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雞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發生原因

1、病毒性因素

在雛雞和青年雞群中,由不同的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誘發的免疫抑制疾病越來越常見,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越來越嚴重,其主要表現:

①影響雞群的生產效能;

②導致多種其他不同的細菌性和病毒性繼發感染;

③造成對特定疫苗免疫反應的抑制作用,如導致對雞新城疫病毒 、禽流感病毒疫苗抗體降低,有效抗體滴度持續時間縮短。

引起雞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毒種類 :

1.1、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雞法氏囊、胸腺嚴重萎縮,骨髓、各種內臟器官變性,使免疫細胞大量減少,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均受到嚴重影響。

1.2、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主要侵害雞法氏囊,法氏囊先腫脹後萎縮,其髓質區的淋巴細胞變性和壞死,哈德氏腺內也出現漿細胞壞死。

1.3、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家禽的一種淋巴組織增生性腫瘤性傳染病。禽白血病病毒分為10個血清型,誘發雞的各種可傳遞的良性或惡性腫瘤。同時可致抗體應答降低,造成體液免疫抑制。

病毒主要存在於感染禽的血液、羽毛囊、洩殖腔、生殖道、卵清、胚胎及胎糞中,將病毒經靜脈接種雞胚,可使雞在出殼後1-2周死亡,將病毒接種易感雛雞,3個月的潛伏期,才會發生肉眼可見的腫瘤。

流行特點:本病見於各種禽類。所有日齡均感染但以一日齡最敏感。發病日齡在3-7個月以上。該病的傳染源是病禽和隱性感染的禽。傳播途徑是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帶毒的母禽經卵清將病毒傳遞給雛禽,或經基因整合將病毒傳給後代,感染率高達60%,病死率為1-2%,大部分表現為免疫抑制。

臨床表現及症狀:

1.3.1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雞冠蒼白,皺縮,偶爾發紺,消瘦虛弱。肝、法氏囊、腎增大,有時可發現肝臟結節性腫瘤。臨床症狀一旦出現,很快死亡。

1.3.2成紅細胞白血病:初期倦怠、虛弱;隨病情的發展雞冠蒼白或發紺。大部分表現為虛弱、消瘦、腹瀉,一個或多個羽毛囊發生大量出血。

1.3.3成(骨)髓細胞性白血病:與成紅細胞性白血病相似。首先表現為嗜睡、全身虛弱、雞冠輕度蒼白。隨病情發展,症狀加重,並出現廢食、脫水、消瘦、腹瀉。可見由於凝血不良而引起的一個或多個羽毛囊出血。其病程較成紅細胞白血病長。

1.3.4成骨細胞瘤:全身症狀與成(骨)髓細胞性白血病相似。此外,骨骼上的骨髓細胞生長可以導致頭部、胸骨、蹠骨的異常隆凸,病程異常多變。

1.3.5血管瘤:血管瘤常發生於面板。當瘤壁破潰時,會引起大出血。腫瘤附近的羽毛被血染,雞由於失血變蒼白。

1.3.6腎瘤和腎胚細胞瘤:腎臟腫瘤,腫瘤小時不表現症狀。隨腫瘤增大表現消瘦、虛弱。當腫瘤壓迫坐骨神經時,可導致癱瘓。

1.3.7肝癌:腫瘤突出於肝臟表面。腫瘤來自於肝改變了的細胞。

1.3.8骨硬化(骨石症):常侵害肢體的長骨。在骨幹或幹骺端區存在有均一的或不規則的增厚。前期會發現受侵害的區域異常溫熱,晚期病雞的蹠骨呈特徵的「長靴樣」外觀。

1.4、雞感染網狀內皮細胞增生症後,脾臟細胞腫瘤壞死因子誘生活性明顯增高,引起各免疫器官嚴重的器質性變化,導致免疫器官損傷,降低機體各免疫器官的機能。

1.4.1急性網狀細胞腫瘤形成,發病禽表現肝、脾腫大,伴有局灶性或瀰漫性浸潤病變。病變亦常見於胰腺、性腺、心、腎。血象顯示異嗜性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增多。

1.4.2僵雞綜合症:非腫瘤性病變。該綜合症的病變有矮小、胸腺法氏囊萎縮、外周神經腫大、羽毛髮育失常、腺胃炎、腸炎、貧血、肝脾壞死。同時伴有細胞和體液免疫下降。臨床上,禽生長髮育明顯受阻、瘦弱,這種禽並不少耗料。病雞早至6日齡時便可見體重下降,有些羽毛髮育不良,病雞常在死前被淘汰。實驗表明,當飼養條件良好時,2個月後,病雞的體重會與正常雞的體重相近似。

