戶將病因歸結到雞群抵抗力弱,或疫苗質量差上。往往是不斷換雛雞廠家和疫苗廠家來解決,但結果

嚴重影響蛋雞養殖效益的5種錯誤養法,您佔了幾條?

蛋雞養殖中,儘管雞蛋價格我們掌控不了,但是養好雞是我們一直探討的話題,也是蛋雞養殖中的根本問題,養好雞,蛋雞產能高,才能給我們增加收益,想養好蛋雞就需要多多學習蛋雞養殖

關於雞白痢防治的思考

引發雞白痢的沙門氏菌是自然界常在菌;又由於種雞白痢的淨化不能做徹底,垂直傳播與橫向傳播並存,所以,許多雞場只好把力量用在治療上了;又由於雞白痢容易為其它病症所掩蓋,或是繼發混感,這就使得雞白痢的防治實際是治重於防而不是防重於治。這是件很讓業內同仁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