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不同時間段肉雞通風管理要點和多發病分析
秋季,常白天溫度可達到25度左右,到了夜間又會降到10度左右甚至更低。如此大的波動,給雞舍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白天隨著溫度升高,可能需要調整到夏季的通風模式。夜間隨著溫度的下降需要調整到最小通風模式。其實秋季的通風簡單的一句還概括:「要把白天當夏季管理夜晚當冬季管理」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什麼時間轉化兩種模式?怎麼轉化?以下大概分為這幾個時間段。
升溫期(7:00~12:00)
(1)7:00-9:00這個時間段的外界溫度變化為小幅度上升,然而然隨著溼度的是下降、體感溫度的降低,風機開啟原則為風機不動,開啟時間延長,防止雞群通風過大。
(2)9:00-13:00這個時間段外界溫度會迅速上升、溼度的下降,雞舍內溫度上升。由時間控制轉換的溫度控制,通風量加大,調整進風口的面積。
高溫期(13:00~16:00)
這個時間段段溫度是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此階段通風主要以降溫為目的,加大通風量,提高舍內風速 ,溫度高於目標溫度6度可開啟水簾,轉為混合通風,高於目標溫度8度可關閉小窗,完全由水簾進風,主要負壓不要過高。
降溫期(16:00~24:00)
這個階段屬於快速降溫階段,但是因為溫度下降仍然偏高,溼度扔處於低狀態,此時計算體感溫度,提前縮減風機,如果此時處於目標溫度,應走最小通風模式。
低溫期(01:00~6:00)
後半夜,此時溼度已經上來,所以時控時間要相對於前半夜適當增加,這個階段屬於溫度的平穩期,仍以換氣為主,要注意清晨的風向,關注北風。
最近走訪了一些養雞戶,普遍現象是20多天的雞起呼吸道,不好治,但是先期不減料,不死雞,用過藥之後呼吸道症狀減輕。到了35天左右,打蔫雞逐漸增多,呼吸道越來越重,陸續出現怪叫,張口呼吸,死亡增多,減料,拉稀等一系列症狀,我給這一系列症狀總結為:溫和型禽流感繼發桿菌、支原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混合感染,還有部分雞群出現肝淤血、變黑,腎臟腫大、出血、壞死。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眾所周知,禽流感新城疫病毒已經普遍存在各大雞場已經散養戶家中,只是發病的契機不同,是否發病取決於雞群的抗體水平,雞舍的條件,飼養管理水平,以及疫苗的預防藥物的預防等等。一旦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就給疾病帶來了機會,有時甚至讓你防不勝防。我們不得不重視起來!
北方的深秋早上10度左右,中午甚至20度,到了太陽落山以後又下降到個位數,夜間就不知道冷到什麼程度了,很多雞群都是在夜間(尤其是凌晨1、2點左右)感染了賊風得的病,因為這個時間段是最冷的時候,氣壓也低,養殖戶的注意力處於最低時段,就給病毒帶來了機會,記得我以前說過,夜間的溫度一定要比白天高1到2度,陰天要比晴天高1到2度,颳風天要比沒風天高1到2度,因為肉雞對天氣的變化很敏感,我們養肉雞相當於養三歲以下的小孩,一定要照顧周全,因為他們抵抗力真的很弱,弱到你都無法接受,既然選擇養肉雞,就有一種養孩子的準備。
就流感的症狀來說,我們往自己孩子身上聯想一下,起初是發燒,白天吃了退熱藥,燒退了,到了晚上又高燒,因為什麼,因為有病毒感染,體內有炎症,我們應該首先抓住退燒,消炎,抗病毒,可是病毒這東西從來不配合我們,就連打點滴都不能把他怎麼樣,當然我說的是小孩,那如果是雞呢,又不能打點滴,這時候應該怎麼辦?
只能綜合用藥,我的原則就是中西藥退熱,中西藥抗病毒,西藥消炎,一定要選用你認為最好的藥,只顧便宜上了不但沒效果,還耽誤了病情的最佳治療時期,所謂的消炎藥就是針對桿菌和呼吸道效果最敏感的藥,如果這個時候呼吸道流感沒控制住,接下來就是堵肺堵氣管,死亡成倍增加,就連扎針都無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