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雞群應激的辦法
降低雞群應激的辦法
1應激因素及應激反應
應激是指雞對外界刺激因素所產生的非特異性反應。刺激因素包括:過冷、過熱、疾病、噪聲、通風不良、營養不均、墊料或棚架不符合要求、黴菌毒素及免疫、轉群等。
應激反應,也稱為狩獵式反應,指機體突然受到強烈有害刺激時,通過下丘腦引起血中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濃度迅速升高,糖皮質激素大量分泌。
應激反應是由於應激因子對動物體的有害作用所引起的非特異性的一切緊張狀態。這是塞萊氏根據機體在寒冷條件下的反應而提出的概念。也可以說是機體遭到侵害而產生反應的狀態。主要特點應激反應有時為區域性性,如炎症;有時為全身性,如全適應綜合症。但不論是區域性性的或全身性的都與作用因子的種類無關,通常是機體的統一反應。
2應激措施
2.1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
做好夏季防暑降溫和冬季防寒保暖工作,儘量保持雞舍最佳溫度。夏季最好採用縱向通風,根據溫度、溼度、雞群年齡等因素調節空氣的流速,有利於雞體內熱量的散發,建議雞舍相對溼度保持在50%~60%;冬季在保暖的前提下加強通風換氣,減少有害氣體的應激;經常清除糞便,防止氨氣含量超標;保持舍內安靜,防止出現突然聲響或噪音過大;保持舍內合適的飼養密度,籠養每隻雞佔籠位面積不少於400平方釐米,地面散養或網上平養密度以6~8只/平方釐米為宜。
2.2科學飼養,加強管理
根據雞不同的生長髮育階段,制定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飼養人員固定,飼餵定時定量,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和足夠的水槽、食槽。實行正確的光照制度,產蛋期實行16小時光照,光照強度以3~5瓦/平方釐米為宜。抓雞、斷喙、防疫、轉群等工作儘可能在晚上進行,並要輕拿輕放,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應激。
2.3新增飼餵抗應激新增劑
對於斷喙、免疫、藥物治療時、轉群、天氣突變等可預知的應激,建議及時在飼料中新增抗應激藥物。
2.4加倍新增飼餵維生素
當雞群發生應激時可加倍飼餵維生素。日糧中新增維生素C,有利於促進機體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正常分泌,降低生理應激,有助於熱應激條件下的雞維持正常體溫,提高飼料利用率,可按0.02%~0.04%的比例新增維生素C。維生素E有保護細胞膜和防止氧化作用,還可緩解由於高溫時腎上腺素釋放而引起的免疫抑制,提高抗病力。維生素K是抗藥物產生應激的抗應激劑,用藥前後或藥物中毒時,可適當新增維生素K。
2.5新增飼餵微量元素
應激能造成雞對某些微量元素相對缺乏或需要量增加,適當補充飼餵鋅、碘、鉻等元素可減輕應激反應。
2.6新增飼餵電解質
雞熱應激時水或飼料中新增碳酸氫鈉、碳酸氫鉀、氯化鈉、氯化鉀等電解質,可維持酸鹼平衡,緩解熱應激。如碳酸氫鈉具有健胃及調節血液酸鹼度和電解質平衡的作用,在飲水或飼料中新增0.1%~0.2%碳酸氫鈉,能明顯減少熱應激的損失。
2.7新增飼餵氨基酸
在產生應激的前後3~5天內飼料中新增多種氨基酸新增劑,可補充因應激而引起的機體免疫器官、免疫細胞蛋白質分解。
2.8新增飼餵藥物
在雞轉群、斷喙、接種疫苗前1~1.5個小時,在飼料中加入安定類藥物,可降低雞群對應激的反應。延胡索酸具有鎮靜作用,在飼料中新增0.1%延胡索酸,飲水中新增0.63%氯化銨,能明顯緩解熱應激,起到增進食慾,提高增重的效果。
2.9新增飼餵中草藥
鉤藤、葛蒲、延胡索酸、棗仁等,可使雞群避免騷動,保持安靜;石膏、黃岑、柴胡、茶葉、板藍根、蒲公英、生地、白頭翁等,可緩解熱應激;山楂、麥芽、神曲等,可維持正常食慾,提高機體抵抗力。
2.10新增飼餵其他新增劑
部分飼料新增劑除具有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增強畜禽抗病能力外,還有抗應激作用,如桿菌肽鋅、阿散酸、酶製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