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雛時常見的意外情況!
1、雛雞到家不吃不喝
(1)曾經遇到不止一個客戶反映雛雞到家一天一夜了,也不怎麼喝水,吃料。經詢問後,建議其重新換水,結果雞群開始了正常的飲水和採食活動。
一般廠家會提前通知雛雞什麼時候到,養殖戶也會提前把水和料準備好。但有的時候雛雞到家的時間會有較大差異。如果水壺裡的水新增時間過長,適口性會變差;尤其是新增葡萄糖、多維或開口藥後,水溶液在高溫環境下容易變質,適口性更差,雛雞也就不喝。雛雞喝不進水,自然也就不怎麼進料。 這種情況下極易脫水,影響雛雞的成活率。
建議:雛雞到家的第一口水,可以用溫開水,暫時不加任何藥物或保健品。等雛雞飲水、採食、活動等一切正常了再加保健藥品即可。這樣如果水加的時間長了,也方便隨時更換。
(2) 雞舍溫度過低,雛雞為了維持體溫,相互擠在一起取暖,從而影響雛雞的正常生理活動,比如採食量、飲水。
建議:雛雞到家之前,提前1-2天預溫,檢修裝置。雛雞到家後的溫度以雞群的狀態:分佈均勻,活動自如為宜。讓雛雞第一時間能夠正常飲水和採食。
2、雛雞到洗澡
(1)長途運輸,雛雞缺水導致。
(2)舍溫過高或過低導致
雞舍溫度過高,雛雞感覺在水壺裡面比較涼爽舒適。
雞舍溫度過低,雛雞在一起過分擁擠,有的雛雞被擠到掉到水壺裡。
(3)雛雞飲水位置不夠
雛雞密度過大,飲水位置不夠,造成雛雞搶水,擁擠無序,有的雛雞被擠進水槽。
(4)飲水器大小不合適
建議:
(1)提前預溫,雛雞到家溫度合適,活動自如,要第一時間就能喝到清潔的飲水。針對長時間缺水的雞群,可以適量服用口服補液鹽。
(2)進雛的1-2周,每平方米不能超過50只雞;否則會影響的雛雞的生長,發育滯後,均勻度差,雞群體弱多病。
(3)用適宜的飲水器,每個飲水器可以供16-25只雛雞飲水。對於水槽、料槽而言,每隻雞採食、飲水的位置在2.5-3cm/只。
總之,儘量提供舒適的環境,合理的裝置,防止雛雞洗澡。雛雞洗澡後,羽毛的水分蒸發會攜帶走雛雞身上的熱量,引起雛雞的感冒著涼或臍帶炎,卵黃吸收不良。
3、雛雞藥物中毒
有客戶反饋雛雞前2天還好,第三天突然都趴那不動了,開始大批死亡,原來是開口藥中毒。
建議:雛雞開口不使用抗生素。儘量提供清潔的衛生條件,開口藥的選擇可以使用扶正助陽的中草藥製劑,比如四逆湯。
4、一氧化碳中毒、雛雞一週內發生呼吸道疾病及包心包肝
對於鍋爐在雞舍內或者生火的爐子在雞舍內的養殖場容易發生上述情況。
一氧化碳中毒最典型的特徵是死亡雛雞的血液呈櫻桃紅色,不凝固。
鍋爐或採暖裝置在舍內,在升溫燒煤炭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粉塵顆粒。育雛前幾日,為了保溫,一般都不怎麼通風,這些粉塵顆粒會被吸入進呼吸道而引起區域性炎症而出現呼吸困難,氣官堵塞,有的發生氣囊炎;因為雞沒有隔膜,胸腔和氣囊的炎症很快就會波及到腹腔,引起腹膜炎、全身感染。
建議:採暖裝置一定要設計在雞舍外面,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培育健康的雛雞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