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風者三》:我的秋冬季節環控思路
網養和平養,這方面的內容以前已經寫得很多了,大家有興趣的請自行搜尋檢視。網養已經成為我的過去式,不再是我的思考重心,我也在努力抹掉我腦子裡的相關記憶,因為那些記憶讓我這兩年交了不少學費。籠養和網養的細節差異決定了帶著網養的思維定勢玩籠養,不可避免會走一些彎路。
對籠養而言,相較於其他模式,低溫季節的優勢是相當明顯的。我當初決定改造也是因為這個,冷的時候多上雞少燒煤就可以相應減少生產成本從而降低風險增加利潤。
不過,這麼多年以來,無論行業發生了多大變化,出現了多麼先進的養殖模式,依然會有很多新老戰友在秋冬季節屢次遭遇滑鐵盧。畢竟這個季節要供暖,無論煤還是清潔能源,燒的都是錢,比其他季節相對高的成本決定了一旦養不好就是挖大坑,進去了就很難再爬出來。
雖然最近行情火熱,毛雞價格堅挺,雞苗價格註定會停留在高價位很長一段時間,這讓即將上雞的我再次有了如履薄冰的顫慄感。。。。。。想說的挺多的,略過吧,多說無益!只想提醒大家,這買賣早已不是什麼好買賣了,挖坑容易致富難,既然選擇了,就努力先把雞養好,其他的就順其自然吧!
下面我結合這兩年的後改造三層簡易籠養的生產實踐從基礎開始來討論一下秋冬季節的環境控制思路和相關細節。
一.秋冬季節的環控目的:這個和任何時候都是一樣的,就是要努力做到讓雞舍的所有區域或空間的溫度 溼度 空氣質量等環境要素始終處於讓雞寶寶們開心快樂健康生長的理想狀態。不同的是,秋冬季節的環控要在無限接近理想的目標下儘可能減少能耗,同時順應環保要求儘量減少汙染源排放。
二.秋冬季節的環控手段: 合理利用暖風爐 水暖爐 天然氣加熱器等加熱保溫裝置創造適合雞群生活和生長的基本溫度條件,精心配合風機這一老夥計為雞寶寶們生產可供它們自由順暢呼吸的良好空氣質量,結合霧線地面灑水或加溼器等利器給雞舍創造對裝置無害對雞群有利的溼度條件同時儘量減少粉塵,精準設定環控器引數讓相關裝置儘可能自動完成工作以減少人的勞動量,精細調節通風管和側窗等進風口以實現雞舍整體和區域性溫度 溼度 空氣質量等環境要素的最優化。總之一句話能做到多好就做到多好,自己打折那麼雞寶寶們也會打折回饋我們,跑偏或者犯懶多數結果都是以雞寶寶們死給我們看為主要劇情轉折的。
三.秋冬季節通風的基礎理論——風機最小佔空比 :佔空比是風機在一定迴圈週期內執行時間所佔的百分比。這是一個安全值設定,在此模式下相關風機組執行佔空比不應小於此值,從而保證通風量不低於雞群所需的最小通風量。計算公式:風機最小佔空比=雞隻數x最小呼吸率(量)x平均體重/風機工作量。在此基礎上確定風機執行週期和執行時間。用盡量準確的雞的體重(我一般用理論(各種手冊和自己的飼養記錄)上的次日的雞的體重來作為當日的雞的體重)計算每日通風量,確認需要開啟的風機頻率或臺數,確認通風管開啟方式或小窗開啟角度(我們總是希望從通風管或小窗進入的冷空氣能攻打到房頂的最高部,與熱空氣充分交換,降低熱量消耗。)。
雞舍硬體不變,除了均重其他仨數是固定不變的,只要事先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算好了,雞多大你就會知道你每天通風的底線在哪。
最小通風量計算舉例說明:7日齡 均重200克 按單棟算2萬隻雞計,最小呼吸率約等於1 風機最小佔空比為20% 迴圈週期5分鐘即300秒需要一臺20000的風機開1分鐘停4分鐘
這裡需要說明一點,這個理論是以前地養和網架平養比較重要的基礎理論,不過實踐證明,籠養和可以及時清除雞糞的網養是可以執行比理論上計算的最小量低很多的實際通風量(一般以實測的二氧化碳濃度標準來指導,一半以上都是安全的,前提是出糞裝置給力並且出的勤一點)。這也是籠養相較於地養和不出糞的網養而言在低溫季節相對好養的優勢之一。
