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前流行的雞腺胃炎
家禽從業者,對「雞腺胃炎」應該不陌生,該病近幾年在我國廣泛流行。引起該病的主要病因是什麼,養殖從業者該如何應對這個病?其實針對這些問題相關科研人員在2010年就進行了相關報道,但直到2012年底,部分一線人員才逐步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
一 雞腺胃炎的表現
該病主要引起雞隻生長遲緩、均勻度差,體表蒼白、腺胃明顯腫脹,飼料轉化率低、糞便中有未消化或消化不良的飼料(飼料便)等。
二 對病源的認識
1 病毒性腺胃炎
多數研究人員認為該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但對該病毒的認識存在不同的觀點。大多數人認為是傳染性腺胃炎,判定標準是在病樣中檢出傳染性腺胃炎病毒(TvP)——細胞核內有一種六邊形病毒粒子,健康雞腺胃內無法檢出。同時有專家認為是冠狀病毒引起的腺胃型傳支,也有REV與其它免疫抑制病毒共感染引起的的觀點。
2 非病毒性腺胃炎
美國Y_M.saif主編的十一版《禽病學》,通過對全球該病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認為引起腺胃腫大的病原或病因有多種,如低纖維飼糧、飼料生物胺及黴菌毒素、致腫瘤病毒(REV)等。梅里亞中國區技術總監,對我國2010年商品肉雞流行的腺胃炎進行研究後認為,該病主要是黴菌毒素引起的,並在《獸醫導刊》上發表。華南農業大學辛朝安教授認為引起肌胃角質層潰爛的因素,主要是組織胺和肌胃糜爛素(梭菌毒素、黴菌毒素)。
三 雞「腺胃炎」在我國的流行情況
1 傳染性腺胃炎流行情況
2006年前,在我國部分地區就有傳染性腺胃炎病例發生,其中在東北地區尤為廣泛。發病雞群包括蛋雞、青年雞、雛雞、自羽肉雞,臨床表現有典型的腺胃炎症狀,如雞群生長緩慢、飼料轉化率低、糞便中有不消化的飼料等。據國家權威機構檢測發現,當前市場上流行的「腺胃炎」病例多數不是該病,但解剖症狀不出現肌胃角質層潰爛的腺胃炎病例還屬於該病。
2 非傳染性腺胃炎流行情況
該病2008年開始在我國肉雞市場大面積流行,2009~2010年持續發生,發病率幾乎95%~100%,給家禽養殖帶來巨大的衝擊,料肉比高、肉雞不能按時出欄、雞群體質差,嚴重免疫抑制等讓養殖人員談之色變。臨床表現為肌胃角質層潰爛、潰瘍,甚至爆裂,部分表現為雞腺胃腫大,這與2006年前後流行的傳染性腺胃炎有明顯區別。
牧翔藥業在2009年對此病進行了密切跟蹤和科學研究,通過化驗室檢測和迴歸試驗,發現此次流行的肌胃潰爛、腺胃腫脹不具有傳染性。
四 對該病的研究情況
通過對發病雞群病料進行檢測,發現腺胃分泌液內有大量的黴菌及黴菌毒素,每隻晾胃內可以分離出2株以上的黴菌。通過對分離培養出的黴菌進行鑑定,發現以煙麴黴菌、黃麴黴、赭麴黴、土麴黴菌為主等。通過迴歸試驗,用培養出的黴菌與滅菌食物(饅頭)進行攪拌餵雞,連續飼餵7天左右,對試驗雞進行解剖發現可以複製出肌胃角質層潰爛、腺胃腫大的病雞。
通過以上試驗,牧翔藥業確定當下流行的肌胃潰爛、腺胃腫大疾病,不是傳染性腺胃炎病毒(TVP)引起的,而是黴菌毒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