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雞蛋蛋黃色澤的6大因素?
雞蛋蛋黃顏色是在飼料攝入過程中,脂溶性色素在卵形成期間沉積到蛋黃中形成的。蛋黃的顏色與飼料中的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有關,但與蛋黃的營養價值沒有關係。而對消費者來說,紅黃蛋要比淡黃蛋受歡迎。
蛋黃顏色淺的原因
1、日糧中葉黃素含量不足。一些飼料原料葉黃素含量較低(小麥、大麥、稻米或它們的副產品),玉米價格高於小麥時,養殖戶使用部分小麥替代玉米,有可能出現蛋黃顏色淺。解決方案:玉米不少於50%,或加玉米蛋白粉2%替代豆粕,或加色素。
2、疾病如球蟲病、隱孢子、營養吸收障礙其他病毒性疾病均會影響色素沉積。解決方案:對症治療。
3、飼料受黴菌毒素汙染會降低蛋黃著色。儲存時間過長,飼料原料如玉米、玉米蛋白粉中的葉黃素發生氧化,也會使葉黃素含量逐步降低。解決方案:做好飼料的品控工作,防止黴菌滋生汙染。
4、蛋黃髮育時間不充分。色素沉積隨卵巢中卵泡的發育而增強,而卵泡發育(主要有小囊產生)需要10天,因此,蛋黃完全著色也需要10天。建議在產蛋前飼餵色素飼料兩週,使顏色完全生成。
5、維生素A缺乏。許多類胡蘿蔔素具有維生素A原的活性。如果維生素A不足,類胡蘿蔔素就會轉化為維生素A以滿足蛋雞的營養要求,這樣會降低色素沉積程度。正確的維生素A新增量應使這兩種影響平衡。建議在蛋雞飼料中維生素A含量最低不少於9000iu/kg,最高不超過10000iu/kg。解決方案:使用含有維生素充足的飼料,同時新增0.5%-1%的油脂。
要使蛋黃顏色加深,除加強飼養管理,消除上述因素外,還可以採取新增色素措施。每噸飼料僅需30克麗素紅,就可以使飼餵玉米的蛋雞蛋黃顏色從RYCF4-6提高到RYCF11-12。在實際養殖中,還有許多天然增色飼料新增劑比較常用。如菊花粉、松針粉、海帶粉、螺旋藻粉、紫菜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