這批我每個棚上30000只雞,鑑於籠養和之前網養的差異,我一般選擇執行原有最小通風理論量的三分之二(按20000只雞計算,實踐證明不低於五分之一(6000只)都是安全的)來作為我的最小通風量(底線)。我現在用變頻風機來執行最小通風,變頻風機頻率(赫茲數)和通風量我按立方成正比關係計算。按通常每隻雞0.0155立方米/分鐘/公斤計算的最小呼吸率約等於1,所以我的最小通風量就是雞的體重。實際操作中我不需要再做進一步的計算,雞多大我就按多大的雞來玩,比如七日齡200克就是變頻25赫茲開1分鐘停4分鐘,21日齡1000克就是變頻40赫茲開4分鐘停1分鐘。
四.秋冬季節的通風模式:在當前籠養地養網上平養平分秋色的不同養殖模式下,通風模式已經沒法再用橫向和縱向來界定了。無論用小風機,大風機,變頻風機,還是開不同位置的各種風機,數學不好或者懶得算,導致相關引數出現偏差,風機執行不合理,進風口開啟不均衡或不精準,都可能導致一方面空氣交換率低,室內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過大,空氣質量差。另一方面空氣交換率過高,室內熱量損失大,加熱系統頻繁啟動,浪費能源。
一般原則是,我們要根據各自雞舍的實際情況,反覆摸索,認真細心計算,適時調整相關引數並做好記錄,讓舍內環境時刻保持良好狀態並儘量減少能耗 。
我一般情況下都用一臺變頻風機結合通風管來執行最小通風,通風管外界溫度低於5度前期育雛階段第一次開的時候先開小孔,15日齡以後再開大孔。外界溫度不低於5度首次開風機之前就全部開啟不再調整。我的通風管是160的,中間連通橫置於雞舍橫樑位置,只打了一排2.5的孔,總共69跟,孔朝向風機端斜向上45度。
第一批雞我用通風管很小心,始終摁住15個負壓配合風機循序漸進開的,結果是那批雞區域性溫差和空氣狀態及空氣流速都很不合理,我每天忙得焦頭爛額但咋玩都玩不到好處。
後來意識到通風管就是被置於安全出風位置的賊風口,空氣經過通風管進入雞舍的流速不宜太快,太快了不宜被緩慢加熱。這個決定了用通風管的前提是負壓不易太大,低溫條件下負壓超過15就存在一定危險。我就開始用懶辦法玩了,一次性開啟所有通風管,並結合舍內溫差在中段又增加了一部分通風管來平衡舍內區域性溫差。
在此基礎上每天用變頻溫控結合時控來執行最小通風,一般進雞就開25赫茲開1分鐘停4分鐘,然後漸次增加。開到開4分鐘停一分鐘以後每天增加2赫茲直至開到50赫茲。
溫度升高就先用變頻微調,一個變頻開滿超出設定溫度2度不足以保證雞群舒適了,就開側窗加風機。一般按一個大風機1.5至2度來循序漸進加減風機,先開側窗後加風機。
這麼做看上去不精細很粗放,但是我避免了通風管的缺陷也解決了通風管和側窗混合使用的矛盾。我的棚矮細長,雞小和天冷的時候直接用側窗(位置和上層籠同高)很危險,只用變頻結合通風管就很安全。雞大了天熱了需要加大通風量降溫了,通風管的存在基本上可以忽略。在最冷的時候,一個變頻加通風管就能把雞安全養到35日齡,這樣就解決了矮細長雞舍低溫季節用側窗進風的危險性。通風管一次性開啟,前期負壓很小,通過通風管進入舍內的冷空氣會被緩慢加熱而變得安全。雞大了空氣流速快了又可以下壓解決上下三層的溫差問題,這樣上層熱不著底層悶不著。
人也不用天天調整通風管忙得焦頭爛額疲憊不堪了。
總之一句話,管他孃的什麼風,能讓雞寶寶們安全健康猛吃快長的風都是好風。
五.秋冬季節通風不好的表現:
低溫時段風機執行週期太長------導致舍內出現瞬時溫差,產生較大的有害的溫度波動。
低溫時段風機執行週期太短------頻繁啟動,損害裝置,浪費能源,且違背機械常識達不到理想的通風效果。
不合適的進風口配置和風機開啟方式-----會產生不合理的進風口風速,結果是舍內區域性落涼風或出現死角,不公平的待遇結果肯定會是那部分為其它雞寶寶們做了犧牲而未受到關照的雞寶寶們率先發病直至死給我們看。
