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趙德峰:深度思考肉雞養殖中的一系列問題

一、肉雞

「肉雞」是將飼料轉化為「雞肉」的一種最快捷、最方便、飼料換肉率最高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種生命轉化器。現在的肉雞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肉雞」了。

肉雞的生長期很短,不過短暫的42天(90年前是63天),如果賦予其人生的意義,那麼一天就是一年,所以說肉雞的每一天都是經不起任何風雨的,因為短暫的一生讓肉雞幾乎沒有機會去修正和彌補任何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這就要求肉雞養殖的特點是:直線、平安、快速麵對、奔向目標和死亡!

肉雞的悲慘命運是人們在其亞健康和病態的命運中尋求相對的養殖安全和絕對的食品安全(這種追求本身就不健康)!這就是專業意義上的生物安全的重要內涵,肉雞也可以說是一顆生物炸彈,自身、飼養者、消費者都受到安全的關注和威脅!

二、健康

健康是肉雞的一種狀態、也是飼養人員的一種追求、還是消費者的一種願望。

健康是相對的,因為現代育種技術的持續發展幾乎把肉雞變成了一種快速產肉機器、何況還有鞭打快牛的日益發達的飼料工業來「保駕護航」、過高的「營養濃度」已經不再是肉雞的需要,好像是「人」的需要了,因為人們對料肉比的期望超出了肉雞對飼料轉化的極限,何況大規模和高密度的養殖業新模式使得肉雞從出生之前、到出生、到光榮犧牲都處於多重壓力之下,這種健康的理念和追求到底還孕育著多少風險和危機啊,對動物來講,人類就是魔鬼,一方面為了提高種雞生產效能而採取限制飼養的措施,另一方面為了提高肉雞的產肉速度又採取了太多的催肥措施,即使在不堪重負的情況之下,很多的打著促生長和催肥幌子的產品仍然被肉雞「吃」了下去,這是在「催死」啊!。

三、人員

當談到人員的時候,我們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那些直接跟肉雞打交道的飼養人員(這是歷來被忽視了的一群關鍵性人物,恰恰是這些人才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運動員)。而不是技術人員、更不是管理人員、專家、教授、研究員(這是行業發展的教練和裁判),沒有運動員只有教練和裁判是不能召開運動會的。

我們的養殖指標低下、養殖風險高、養殖效益差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直接從事養殖的人員專業素質差(對專業瞭解的少、理解的少、執行的少)、從業責任感不強導致的。如何提高他們的從業技能和素質,就不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培訓和激勵要真正落在飼養人員身上才能把專業標準落實在飼養管理的整個過程當中,肉雞才有信心快速、安全地去產肉,即使是未來的現代養殖能真正實現自動化,那麼負責自動控制的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責任感仍然是核心問題。

四、飼養管理

飼養管理幾乎能概括所有畜牧、獸醫工作的全部內容,但長期以來卻成了一句空話、口號!而「加強飼養管理」又幾乎成了所有從業者的一種決心和願望。如何加強?不得而知了。

飼養就是把雞喂好、管理就是給雞營造合適的、舒適的能健康生存和生長的環境綜合性要素。就是這「飼養管理」這四個字足以讓所有專業、從業人員研究和探討「一輩子」甚至「幾輩子」。

飼養管理一直以來就是養殖業的薄弱環節,試想離開了真正的專業支撐,飼養管理如何去執行?可我們就真的執行到了現在,難怪肉雞養不好也就不奇怪了。可悲的是我們還把這種從業經歷視為自豪!

更細一點講,飼養管理就是四個內容:飼—飼餵,養—內環境控制,管—人員激勵、制度健全、流程再造、環境評估,理---打破瓶頸、理順關係。

五、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的目的是肉雞安全,看看我們的肉雞是否安全,就知道我們的生物安全也不過是一種理念、一句口號了!

我們的消毒效果不實,對病原沒有做到有效的清除。清掃—沖刷—噴霧消毒—燻蒸消毒,消毒藥的選擇、消毒條件建立、消毒效果檢測、消毒覆蓋面、消毒死角排查等等。我們為什麼得過的病就難以除根?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早期感染和免疫抑制?這與環境消毒不徹底有著密切的關係。

我們的隔離措施不力,人員出入更衣、洗澡;出入車輛消毒;滅鼠、防鳥、防蚊蠅;防風沙等等基本上也是走過場了。明知故犯其實就是在玩火!

環境控制與應激控制,避免導致肉雞健康狀況下降和免疫應答能力減弱。這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未來預防醫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很多人把生物安全簡單歸結為獸醫工作的範疇,其實生物安全的所有工作都融於飼養管理的細節當中了,對肉雞養殖來講不能去人為地把所謂畜牧和獸醫區別開來。

六、動物保健

人的保健方興未艾,動物保健更是初生牛犢、有膽識但無方案、有方案但無標準、有標準的也沒法執行……這樣的動保難道是老和尚口中的「南無阿彌陀佛」嗎?

