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肉鴨的基礎免疫和預防用藥
一 做好基礎免疫
1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式
一個地區鴨群可能發生的傳染病不止一種,為了預防傳染病的發生,養殖場必需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式以保護鴨群健康。
當前最主要的鴨病有:傳染性雛鴨肝炎、傳染性漿膜炎和大腸桿菌病等。其免疫程式為:①傳染性雛鴨肝炎苗:2日齡頸部皮下注射每隻0.5毫升。用0.9%生理鹽水稀釋,疫苗要冷凍儲存。②傳染性漿膜炎疫苗:4~6日齡頸部皮下注射,每隻注射O.5毫升。疫苗不做稀釋,直接注射,用前要充分搖勻;疫苗要冷凍儲存。一般疫苗注射後5~7天產生免疫力。傳染性漿膜炎與大腸桿菌二聯苗,按說明書使用,可同時預防傳染性漿膜炎和大腸桿菌病。
2 確保免疫效果
①不同季節,免疫接種要注意必要的細節問題,冬季氣溫低,使用油乳劑滅活苗時先要將疫苗恢復到室溫,否則注射到皮下的疫苗形成疫苗團而不易吸收。②鴨舍內溫度較高,疫苗接種時,首先要保證充足的飲水,並且儘量將免疫時間安排在清晨涼爽的時候。③免疫中要不斷搖勻疫苗,使每隻鴨都能獲得等量的有效抗原免疫。④整個免疫全程時間最好控制在2小時內完成,以防疫苗在溫度過高的鴨舍中長時間暴露而影響免疫活性。
3 造成免疫失敗的因素
①環境因素惡劣(溫度、溼度、通風、消毒等);②鴨群營養不良;③疫苗保管,用法和用量不當;④免疫程式不合理;⑤接種時鴨群已潛伏疫病;⑥病原微生物抗原的變異性;⑦接種後,未產生免疫又感染了強毒;⑧疫苗菌株的血清型不對;⑨藥物的影響,母源抗體的影響,某些疾病產生免疫抑制;⑩疫苗質量不佳等。
二 完善防禦措施
1 把好入門關
①肉雛鴨進場關:健雛進場(健弱雛的區分);②外來人員:謝絕參觀,禁止入內;③養殖戶不要相互串鴨舍(飼養員禁止互串棟舍);④加強消毒:夏季每週3~4次;冬季每週2~3次,有條件的養戶門口設消毒池;⑤採用「全進全出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 搞好疫病防治
對鴨群要勤於觀察,及時淘汰病、殘、弱雛,對病死鴨要勤於解剖。對疾病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有條件時,可將病料送實驗室進行檢驗,依據藥敏實驗結果來投藥防治。初期投藥後仍要進行跟蹤治療,直到病癒為止。同時根據藥敏實驗、臨床用藥情況、發病日齡和季節,結合生產實踐獲得本地區或本場的預防用藥程式。
3 重視預防性用藥
控制鴨病需要採取多項綜合措施,其中預防用藥是最重要的一種手段。推薦預防用藥程式:
開口水:糖(2%~5%) 多維電解質,一般飲水4~6個小時。
1~3天:氟苯康或富利康,淨化腸道,預防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病。
4~6天:漿膜炎一大腸桿菌二聯苗,頸部皮下注射O.5毫升/每隻。
10~12天:新桿菌必克 漿炎寧,預防大腸桿菌和漿膜炎。
16~18天:鴨疫快克或腸杆必治,此階段為飼料過渡時期,預防一次腸道病。
28~30天:桿菌快克 腸普樂,預防鴨霍亂\腸炎或大腸桿菌病。
中、後期可用速長-3000和益生維他催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