通風不考慮生產者的身體感受----人很不舒服的話很難幹好活,結果往往會以悲劇收場,這其中我們雞民是最大受害者。人長期在汙濁憋悶的環境下勞動也會有職業病。這並不鮮見。
不考慮風機自身的執行狀態-----只要服役時間久了,再好的風機工作能力也會打折。這是很多人號稱通風量不小而事實上一直在欠賬的常見現象。
。。。。。。。這些如果想一條一條羅列,可能永遠也列不完。因為正確的行為大家應該都知道,然而可悲的是做起來卻千差萬別。我們的雞寶寶們不幸福,我們的幸福其實都只是夢想。
六.秋冬季節通風好的表現:
自己的雞舍自己玩-----結合自身實際,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風機執行方式合理-----將室內溫度溼度廢氣濃度粉塵始終控制在良好的狀態下。
精細調節循序漸進----小窗精確到毫米,通風管精確到每一根甚至每一個小孔,這個說起來有些較真,可是我們既然要在我們的雞舍裡用自己的一生陪伴我們的雞寶寶們無數個人生,這個真的不是什麼難事。怕的是自己不去想也不去做。
合理利用相關檢測裝置-----空欄經常點點菸,就會知道進風口的風在什麼情況下會分佈得更合理;時不時用風速儀和二氧化碳檢測儀等必要裝置測測,你最起碼會知道自己有沒有跑偏;總是校準溫度探頭和負壓表等常規工具,你最起碼不會被誤導。
這些其實只要會學習多向前輩請教,真的不難搞明白。怕的是無數次跌倒就是不想著先把腳下的坑填平,無數次挨辦就是不想著先把腦子裡的絆腳石挪開,一次次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就是不想著停下來先看看路。
七.我的秋冬季節環控思路:
1.雞舍環境調控工作必須以雞群感受為準,不進雞舍看雞就做出的調整安排是對雞寶寶的不負責,有時會直接造成不必要的不良應激。只有聽雞的話,幹起活來才會讓它們滿意,它們就會老老實實生長不找事。
2.事先關注當日24小時至一週內的天氣預報很重要,這樣幹起活來才會有較合理的計劃,會少幹不少不必要的冤枉活。
3.計劃應該充分考慮到人的因素,超出人為控制範圍的調控計劃是不合理的,做不到的事硬要求做只會適得其反。
4.絕對理想的環境條件(教科書和飼養管理手冊等權威資料中的內容)是很難真正做到的,但必須作為調控的方向和目的,不然會背離常識惹雞寶寶生氣找事。
5.溫度 溼度 溫差(晝夜溫差和舍內區域性溫差) 空氣質量等環境要素在這個時候會因為外界的變化呈現出各種矛盾,這在春秋兩季要比冬季表現的更突出。環境調控的難點和突破口都在於這幾大要素之間的平衡,平衡的依據在於雞群的實際感受,平衡的關鍵在於通風,溫控裝置相關引數的設定是掌握平衡的重要手段,而通風管和小窗的開啟方式是最重要的關鍵點也是最主要的活。
6.任何調節都應在不損傷裝置的情況下執行。
7.進雞前要認真檢修供熱裝置,備用件和易耗品(爐底 溫控儀 爆竹 鞭炮等)應準備充足,保證裝置理想的工作狀態是重要前提。
8.平衡好溫度 溼度 空氣質量 溫差是最重要也最值得關注並探討的細節。因為想達到完全理想的狀態幾乎不可能,關鍵在於平衡多種因素讓小雞感到舒服減少不必要的應激。
9.在保障溫度的前提下儘可能加大通風量,如果你能控出夏天的空氣質量來,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10.做好脫溫與補溫的過度是最難掌握的細節,因為爐子補出來的溫度和停爐後用風機控出的溫度即使完全一樣雞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過早脫溫雞著涼的可能性比較大。補溫不及時同樣也很容易導致雞群著涼。晚壓爐與早扒爐雖然會費點煤,但是溫度不會有問題,即使燒高了也等於增加了通風量只要你的通風量設定在合理範圍內。
