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肉雞之腺胃炎
歐朝順(四川省西昌市西溪鄉畜牧獸醫站)
近年來,白羽肉雞養殖密集地,出現一種以採食量降低、消化不良、生長緩慢;剖檢病變為腺胃腫脹、潰瘍;肌胃角質層糜爛;脾臟、胸腺、法氏囊萎縮為臨診特徵的疾病,該病發病早,易反覆,前期症狀不明顯,後期因內臟多個器官衰竭而死亡;耐過雞呈現嚴重的生長不良,出現大量「僵雞」,雞群採食量低下,大小不均,拉飼料便等,給肉雞養殖者及放養龍頭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因為病情複雜,致病原因很多,根據臨診解割病變,我們暫稱之為「肉仔雞傳染性腺、肌胃炎」。
根據大量資料及案例分析認為:本病的病原為「病毒 真菌」,按照混感病因及對症治療時,治癒率可在85%以上。
一 病原
農業部青島動檢所杜元釗、吳延功等同志通過研究,在肉仔雞腺胃、肌胃炎的病例中分離到病毒主要是雞的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病毒(REV)、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腺病毒。但是通過病毒迴歸實驗,只有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病毒(REV)複製出了與臨診症狀完全相同的疾病。IBV水平傳播能力強,分離IBV可能來源於疫苗。所以我們認為「雞傳染的性腺胃炎」主要病原是禽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病毒,但冠狀病毒、呼腸孤病毒在該病的發病中起到了協同作用。
二 真菌可造成消化道感染
主要是煙麴黴菌、黃麴黴菌、鐮刀黴菌繁殖及產生的毒素;白色念珠菌感染。黴菌毒素:鐮刀黴菌產生的T2毒素是一種腐蝕性刺激物,它可造成腺胃、肌胃黏膜和羽毛上皮的壞死;桔黴素基本上是一種腎毒素,它能使肌胃出現裂痕;卵孢毒素、圓弧酸也能使腺胃、肌胃相連線的峽部環狀面變大、壞死,黏膜覆蓋假膜性滲出物,肌胃黏膜壞死。白色念珠菌是禽類上消化道的一種真菌感染,其特徵是上消化道黏膜出現白色假膜和潰瘍,嚴重者,腺胃黏膜和肌胃內有白色乾酪樣壞死物。
1 解剖病變
(1)胃腸道。腺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受損,胃酸的分泌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就會減少。胃酸分泌少使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菌群失調。所以,腺胃受損的雞可以表現為消化不良、過料,對其它疾病易感。肌胃病變後食物消化不良,影響營養物質在腸道的吸收,因此,雞群會表現為吸收障礙。臨診表現為:打蔫、白爪、臉發白、精神不好、生長緩慢。
(2)脾臟、胸腺、法氏囊。三者均為雞的免疫器官。因此,患腺胃炎的雞極易發生其他病毒性疾病,對疫苗的免疫應答能力降低,造成免疫失敗,對大腸桿菌等病原體易感,這也是發病後期病雞表現為「三炎」的原因。
目前腺胃炎的發生有兩個明顯的高發階段,一是新城疫的首免後8-9日齡,出現典型的細條狀糞便,大群採食較少,生長不均;二是換二號料後,雞群高度厭食,刨出顆粒較大的飼料,並異常興奮。由於病程較長,很容易.繼發細菌性疾病,導致死亡率更高。如果沒有繼發病,經過1-2療程的調理後採食量能夠恢復,雞群能基本恢復正常,但雞群仍然發育遲緩,不能達到正常體重。
2 解決方案
(1)抗病毒。可使用中藥提取植物多糖(七味抗毒飲、清開靈)、核糖核酸等,常規抗病毒西藥對本病效果一般。
(2)抗真菌、厭氧菌。料中拌入制黴菌素消滅黴菌;百安明吸附毒素;甲硝唑等殺滅厭氧菌感染。
(3)保護胃腸道。使用質子泵抑制劑(粵美拉唑),在胃黏膜面形成保護膜;胃腸粘膜修復劑,緩解症狀加速癒合,補充營養(納米維生素——維多利)。
(4)幫助消化(溫胃散寒)。在發病初期,腺胃沒有糜爛,肌胃沒有潰瘍時,不建議使用含有西米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可以使用消食健胃散,檸檬酸、乳酶生等幫助消化就可以。當發現採食下降嚴重,腺胃潰瘍,肌胃糜爛時,則必須使用。
(5)投服抗生素以防繼發感染,且防止反覆,用足療程5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