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標準肉雞舍三種通風模式的控制要點及體感溫度

現代化的標準肉雞舍,一般具備三種基礎通風模式:橫向通風(最小通風)、混合通風(過渡通風)、縱向通風(隧道通風)。

今天,咱們來了解一下這三種通風模式的控制要點。


  三、縱向通風(隧道通風)

  條件:

外界溫度高於目標溫度

雞舍溫度高於26℃

  目的:

為雞體提供體表輻射散熱為主要目的

減少蒸發散熱的不足

  要點:

雞籠內風速1米/秒,過道風速3米/秒

風門全部關閉

溼簾口全部開啟

雞舍密閉狀態,負壓10-20P之間

風機在室溫29℃之前全部開啟

什麼是體感溫度?

  體感溫度,簡單的說,就是雞體所能感覺到的溫度,而不是實際溫度。

冬季在溼度相同時,當雞舍裡的溫度計顯示為28℃時,在沒風的情況下,雞體感覺到的溫度是28℃。如果此時舍外有冷風吹進來,風速是1m/s的話,雞體感覺到的溫度就不在是溫度計上顯示的28℃了,而實際感受到的溫度會比溫度計上的溫度低3-5℃。雞體感覺的溫度和溫度計上的顯示不一樣了,這就是風冷效應,而雞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就是體感溫度。

  二、體感溫度受哪些因素影響?

體感溫度是沒有辦法測量的,也是沒有辦法計算的,受溫度、相對溼度、風速、雞隻大小、雞隻健康狀況、羽毛覆蓋程度等因素影響。

 

但但,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經常被忽視,就是風的溫度與雞群的密度。

  三、運用

1、外界溫度 實驗證明,外界溫度越高,風冷效應就會越小,當外界溫度超過35攝氏度,雞體能感覺到的風冷效應就很小了;相反外界溫度越低,風冷效應就會越大,雞體能感覺到的風冷效應就會很大。

2、外界溼度 外界溼度越大,風冷效應越小,雞的體感溫度就高,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溫度,南方的夏天要比北方的夏天熱的原因。這點也和外界下雨後潮溼不能開水簾想紋合

3、雞舍風速 風速越大,風冷效應就越大,雞的體感溫度就低,反之,風速越小,風冷效應就小,雞的體感溫度就高。

4、雞的日齡 日齡越小,風冷效應就越大,反之,日齡越大,風冷效應越小。

5、雞群的密度 密度越大,風冷效應就越小,在後期,雞群所需要的通風往往比你算出來的通風量要大。

  四、原則

  不要片面相信體感溫度計算器,僅作為參考而已,不要相信別人所說的冷或熱,相信自己看到的,相信自己的眼睛,讓雞群舒服。

秋季不同時間段肉雞通風管理要點和多發病分析

秋季,常白天溫度可達到25度左右,到了夜間又會降到10度左右甚至更低。如此大的波動,給雞舍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白天隨著溫度升高,可能需要調整到夏季的通風模式。夜間隨著溫度的

不同時間段通風管理要點及多發病分析

秋冬季,日常白天溫度可達到25度左右,到了夜間又會降到10度左右甚至更低。如此大的波動,給雞舍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白天隨著溫度升高,可能需要調整到夏季的通風模式。夜間隨著溫

雞舍溫度三大標準是什麼?你瞭解嗎?

雞舍溫度有哪些要點?在養殖雞的過程中,雞舍溫度是影響雞群健康的一個關鍵因素,特別是肉雞飼養,對溫度的要求則更加嚴格。一旦出現小疏忽,則有可能會引起疫病的流行,可見溫度管理

錯誤的通風模式,容易造成肉雞得呼吸道病!

春天養雞又到了溫差大、溼度低、通風難以把握、呼吸道病多發的季節。而最容易造成雞群受涼的因素就是錯誤的通風模式。那麼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幾種錯誤的通風模式。1、首先就是通

封閉式雞舍的三種通風模式

溫度與通風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絡,不同型別、用途和生長階段的雞,對溫度的要求有所不同,10日齡以前的不能自行調節體溫,處於變溫狀態下,難以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育雛期的人工保溫:

肉雞舍四季通風模式探討——夏季篇

因為當前是炎熱夏天,先與大家探討夏季通風模式,餘下的將來以後與大家繼續探討。夏季降溫,使用水簾已經為大家接受,具體原理為,熱風由於負壓作用,經過水簾進入雞舍,風通過水簾時,會帶走水簾上面的水分,使其變成水蒸氣,從而吸收大量熱量,而引起通過水簾的空氣

標準化雞舍的通風與溫度管理

在規模化養殖興起比較集中的山東、遼寧、江蘇等地,標準化或半標準化雞舍的硬體操作管理已經成為許多養殖場效益高低的重要環節。人們逐漸認識到,在高密度飼養條件下,要想取得好的生產效益,要想健康養雞養健康的雞,必須把舍內環境控制運作好,而雞舍的通風和溫度管

春季孵化雞苗技術要點

春天是孵雞苗的黃金季節,也是雞苗好旺銷時期。家禽孵化時應根據胚胎的發育,嚴把溫度、溼度、通風、翻蛋和涼蛋關。一、溫度孵房、孵化室溫保持在25℃左右;蛋面溫度在孵化前期保持在39℃左右;孵化後期應保持在37.538℃;出雛機溫度一般控制在3637℃之間為宜。二、

育雛期溫度標準溫度控制原則

一、育雛期溫度標準參考:二、溫度控制原則:1、入舍前,育雛內溫度不低於34℃,保證雞雛入舍後在0.5小時內散開。2、入舍後,看雞施溫,根據雞群表現進行溫度調節,而不僅僅是溫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