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家禽規模場環控設計和管理(環控乾貨)

  「環控的本質是控制雞舍內的氣體流動,結果才是適宜的舍內環境。」

——李旭兵

對我們養殖企業來說,除了營養和疾病防控外,現場管理也是保障雞群健康和養殖收益的關鍵環節。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地貌氣候複雜多樣,因此在雞舍環控中要根據各區域氣候環境特點因地制宜。國內的環控和歐洲不同,除了要關注二氧化碳、粉塵之外,還要重點關注雞舍內溼度。

其實環控這幾年在國內的發展走入了一個小的誤區,我們過度地關注環控本身,而忽略了整個環控與營養和免疫等的協同作用。

環控的目的是為效益服務,營養、免疫、環控……環環相扣,一個環節做不好就不會有好的生產成績。今天我們從環控的角度分享2個方面內容:一是環控需要關注的重要節點,二是環控與一線管理的結合。

  01

  環控需要關注的重要節點

對於層疊式籠養雞舍來說,5層和8層的環控要求是不一樣的,不能一以概之,尤其是對負壓、風速、整個風向的控制。

實際生產中,我們絕大部分飼養管理者只關注雞舍的前後溫差,卻忽略了雞舍對角線溫差和兩側溫差。很多雞場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層疊式籠養達到產蛋高峰後,時間持續短。究其原因,這和「飼養方式」、「環控」有很大的關係。

有些養殖場受裝置廠或外界因素的影響,只關注雞舍的前後溫差,結果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分享一個真實案例來說明環控的重要性⬇:

  產蛋率低,到底為何?

單棟雞舍3.5萬隻雞,380天的產蛋率只有84%。哪個方面出了問題?是清潔劑還是飼料?雞場老闆一直找不到問題出在哪裡。我去到雞舍後發現,雞舍前後溫差1.2度,夏季溫度很好,但是測量雞舍的斜向溫差有8度之多(水簾的靠邊牆到風機端靠邊牆的斜線溫差)。

對雞舍的產蛋率進行分割槽測定,發現雞舍2萬6只雞的產蛋率是92%,可是雞舍4角位置,即高溫高溼或者說低溫高溼的2000只雞的產蛋率只有72%。由此,終於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單:環控不到位,造成了產蛋率表現差。

由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我們很多時候只看到雞舍整體的產蛋率相對不高,或說下降過快,但是絕大部分沒有去進一步分析是整體低?還是說區域性低?需要去強化的方面是什麼?

產蛋率出現問題,人們往往過於強調營養,其實不然,環控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做好環控的關鍵:

環控的本質是控制雞舍裡的氣體流動,通過氣流來搬運潮溼空氣、粉塵、控制溫度,從而得到一個結果:適宜的雞舍環境。

(二)風機和水簾:

(1)風機的啟動位置

因此,要重點關注雞舍後1/3(尾端)的位置,距離風機18-30米的區域。這也是傳統上講的弱風區,其形成跟風機啟動的位置密切相關。

(2)風機設定:

實際上,風機效率要參考有效排風量,即上負壓的排風量。而風機銘牌排風量上標註的全是靜壓風量,使用這個資料會出問題。所以,實際生產中設計環控要根據養殖場配置的風機品牌及使用年限,然後去查詢風機的負壓衰減資料,20Pa負壓,30帕負壓情況下的風量,這才計算雞舍通風設定的基礎資料。

(3)風速設定:

風速設計一般先鎖定的平流風速,將雞舍內無籠子的狀態下,北方3.5米-3.6米/秒,南方3.6-3.8米/秒。

雞舍建好後,風速的測量以中央過道為準,要求不低於4.2米/秒。夏季風機全啟動的情況下,邊道的風速要求是不低於2.8米/秒。如果達不到,整個雞舍的環控降溫都會出問題。

因為負壓是風速的反饋,所以隨著溫度等因素的變化,負壓是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經過準確的物理計算,我們得出舍內外溫差增加7度,壓力要增加1Pa;室內外溼度增加5%,壓力要提高1Pa。(現在,防控領域有一些錯誤的說法,溫差增加3~5度,增加1Pa壓力,這是沒有根據的。)