1.4.3免疫抑制:雞感染完全複製的REV毒株後其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應答降低。實驗研究表明,對馬立克氏病毒、火雞皰疹病毒、新城疫病毒的抗體應答能力降低。抑制的程度受病毒株和劑量的影響。免疫抑制,對細菌和真菌的感染易感性加劇,對病毒感染的易感性提高,抑制疫苗的免疫力。雞傳染性貧血感染可直接引起免疫應答的損傷。

1.5、呼腸孤病毒:在許多鳥類體內發現呼腸孤病毒,但只有雞和火雞感染後發生病毒性關節炎和腱鞘炎。

1.5.1病毒性關節炎和腱鞘炎:在急性感染期,雞表現跛行,部分雞表現發育受阻。慢性感染期雞的跛行更明顯,少數病雞跗關節不能運動。病變:跖屈肌腱和跖伸肌腱腫脹。跗關節常含有少量草黃色或血樣滲出物。感染早期跗關節和跖關節腱鞘有明顯水腫。跗關節內滑膜常有點狀出血。

1.5.2吸收不良綜合徵:不穩定性的生長、色素沉著不佳、羽毛異常、骨骼異常和死亡率增加。糞便中帶有未消化的食物及腹瀉。 病變:前胃膨大,伴有出血或壞死病變,卡他性腸炎。

1.5.3免疫抑制:引起免疫器官的功能下降,而且可使雞體易受環境中其他因子或應激因素的影響。

1.6 雞新城疫病毒亞急性感染時,脾臟有壞死病變,脾臟和胸腺的皮質區和生髮中心淋巴細胞破壞及區域性空泡變性,法氏囊髓質部明顯變性。

1.7 禽流感病毒在巨噬細胞中複製,損害細胞線粒體,導致細胞死亡。

對於病毒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進行疫苗免疫接種是控制疾病的主要方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式。對於禽白血病、網狀內皮細胞增生症在沒有有效疫苗控制的情況下,要加強檢疫,只能檢出陽性雞後淘汰,對種群進行淨化。

2、營養因素

某些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免疫器官發育,淋巴細胞分化、增殖,抗體和補體合成的必需物質,若缺乏必然導致機體免疫功能抑制。如抗體(免疫球蛋白)合成需要氨基酸為原料,因此必須給予機體充足的飼料蛋白;維生素A 缺乏,使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受到損傷,區域性黏膜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維生素C 可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缺乏,會導致免疫器官萎縮,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降低。

在生產中要根據家禽的生長和生產需要配制飼料,保證機體產生抗體等所需的蛋白質,避免雞群營養不良或患有慢性營養消耗性疾病所導致的免疫反應低下。當雞群處於免疫或應激時,應加大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 和硒的新增量。

3、飼養管理和應激因素

雞舍通風不良,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蓄積,刺激呼吸道、眼等黏膜系統,都會使區域性黏膜系統的免疫功能低下。雞應激時血壓升高,血液中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的含量升高,使胸腺、淋巴組織和法氏囊退化,導致免疫器官對抗原的應答能力降低。在生產中要給雞群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避免雞群過分擁擠、通風不良、有害氣體過多等情況對雞上呼吸道黏膜的損害。

4、藥物和毒物因素

許多藥物對機體免疫系統有抑制作用。糖皮質類激素如地塞米松長期或者大劑量使用,可使雞法氏囊淋巴細胞死亡而有免疫抑制作用。

長期在飼料中新增土黴素,可破壞T 淋巴細胞,雞體內抗體形成受到抑制。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和卡那黴素有抑制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對抗體生成也有抑制作用。因此,在臨床上根據病情合理選擇抗菌藥物,療程要適當,避免長期使用。

某些毒物如黃麴黴毒素可抑制禽類抗體的合成,使胸腺、法氏囊、脾臟萎縮,導致機體免疫抑制。現在我們意識到在家禽飼料中存在的低水平的黴菌毒素可能導致生產效能下降、免疫力被削弱、對傳染性疾病和腫瘤的抵抗力降低,一些研究顯示黴菌毒素和免疫抑制作用是通過抑制蛋白質合成實現的

二、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加強飼養管理,把好雞苗關,避免從帶病源多的雞場進雛。做好疫苗,例如儘量不用強毒力的法氏囊苗等都是提高雞體免疫力的好方法。還有就是藥物的新增。

三、哪些藥物對提高免疫力有幫助

許多中草藥,如黃芪多糖可提高機體的抗體水平及免疫力,穿心蓮、黃連、黃芩、黃柏、大蒜、板藍根、魚腥草等也有增強家禽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還能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1、硒: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須的微量元素在體內以多種生物活性形式,參與機體多種生理功能的調節,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2、卡介苗是一種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劑,可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活化淋巴細胞,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是一種常用的免疫增強劑。

