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成功從育雛接雞開始
在為客戶提供技術服務時,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兩家同時接雛,雛雞廠家相同、同一車運輸,運輸時間接近,但是在7日齡成活率表現上差異卻很大,有的養殖戶基本無傷亡,有的養殖戶死淘率會達到5%,甚至更高。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差異呢?作者認為不能做好接雞前的準備工作而單純的追求育雛成活率是緣木求魚、徒勞無益的。 一枚種蛋經過孵化、出雛、嚴格的鑑別挑選、免疫後成為一隻4A級雛雞,如何把4A級雛雞養好,接雞的工作尤為關鍵,本文從接雞前的準備及接雞後前3天的飼養管理入手進行介紹,幫助廣大養殖戶養好雞。
一、接雞前的準備工作:
1、接雞前徹底沖洗
遵循無雞毛、無雞糞、無飼料、無雜物、無汙物的「五無」管理原則,按照從內到外的區域化管理(雞舍、生活區)方案進行沖洗管理,沖洗後進行嚴格檢查,有條件的可以結合微生物取樣來保證沖洗質量。
2、接雞前快速整理
主要分為內部整理和外部整理兩部分,
內部整理主要針對雞舍內,整理內容包括雞舍籠架火焰消毒、裝置檢修、飲水管內外的消毒、擋雞板高度調整、鋪墊網和飲水壺的準備等等,雞舍內整理完畢後要進行燻蒸消毒、燻蒸雞舍至少密閉24小時,進雛前三天開始排風,可以邊升溫邊排風,這樣可以使消毒藥蒸汽揮發的更徹底,避免對雞的呼吸道黏膜造成傷害。
外部整理主要針對生產區,遵循無雞毛、無雞糞、無雜草、無汙物的「四無」管理原則,外環境在保證質量的同時追求時間短、效率高。
3、接雞前人物齊全
根據接雞時間,做好進雞前人員的安排,進雞當天由於工作量較大,可以僱傭臨時工來保證接雞的順利;關於進雞前的物品準備:主要有飼料、疫苗,常溫飲用水等。同時在接雞前需要進一步除錯備用電、加溫裝置。進雞管理人員要根據進雞的數量計劃好棟舍,並計算好每架或每籠的雞數,根據雞數決定料盤和飲水器的數量。
二、接雞第1天管理
1、接雞環境要適宜
雛雞所接觸的環境主要針對光照、溫溼度,光照方面考慮光照時長和光照強度兩個方面,具體可以參考智慧蛋雞會養雞欄目中的養殖預案進行查詢,溫溼度管理按照標準程式進行落實,需要關注的細節進雞前提前進行預溫,根據季節的不同,選擇提前預熱的天數,一般在夏季,在雞苗到場前一天進行升溫,冬季則需要提前2-3天的時間。目的只有一個,要達到我們理想的育雛目標溫度,利用加熱裝置讓雞舍提前預溫至35℃左右再緩慢下降至32℃的接雞溫度,增強雞群上籠後的舒適度,更有利於雞群採食、飲水、活動。
2、接雞流程要高效
提前做好接雞流程的溝通,比如和運輸車司機的溝通,避免運雛車輛受堵影響雛雞質量,要及時瞭解運雛車輛的路線和到場的時間,提前做好接雞車輛的消毒和接雞人員分工,保證接雞流程高效。
3、接雞上籠要快速
雛雞到場後儘快讓雛雞進入雞舍,由於外界冷應激對雛雞的影響較大。卸車後,雞盒在雞舍內碼放不要超過四層,雛雞盒不要放在火爐旁也要避開熱風口防止某些雞盒內溫度過高或缺氧,,放雞時要將較弱雛雞放在溫度較高的位置,可人工輔助飲水。上籠的原則是用最短的時間讓小雞能從運輸車到達雞籠內進行初飲開食。
三、接雞第2—3天管理
1、飼養環境要穩定
保證前期雞舍環境穩定,溫度要做到適宜、均勻、穩定,根據第一天設定好的溫度做好後續溫度的緩慢脫溫工作,尤其要關注通風,育雛的前2-3天根據外界溫度可以考慮雞舍不通風,把通風小窗開啟至自然通風狀態即可,如要通風做好溫度,風機和進風口的三個匹配。
2、人員關注要細緻
關注雞群的初飲和開食情況,保證前期雞群的開食率,要求24小時開食率達到100%,對於初飲開食較晚的小雞要人工幫助其飲水,做好前期雞群調教工作;育雛管理具有不可逆轉性,飼養管理人員要重點關注育雛的前期,如雞舍的飼養環境是否舒適,雞群精神狀態是否有異常等。
3、雞群健康要反饋
為做好雞群前期飼養管理,飼養管理人員要每天核對雞群飼養環境引數,將雞舍的實際溫度、實際溼度、風機開啟個數、通風量、實際飲水量與養殖預案進行核對;管理人員每日關注雞群大群精神狀態、大群死亡數量、淘汰數量;體增重與標準差距。如果雞群異常,可將雞群的外觀症狀和解剖症狀通過智慧獸醫的智慧診斷進行初步的判定,避免雞群出現較大的損失。
養好雞是我們每一個飼養者的終極目標,接雞流程簡潔高效,接雞後管理到位都可以保證雞群前期健康狀態,優良的生產指標,為後期的飼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希望廣大養殖戶關注接雞管理,關注接雞前的準備和前三天的飼養管理,把握好每一個管理細節,從而實現接好雞和養好雞的最終養目標。
來源:智慧蛋雞,作者:王清亮、劉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