這也是為何在秋冬季換季的時候,在4、5層雞籠的雞舍舍內壓力位15~18Pa,6、8層則是10~12Pa壓力,降溫時鎖定25~30Pa壓力的原因。

隨著溼度的增加,要增加進風口的風速,拉大風壓。

(4)助力風機:輔助打通空氣,冬季排粉塵,夏季防止區域性高溫高溼。

助力風機的作用就是保障新鮮空氣進入雞舍中,用來解決雞舍後1/3段空氣質量差的問題。

我們經過現場測定發現,雞舍後1/3段雞籠上方靠近屋頂位置的風速偏低(6~8米/秒),下層風速只有3.8~4米/秒,造成了空氣擁堵。助力風機輔助上層空氣流速增加到14~15米/秒,這樣下層汙濁空氣就會向上稀釋,將下層的風阻風牆打破,下層風速就順暢了,粉塵隨之排出。

此外,風帶動了熱量,讓熱量重新劃分區域,雞舍的前後溫差就會更小,基本上秋冬季4、5層,100米的雞舍,前後溫差可以壓縮到0.3~0.5度。夏季還有降低後1/3部舍內溼度的好處。

(5)水簾設定:

水簾設定要鎖定水簾的進風速度。目前,普遍採用的是一臺普通的平板風機,匹配5平方的水簾。高風壓風機要根據風量重新設定。

水簾的進風速度最早從德國引進,注水後1.8-2米/秒。因為水簾注水後對風速有0.3~0.5米的衰減,因此,在真正設計水簾風速的時候,要按照不注水2.4-2.5米/秒來計算,保證注水之後依然有2米/秒左右的風速。

如果設定的是2米/秒的風速,一旦注水實際風速只有1.6~1.8米/秒。這種情況下,只能拉大雞舍負壓,提高舍內風速,但拉大負壓的過程中,雞舍內籠子會對氣流形成切割,導致室內溫度分佈極不均衡。

小窗的位置根據不同的樓層設計是不一樣的,小窗的位置是根據風墜落的方向設定,效果要達到有效的排粉塵和阻止冷空氣落向雞生活區域。

(6)水簾與夏季舍內溼度有直接關係:

夏季水簾的應用非常關鍵,尤其是南方地區,因為本身就是高溫高溼,如果水簾使用不當,會進一步增加室內溼度。高溼對於蛋殼,特別是對暗斑的形成有非常大影響。因此,雞舍的控溼不僅僅是讓雞舍的環境更舒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減少暗斑,提高單品質。

環境溼度和水簾注水之後蓄積溼度的決定了夏季室內的溼度。夏季如何有效控制雞舍的溼度?

①在水簾啟動之前降低舍內溼度。

② 控制水簾注水,適度的增加註水量。

如何在啟動水簾前降低舍內的溼度?其實很簡單放大風速,這就要求在做環控設定時,對於風機啟動時的階段溫差的設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不是固定的。

(7)風機啟動順序:

風機的位置和啟動的順序非常重要。在6、8層雞舍中常出現溫度分佈不均勻的狀況,不僅是縱向,橫向溫差有3~4度。這也是造成產蛋量不穩定的原因。

解決方法是鎖定風居中居上,風機的啟動順序:先中間後兩邊,先上後下。上下風機的啟動比例是6:4,這樣做的好處鎖定上下層的溫差的同時,讓氣流更加順暢,利於粉塵的排除。

為什麼要先開啟居中風機?因為,要先把雞舍中部的風速拉起來,提高雞舍通透性,這樣粉塵才能更好的排出雞舍。

現在,很多雞舍是先開側面(靠近牆的位置)風機,這樣做的弊端是讓風走了近道,風達不到雞舍中部或者達到雞舍中部的風量有限,很難把粉塵攜帶出雞舍。

(8)籠內外溫差

經過一線大量資料的測定我們發現,現代化層疊式雞舍的籠內溫度和過道溫度有差異。秋冬季籠內溫度一般比過道溫度高2~2.5度,而在夏季大風速的環境下籠內溫度比籠外溫度高1~1.5度。

在雞舍環控設定的時候要以籠內也就是雞生活的區域溫度為準。但是絕大部分的雞舍溫度探頭都在過道里面。所以,在設定通風資料、設定目標溫度……的時候要考慮到籠內外溫差這個因素。

  02

  環控與一線管理的結合

(一)針對南方高溼的應對方案

以南方地區來說,全年高溼,早晨和夜間溼度過大。當外界溫度過低時,風速過大會造成風冷,雞不適應。上午10點到晚上9點之前,外界溫度升高,室內溼度過大,又會造成體感悶熱。如何去平衡這兩個問題?