11.粉塵是需要重視的最要命環境因素,粉塵一旦超出一定範圍,氣囊炎 支氣管栓塞跟著就會起來,因為我們給細菌病毒提供了最便捷的交通工具。粉塵的控制雞舍越大難度就越大,你眼裡看不見它們的時候最恐怖,因為那種狀態的粉塵可以直接進入雞的呼吸系統早晚會要了我們的雞寶寶的命。這方面因為有較多難點,懇求高手和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12.在極端乾燥的情況下溼度會是讓人頭疼的問題,無論怎麼加可能都是杯水車薪,但是直接不在乎就會很危險。
八.我的一般做法:秋冬季的通風不是很難,只要理解好最小通風的底限,然後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加大以平衡好溫度 晝夜溫差 區域性溫差 溼度 空氣質量等要素還是有較大把握的。
一般進雞後就開啟所有通風管開25赫茲變頻開一分鐘停四分鐘,這麼做通風是次要的,主要為了把前端多餘熱量拉到風機端,因為後端供熱壓力大,不開風機很難解決那裡的溫差。
七天防疫後開始調整時控,每天增減1分鐘至開四分鐘停一分鐘。然後固定風機執行方式,每天調整變頻數,一般最少加減2赫茲。
在此基礎上隨雞群生長和舍內溫度變化及時增開進風口加減風機。一個大風機一般按0.8-2度玩,結合溫溼度雞群表現設定。五個大風機以內通風管和側窗夠用,五個以上開前端溼簾進風窗,加到七個準備用溼簾。
我只有九臺大風機,出現秋老虎我會按夏季的玩法果斷用溼簾。
這方面的內容較多,隨後我會結合實際詳細補充的,今天暫時只能先分享這麼多了。。。。。。。
九.一定要全力維護好我們的裝置(命根子得先硬起來!):無論規模大小,秋冬季尤其是深冬對硬體(尤其是供熱裝置和保溫的基礎設施)的檢修工作異常重要。國人的裝置說實話都不好恭維,一般都比較脆弱,尤其是服役時間較長的。上雞前聯絡供應商檢修很有必要,不然養上雞了掉鏈子會很麻煩。我們這裡的冬季總會遇到很神經質的極端低溫,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是往往那時候裝置就不給力了,畢竟供熱裝置最初設計都是按正常情況設計的。自己上雞前和養著雞的過程中,對暖風爐體內積存的菸灰的清理也很重要,不然很難保證爐子達到理想的供熱狀態,而且對爐體的損傷也不輕。水暖爐的水路清理也很重要,不順暢供熱效率自然會打折扣。
十.防火防風防雪災
需要考慮並時刻警惕的是出現極端低溫或發生雪災等惡劣天氣,應急思維應該時刻保持。這也是日常通風不應死掐最小通風的被動因素,因為一旦出現那種情況,即使用最小通風也不一定保得了溫,欠賬不可避免。所以日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加大通風量的作用就很重要了,至少在那種極端低溫的被動條件下因為空氣狀態有一定保障,低於最小通風短時間內也出不了很大問題,畢竟極端天氣時間不會太長。這也是檢修裝置的必須因素,否則裝置到時候掉鏈子,恐怕就要命了。
寫在後面的話
1.秋冬低溫季節怕熱不捨得燒煤,保溫和通風就會永遠是矛盾的。合理通風別光想著省煤就能找出平衡點。
2.雞寶寶都很通人性,我們讓它們不冷不熱、 吃好喝好休息好、永遠呼吸新鮮空氣,它們就會開開心心,猛吃猛長。
都說細節決定成敗,養肉雞的更應多關注細節,因為我們的雞寶寶變態的讓人既愛又恨,稍有錯漏它們就會死給我們看。
歡迎大家展開對肉雞養殖過程中各種細節的深入討論,因為無論什麼樣的硬體都要按照我們雞寶寶的需求來合理操控,我們活幹的越細,對它們越好,它們的回報就會越大。
本文摘自雞病專業網論壇,感謝版主農民王志剛的精彩分享!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