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常見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發病特點與防治分析!
雞免疫抑制性疾病可能是由一種或多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疾病總稱,可引起免疫系統受損,使免疫功能下降,若防治不當,可給養殖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一、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
家禽因傳染性因素或非傳染性因素患上免疫抑制性疾病,其免疫器官必將受到侵害,尤其是法氏囊和胸腺等中樞免疫器官。隨著家禽免疫功能的下降與喪失,其抗病能力也大為下降。雞在發生免疫抑制性疾病之後,就更易受到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外源性野毒的感染,從而出現新的散發性傳染病。並且免疫抑制性疾病還常常引起繼發感染,使得一些如大腸桿菌病這樣的簡單疾病難於控制。達此,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極大,它所導致的家禽大批死亡會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引起家禽發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包括非傳染性因素和傳染性因素。
非傳染性大素主要有營養缺乏、藥物使用不當、黴菌毒素、管理和應激等;傳染性因素主要有傳染性法氏囊病(IBD)、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症病毒(REV)廣感染、馬立克氏病(MD)、禽白血病(AL)、雞傳染性貧血(CIA) 和呼腸孤病毒(ReoV)感染等疾 病。為此,本文分析雞傳染性貧血病、禽白血病、馬立克氏病、呼腸孤、傳染性法氏囊病、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病、雞腺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病的發病特點,並從改善飼養環境、加強免疫、使用藥物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7 .雞腺病毒感染
雞腺病毒感染的主要表現特點:替伏期較短,一般為1~2天。臨診主要表現關鍵為包涵體肝炎和呼吸系統疾病。許多血清型的副流感病毒與包涵體肝炎的暴發相關。小雞當打疫苗病毒感染後可造成含有嗜偏鹼核內包涵體的肝、胰變病。有些人曾從18周齡之前的病雞群分離出來病毒複製成本費病,但從27~30周齡的瘟雞分離出來的病毒感染即不可以拷貝該病,顯示資訊在幼年期小雞身體還存有著另一種並未測知的病原因子。感染性法氏囊病引發的免疫抑制可促進副流感病毒造成包涵體肝炎,當雞群另外感染雞貧血因素和副流感病毒時,可使肝炎的患病率和致死率提升。
雞群中致死率忽然顯著提高常以包涵體肝炎的最開始主要表現,3~5日內會有批量身亡,持續3~5天(偶至2~3周)後慢慢恢復過來。患病率不高,致死率達到10%。因瘟雞表現症狀後易僅幾個小時即身亡,常無顯著病症,僅見病雞萎頓,蹲伏,翎毛膨鬆,冠髯和臉部面板慘白,生長髮育欠佳。
三、雞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1 .改善飼養環境
良好的飼養環境將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養殖場內的病毒和細菌,使包括免疫抑制病在內的多種疾病和細菌無法侵擾到雞群,影響其生長。加強雞群飼養環境的控制,有助於防控雞群疾病。此外,強化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將成年雞與雛雞、肉雞和蛋雞分開進行管理,提高不同雞群的抵抗力,避免雞群擁擠、通風不良等情況的發生,減少細菌和病毒的繼發感染。如雞傳染性貧血病和雞白血病病毒多發於成年雞群之中,將雛雞與成年雞隔離能夠有效保護雞群。此外,要做好雞群營養供給,提高免疫力,避免雞群營養不良或患有慢性營養消耗性疾病導致免疫反應低下的情況;還要定期檢測雞群飲用水和飼料安全,加強雞舍日常清掃和消毒措施,避免病毒和細菌滋生。尤其在雞群發病後消毒力度要加大,還要及時焚燒或消毒掩埋病死雞,儘可能阻斷病原的傳播。
2. 加強種禽疫病淨化
嚴格做好引種工作,不引進陽性感染雞,一旦發現陽性感染雞應立即淘汰。同時要定期進行免疫抗體監測,如免疫後群體的抗體水平仍然低下或是均勻度不齊,應做到及時補免接種,直到整個群體達到整文的抗體水平均勻度。
3.加強免疫
進行疫苗免疫接種,可以降低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病、呼腸孤和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發病率。特別針對種群免疫,可以使低日齡雛雞獲得母源抗體,防止雞群出現早期的免疫抑制感染。首先要根據養殖場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式,加強包括免疫抑制病在內的各類傳染病的疫苗接種和抗體監測工作,分析免疫效果不確定的原因,如果有免疫抑制病發生,及時修改免疫程式,加強免疫抑制病的免疫預防工作。要關注0~5周齡雛雞的抗體水平,發現不及格要及時查詢原因,及時採取措施應對,將免疫抑制病的發病率和感染率控制到最低;其次,可以藉助先進的實驗室檢測技術,及早發現陽性雞並淘汰帶毒病雞,對種群進行淨化,從而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尤其是經蛋垂直傳播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另外,還要注意疫苗生產所用雞胚質量,拒用非SPF來源的弱毒疫苗,防止因疫苗本身質量而人為造成雞群感染免疫抑制病。
4. 加強維生素與微量元素使用
研究表明,維生素E可以通過改變機體免疫細胞的數量以及對內分泌的調控來影響免疫系統,高劑量的VE可以提高機體應激前後的免疫功能,且VE和硒具有協同作用,單獨或聯用可增強抗體應答能力,特別是對IBD的免疫應答6];維生素C可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維生素A的缺乏,會影響機體區域性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免疫系統功能。因此在日常飼養中,應注意新增維生素和硒等微量元素。
5.加強藥物預防
利用藥物提高雞群免疫力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如許多中草藥都有提高機體抵抗力的作用,例如人蔘、黨蔘、淫羊藿、黃芪內的多糖成分都具有增強雞群免疫力的效果,又或者是人類常用清熱解毒類中藥,也有提高雞群免疫功能的益處。此外,也可使用免疫增強劑,也可參與調節機體多種生理功能過程,其中之一是提高機體免疫力。
四、小結
綜上所述,不同形式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我國養雞業中普遍存在。由於防疫工作中的疏漏,加上疫苗生產中存在汙染問題,使免疫抑制病頻發。臨床上常常單一或混合出現,最終導致雞群生產效能下降,若是防治不及時,可給養殖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廣大養雞戶要重視此類疫病的防治,才能切實保護自己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