我們把「好的」和「所謂好」的理念、產品、方法都堆積到肉雞身上,目的是為了保證肉雞的健康,但由於我們的很多想當然的措施,打著保健的旗號給肉雞帶來的多大的壓力並造成了多大的痛苦和傷害?好像很少有人說得清楚!因為我們的保健效果是說出來的、吹出來的;缺乏必要的簡單明瞭的試驗對照和養殖資料來支撐。

動物保健的路是一條坎坷的和佈滿風險的道路,還需要科學地、理性地往下走,要走出技術模式、要走出價值模式,千萬不能再走到商業模式上去,因為廣大的養殖戶並不是很傻(尤其是那些專業化日益提高的養殖場)。

未來動保賣的是價值而不是哪些雲裡霧裡的理念和「傷品」。

七、免疫

免疫跟免疫接種是不同的概念,免疫是採用一切可能的生物安全措施,讓肉雞免受疫病侵害和騷擾;而免疫接種更多的是針對部分病毒的或細菌的傳染病選用相關的疫苗(菌苗)來對肉雞的媽媽和其本身製造「人工被動」的和「人工主動」的特異性保護。

我們一般意義上的免疫多是指的免疫接種,這是一種習慣性說法,但不夠恰當。甚至這種誤解給生物安全製造了很多誤區。很多人總是用簡單的眼光看待和評價免疫接種的效果,所以才有了「心理免疫」的安慰和不安。

免疫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飽含生物安全、獸醫衛生、預防接種、藥物、消毒、環境控制、飼養管理等等,總之、一切讓肉雞不生病或少生病的措施都屬於免疫(免除疫病)的範圍,甚至還包括那些讓肉雞康復的措施。

八、免疫抑制

近幾年有一個專門研究「免疫抑制病」的學術派別,從免疫抑制病的來龍去脈到相應的可採取的防範措施闡述的越來越詳盡和實用。

但是如何理解免疫抑制?相對全面地說,免疫抑制就是肉雞健康狀況下降所導致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的一種具體表現。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傳染性因素和非傳染性因素。傳染性因素主要有:白血病、馬立克氏病、傳染性貧血因子感染、呼腸孤病毒感染、禽流感、傳染性法氏囊炎、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等;非傳染性因素有:球蟲病、營養問題、代謝病、黴菌與黴菌毒素影響、環境惡化導致的條件病、應激因素等等。

真正研究免疫抑制,還是要從全面的和綜合性的角度去出發,儘量把所有與之相關的因素都用「心」穿起來!否則免疫抑制的問題永遠都得不到徹底解決。

關於肉雞養殖效益歐州指數的思考

近幾年,隨著肉雞飼養標準的提升和效益考評的科學化,歐指歐洲效益指數(簡稱歐指,EPI)正逐漸為大中型肉雞養殖場所認同。就目前我國的肉雞飼養實況看,用歐洲的養殖評價標準來評定

對當前肉雞疾病診斷的思考

今天我們具體談一下商品肉雞疾病預防和治療思路,首先以前就闡述了,在飼養過程中防疫大於預防、預防大於治療,原則和養殖思維不能改變,在昨天的文章中有提到一些方法措施,今天從

如何有效預防家禽種源性傳播疾病危害

家禽疾病流行態勢,有幾個主要疫病在持續高態勢流行,有新發的疫病也開始流行;那麼,如何有效防控各種疫病威脅?如何規劃預防機制?需要規模化家禽養殖深度思考。這次,我們對家禽

雛雞大批死亡的原因及思考

作者:靳巨集偉李春紅(河北省沙河市畜牧水產局,河北沙河054100)雛雞大批死亡的原因及思考一造成雛雞大批死亡的原因分析春季是育雛的最佳季節,溫度和溼度都容易控制,而2011年春天,在臨床上遇到幾例育雛失敗的情況,雖然雛雞來源不同,但日齡都在7~9天時發生問題

如何有效預防家禽種源性疾病的危害?

家禽疾病流行態勢,有幾個主要疫病在持續高態勢流行,有新發的疫病也開始流行;那麼,如何有效防控各種疫病威脅?如何規劃預防機制?需要規模化家禽養殖深度思考。這次,我們對家禽種源

深度好文:讓雞渡過逆境

蛋雞一生從雛雞頻繁免疫,到初產至高峰激烈環境、營養、生理變化;從四季頻繁溫度變化到3-4月,9-10月黑色日子地渡過;從小時候斷喙到開產前的轉群。一生時時充滿著應激與無奈,如何順應

關於產蛋雞產蛋率低的深度剖析

一.飼養密度太大我國蛋雞生產的主要形式是小規模、大群體。由於受資金、場地、裝置等因素的限制,或者飼養者片面追求飼養規模,養殖戶育雛、育成的密度普遍偏高,第一週的育雛密度一

近期蛋雞子宮炎產軟殼蛋現象深度解析

一、流行背景2023年初多地蛋雞從開產出現產軟蛋,隨著產蛋率的上升軟蛋的數量也增加。撿出來的軟蛋最高可達6個百分點,掉入糞坑與糞帶的無法統計。雞群硬殼蛋產蛋率最高的雞群達到8

關於雞白痢淨化的思考

雞白痢是普通禽病,不像有些烈性傳染病那樣危害劇烈,但它歷史悠久,範圍廣泛,頑固常在。一直是困擾養殖業的普通又普遍的難題。一、雞白痢在現在雞群中的表現在上世紀80~90年代,雞白痢是3周以下雛雞最常見的急性敗血症,飼養管理不良、防治用藥不力的情況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