3、左旋咪唑具有廣譜的抗寄生蟲作用,而且對機體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功能左旋迷作對T林白細胞具有促進作用,對巨噬細胞也具有明顯的增強作用。但長期使用會引起肝臟損傷及粒細胞減少。

4、多糖 (如黃芪多糖A PS)黃芪是傳統補氣的中藥,能補諸虛,可固可託,具有益氣補虛昇陽等功效,大量研究表明黃芪主要成分黃芪多糖具有明顯的免疫增強功能。黃芪多糖具有免疫調節、抗腫瘤、抗病毒等多種藥理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免疫增強作用。雲芝多糖(PS P)、香菇多糖能夠有效地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狀態 。細菌脂多糖LPS)、銀耳多糖能夠使B 淋巴細胞增殖,促進抗體的分泌 ;枸杞多糖可以提高自然殺傷細胞(NK)殺傷率近6%,香菇多糖也能提高NK細胞的殺傷活性。酵母多糖、裂襉多糖;菌脂多糖等都能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

研究發現從細菌、真菌、酵母、地衣和高等植物中提取的多糖均具有抗腫瘤和抗感染的作用。

紫錐菊被廣泛用於治療呼吸道系統的病毒、細菌及真菌感染 ,它是通過作用於巨嗜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來啟用免疫系統的。

免疫增強劑之間也可以聯合使用 。

如把黃芪與干擾素結合起來,聯合應用可以提高抗流行性感冒效果,降低發病率,效果明顯。

緩釋複方免疫增強劑:由黃芪多糖 (APS)、淫羊藿多糖、左旋咪唑 、維生素 E 、亞硒酸鈉 加基質製成顆粒劑 。

甘草鋅聯合免疫增強劑治療畜禽呼吸道感染的療效。

抑制肉雞支氣管栓塞?有這十幾個方法能收拾它

冬春季養殖肉雞,雞苗稍微不好、環控稍微操心不到、雞子稍微有點受涼感冒和前期呼吸道病沒有很快治好等等,這些情形常常會導致肉雞發生支氣管栓塞病。這個疾病的發生背後可能有很多

免疫抑制疾病的診斷思路及要點

-1-診斷思路當雞群出現免疫失敗時,不僅應考慮免疫抑制性疾病,還要考慮其他可能導致雞產生免疫抑制的因素。▲免疫抑制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因素致多重感染及繼發感染示意圖-2-鑑別診

家禽常見免疫抑制疾病的發病特點與防治分析!

雞免疫抑制性疾病可能是由一種或多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疾病總稱,可引起免疫系統受損,使免疫功能下降,若防治不當,可給養殖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一、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

當前家禽免疫抑制病的防治

當前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對家禽影響很大,在過去,J亞群禽白血病在肉雞方面除去免疫抑制外,其他一般不形成眼觀的病變,但是近年來,在肉雞方面的發病程度在加重,有些實驗室的檢測

對當前免疫抑制病的應對策略

首先,要加強飼養管理,在做好生物安全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多種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疫接種。在生產中要根據雞群的生長和生產需要配制飼料,保證機體產生抗體等所需的蛋白質,避免雞群營養不良或患有慢性營養消耗性疾病所導致的免疫反應低下。當雞群處於免疫或應激時,應

免疫抑制和免疫抑制病的防治

免疫抑制是由於免疫系統受到損害,導致機體對抗原的應答能力下降,對疾病的敏感性增強的一種免疫異常狀態。免疫系統遭到破壞而造成的臨時性或永久性免疫應答功能障礙,從而導致家禽

雞腺肌胃炎頻發和難治的病因剖析與治療思路

原創:李匡翎獸藥藥理與處方技術嚴重免疫抑制雞子發生腺肌胃炎的根本病理原因是免疫抑制導致的。在當前家禽疫病診斷中,傳染性支氣管炎、球蟲病、黴菌病等這些雞病,均能引起雞子

蛋雞腸道疾病發生原因

1、蛋雞飼養一般分為三個階段:育雛期(0-6周)、育成期(7-20周)和產蛋期(21-72周),每一階段都有換料、轉群等因素導致腹瀉、消化不良等疾病的發生。育雛期由於腸道功能不健全,腸內的菌群不

肉雞正確的給藥方式和方法

為避免肉雞患病更加嚴重,以致感染全群,養殖戶需在用藥方面多加註意防治病毒。大腸桿菌和支原體混感較多,造成當前疾病多發、難治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特別是變異的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