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常見腸炎下痢的疾病
1.球蟲病 多見於20~45天齡的雛雞,病雛精神沉鬱,羽毛鬆亂,聚攏成堆,下水樣稀糞,常為白色的不消化的粉料,並帶有血液。若為盲腸球蟲所引起的,糞便呈棕紅色,以後變為純粹血糞,洩殖腔周圍羽毛被液狀血便玷汙。剖檢變化主要見於腸管,腸道病變的輕重程度和部位與球蟲種類有關。盲腸球蟲主要是侵害盲腸,兩側盲腸顯著腫大並充滿凝固或新鮮暗紅色的血液,或含有黃白色豆腐渣樣的混血壞死物,盲腸上皮增厚和發炎。其他球蟲病病變多發生於小腸部分,腸管顯著腫大,腸壁增厚和發炎,從腸管外表的漿膜上可見白色的小斑點,腸粘膜發炎,腸管變粗,被覆著濃稠的粘性滲出物,有些腸粘膜有小的出血區。糞便鏡檢可發現球蟲卵囊。
2.雞白痢桿菌病 常發生於2周齡以內的雛雞。病雛常有腹瀉,多排白色稀糞,洩殖腔附近的絨毛為排洩物玷汙。剖檢見卵黃吸收延緩,肝、心肌、肺、盲腸、大腸和肌胃有壞死灶或結節,確診靠病原鑑定。
3.禽副傷寒 雛禽本病最常見的為急性(敗血性)型。其症狀為突然死亡、下痢、洩殖腔周圍為糞汙粘附;發生漿液膿性結膜炎,眼半閉或全閉,間有呼吸困難或麻痺、抽搐等神經症狀。剖檢見肝腫大,邊緣鈍圓,包膜上常有纖維素性薄膜被著,肝實質常有細小灰黃色壞死灶;小腸粘膜水腫、區域性充血、常伴有點狀出血;大腸也有類似病變,但其粘膜上有時有汙灰色糠麩樣薄膜被覆。確診要靠病原鑑定。
4.禽傷寒 病雞糞便稀薄,呈黃綠色。剖檢最常見的變化為肝、脾和腎發紅腫大,腸道有卡他性炎症;肝呈綠棕色或古銅色,這是本病的一種具有特徵性的病變。確診靠病原鑑定。
5.大腸桿菌病 病狀是雛雞下痢,洩殖腔周圍有粘糊狀物。剖檢肝腫大並有壞死灶,雛雞卵黃未吸收;成雞的症狀和病變與禽霍亂相似。確診應從病雞血液和實質臟器分離到大腸桿菌。
6.馬立克氏病 內臟型馬立克氏病的症狀為冠及肉髯蒼白,腹瀉,腹部膨大,腹腔內器官如肝、脾、腎極度腫大,腫瘤病變有瀰漫型和結節型兩種。腸道如有腫瘤性病變時,腸繫膜和腸壁的腫瘤組織互相粘連並呈結核結節外觀,腹腔有時可見積水。
7.禽霍亂 多發生於成雞,常無前驅症狀而突然死亡。急性病例常有劇烈腹瀉,初為黃灰色,後為汙綠色;慢性病例出現持續性下痢,肉髯水腫和關節炎。剖檢見心冠溝脂肪、肺、胃腸粘膜、腹腔漿膜和脂肪有點狀出血點或出血斑,其中以十二指腸和心冠溝脂肪組織為最明顯;腸粘膜上還可見有灰黃色纖維素性假膜附著。全肝有瀰漫性針尖大的灰白色壞死點,為本病特徵性病變。血液和組織塗片染色鏡檢可見兩極著色小桿菌。
8.單核細胞增多病(尿毒症) 病雞突然表現不適,精神委頓,厭食,排出白色液狀惡臭糞便;眼深陷,面板乾燥皺縮。剖檢見肝有斑點狀壞死,肌肉變黑或變紫,腎小管充滿尿酸鹽;腸道見有水樣或氣性膨脹,伴有出血斑點。
9.雞新城疫或高致病力H7N9 病初即有腹瀉,糞便稀薄,呈黃綠色或黃白色,有時混有血液;嗉囊膨脹,充滿氣體和液體。剖檢見整個腸道的粘膜有卡他炎症,出血顯著,特別是十二指腸、大腸後段以及從小腸進入盲腸的交界處;腸粘膜還有纖維素性壞死性病變,呈小點狀和糠麩樣,有些大的如花蕾或鈕釦狀,突出於粘膜表面,脫落則形成潰瘍;食道與腺胃交界處有出血點。
10.結核病 典型慢性病程,突出的病狀是胸肌萎縮,胸骨變形,進行性消瘦、下痢。剖檢見肝、脾腫大,有灰白色至灰黃色的大小不等的結節;腸也常見有結節性病變,較大的腸的結節中央常為空腔,與腸的潰瘍灶相連而形成瘻管;腸潰瘍最常見於大腸中,特別是在盲腸出口處。以病灶內容物作塗片,用抗酸染色鏡檢,可見結核桿菌。病理切片時結節顯示結核病特殊結構。
11.毛滴蟲病 病雞排出淡黃色稀糞或硫磺色泡沫狀排洩物,嗉囊、食管和腺胃常有白色小結節,內含乾酪樣物。肝的損害類似盲腸肝炎,但形狀不規則和呈顆粒狀,凸出肝表面。在各個器官的病灶中可通過鏡檢找到毛滴蟲。
12.嚴重的寄生蟲侵襲 線蟲、絛蟲或其他寄生蟲侵襲,因對腸壁的損害可引起腸炎、出血和潰瘍,或在腸粘膜上形成結節,伴隨腸炎與結節的形成,常有持續性下痢。剖檢見大量蟲體阻塞腸道;卡他性小腸炎或出血性小腸炎,腸內容物為黃綠色液體與壞死的脫落上皮。糞便鏡檢見大量的和多樣的蟲卵。
13.肛門淋 主要是大母雞的病,但有時亦見於公雞。病雞肛門外圍常被粘稠的排洩物玷汙,洩殖腔紅腫、潰瘍,肛門口形成帶韌性的黃色假膜,併發出惡臭氣味;排糞時常努責,有時導致直腸脫垂和群雞啄食,以至引起創傷和死亡。
14.喂飼劣質飼料或飼養管理不當 用各種劣質的飼料喂飼,如飼料黴爛、粗糙,纖維過多、變質的動物性飼料或飼料含有毒物等,均能引起腸炎與下痢。
飼料管理不善、沒有定時定量喂飼、飼料更換驟急或清潔衛生工作不良、防寒保暖不當等均能發生消化障礙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