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秋冬季節如何通風要注意什麼

01

  雞舍通風,能給雞隻提供足夠的氧氣,排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驅除雞舍內的水汽,控制雞舍溼度,調節雞舍溫度並有助於控制疾病。

02

雞舍通風不良會增加氨氣的含量,對雞隻的健康有很大害處。當氨氣濃度超過20ppm時,就有可能損害雞隻的呼吸道,使雞隻抵抗力降低,給病原的侵入提供門戶,易導致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疾病、氣囊炎、腎型傳支等病發生,從而造成死淘率加大,生長抑制,飼料轉化率變差。如果氨氣濃度超過50ppm時,會導致雞隻雙目失明(角膜炎,結膜炎)。

03

一個有經驗的肉雞飼養者在氨氣濃度達一定程度將影響到雞隻生長效能之前,就能意識氨氣的存在,當你能聞到刺鼻的氨氣味時,氨氣濃度已經超標,這就應能過改善通風解決這一問題。當墊料中水分超過30%,氨氣就開始產生,溫度超高,氨氣也迅速增多。可是當墊料中水分保持在21-25%之間時,一般不會產生氨氣,所以應該減少飲水溢位,保證通風從而保持墊料乾爽測定肉雞舍內氨氣濃度的一般標準是:

10-15ppm:可嗅到有氨氣味;

25-35ppm:開始刺激眼睛和流鼻涕;

50ppm:雞隻眼睛流淚,發炎;

75ppm:雞隻頭部抽動,出極不舒服的樣子。

04

有窗雞舍,要避免賊風的出現。

05

雞舍內地面上的最佳空氣流速取決於當時的溫度。如在18.3℃-21.1℃的雞舍溫度下,空氣流速不應超過9.14m/min,雞舍溫度增高則需要較高的空氣流速,溫度較低時,則相反。

06

在通風換氣時,要考慮保溫和通風的聯絡,通風時提高舍內溫度,通風完畢後,恢復通風前的舍內溫度。在冬季,加強通風換氣,並處理好通風和保溫之間的關係,是減少呼吸道疾病、大腸桿菌病和腹水症的關鍵措施。不要過於擔心通風會使肉雞著涼而忽視通風,要改變雞舍中不利於通風換氣的條件。

秋冬季節注意加強雞舍通風

秋冬季節舍內以空氣新鮮、氣流速度較慢為好。入冬前把不應進風的地方修補好,尤其是排風扇處的漏風處必須處理好,防止因區域性倒冷風,使雞舍整體通風不暢和近排風扇處的溫度偏低,造成雞群發病而影響生產。當舍內氨氣味較大時,應首先提高舍內溫度,然後加大通風量。

解析—秋冬季節雞舍最小通風

進入秋冬寒冷季節,外界氣溫明顯低於舍內雞群生活所需的目標溫度,此時,雞舍內的通風方式以最小通風為主,那麼對於最小通風量的把握直接決定了雞舍內肉雞的生活環境,對肉雞的健康

秋冬換季通風管理,您需要注意的問題

秋雨連綿,外界氣溫降低,晝夜溫差增加,溼度降低,風冷效應越來越明顯。此時的雞舍通風管理尤為重要。通風過大極易造成雞群出現冷應激反應,通風過小,容易造舍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

秋冬季節密閉式雞舍的溫度與通風管理要點

眾所周知,每年秋、冬季節來臨之際,蛋(肉)雞養殖企業(場)均面臨雞舍環境控制管理的巨大挑戰。因為入秋以後,天氣逐漸轉涼,雞舍通風開始由縱向通風向過渡式通風轉變,需要根據外界溫

秋冬安全養雞的環境管理

秋冬季節每天的溫度和晝夜溫差變化很大,為保證雞群有一個溫暖舒適的生存環境,使雞群的生產效能得到較好的發揮,須注意做好溫度、溼度、通風等方面的控制。溫度管理雞舍內溫度以保持在18℃~23℃為宜,最低不應低於15℃。如遇到颳風天氣應搖起篷布(根據外界溫度變化

雞舍側風窗該如何測算,秋冬季節通風六要點又有哪些?

成雞生長和產蛋最適宜的溫度是18-25℃,在13-28℃之間也可以達到很好的生產水平,舍內的晝夜溫差最好控制在5℃之內,最大不超過8℃,舍內水平點的溫度控制在2℃以內,垂直溫差不超過1℃。

秋冬季飼養德化黑雞的注意事項

秋冬是農家收穫的季節,也是飼養德化黑雞的多事之秋,很多疾病在這個季節容易發生。這就要求養殖戶在飼養管理、疾病防治方面做得更細、更好。主要應注意:一、防寒保溫1、提早修繕雞舍。檢查雞舍及其窗戶是否擋風防漏,若有則即時修好,以防賊風侵襲。2、增強適應能

秋冬季節交替雞病防控關鍵點

秋季是養雞企業疫病防控的關鍵期。秋冬交替時期氣溫差異大,涼風的襲擊是雞群發生病毒性疫病的主要誘因。因此,關於秋冬季雞群管理措施調整,疫病防控措施正確與否,將決定著養殖企

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進入秋冬季以後,隨著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增大。溫度快速波動會使雞群處於應激狀態,導致雞群的抵抗力下降,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條件。一秋冬季節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病(原)1敗血性支原體支原體在很多雞舍中廣泛存在。當環境變化,免疫接種和應激等因素導致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