根據南方高溼的特點,我們設定了一套環控操作方案。階段溫差在前三個階段我們設定1度溫差,這樣保證早晨和晚上不會有過度風冷。但是從第四階段開始,設定0.7~0.8度的階段溫差,將整個雞舍的有效風量提升,靠風速來降低舍內溼度。通過操作,可在水簾啟動之前,將雞舍內的溼度下降7~8%,也就是說能保證室內的溼度比外界溼度低8%左右。

很多雞舍在水簾注水時溼度快速上升,是因為溼簾注水沒有進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溼簾注水之後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溫度快速下降,直接導致部分風機停止運轉,溫度下降過快,逼停風機。結果就是風機一停,室內風速下降,導致冷空氣團在雞舍內的執行時間延長,蒸發量過大,溼度上升。

因此,水簾啟動不能逼停風機,水簾也要設定梯度階段。一般來說,水簾啟動的第一階段注水時間8~15秒,溫度降幅0.6~0.8度,不會逼停風機。這樣操作風機風速不降低,溼度蓄積減緩。另外,通過短促注水,也保證了有足夠外排水蒸氣的時間,從而起到控溼的作用。

(二)籠養蛋雞為什麼會出現產蛋率、蛋品質蛋中的區域差異?

一線養殖中,多層籠養生產的雞蛋會出現品質差異,一般分為兩類:

① 蛋重特別大,但是蛋殼厚度也夠蛋殼脆,裂紋的相對多

②蛋重相對較小,蛋殼厚度相對較薄,但是蛋殼韌性和強度很好

同時,同一雞籠體重差異巨大,400天左右的雞,同一個籠內的體重差異可達到一斤半。最輕的雞甚至只有兩斤多,活下來都是問題,何談產蛋率?

原因一:

4、5層雞舍往往上兩層的蛋品質好、個頭小、產蛋率低,下兩層蛋更大、品質相對差一點,這與環控溫度有關,要素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濃度隨著雞舍的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原因二:

給雞提供的料是一樣的,但是雞吃到肚子中的不一樣。在大籠飼養蛋雞中由於採食位不能同時滿足所有蛋雞吃料,因此會出現,一部分雞吃料,另一部分雞在觀望的情況。

由於雞的進食習慣,偏愛採食大顆粒。因此,先吃飼料的強勢雞會選顆粒大的飼料,而這部分飼料中富含石粉,玉米、豆粕,蛋白和能量攝入很足,但是顆粒相對細的維生素、氨基酸、微礦攝入量不足,這也是造成蛋殼質量差的重要原因。

而滯後吃料的蛋雞,則進食了剩下的小顆粒,蛋白、能量不足,但富含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的粉料,因此,蛋重小,蛋殼質量好。但是長期蛋白能量攝入不足,會造成自身體儲存能量的過度消耗,甚至導致蛋白質缺乏,活活被餓死。這也是很多雞場到350~360日齡後,產蛋率急劇下降,蛋殼質量急劇惡化的原因。

解決方案:

根據雞的行為特點,調整飼餵策略。

蛋雞一次集中採食的時間是15~20分鐘,一般會有2個採食高峰,間隔10~20分鐘的休息時間。因此,上料40分鐘後立馬補料。因為強勢的雞吃過了,剛好是其休息時間,採食慾望下降,給弱勢雞吃料的機會。從而保證強勢和弱勢的雞攝入的營養是一致的。經過一個半月的調整,籠內體重差異可達到4兩的合理範圍之內。產蛋率會有0.5~1.5%的提升。

聽課總結:雞舍,尤其是層疊式雞舍,粉塵是萬惡之源,幾乎所有的疾病都跟粉塵有關係,因此環控未來我們只監控三個資料,溼度、粉塵、二氧化碳。

當然溫度不是不去監控,而是這三個指標做到最好之後,溫度自然就平穩。環控最終目的是控風而不是控溫,溫度只是結果。

現場管理、環控管理、飼料和免疫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雞蛋的高產量和優質量。

規模化養殖——誘發「冷應激」的管理細節(實戰乾貨

漫話冷應激冷應激:冷應激是百病之誘因,控制冷應激是規模化養殖的重中之重,也是通風管理的要點。什麼是冷應激?就是雞群受到冷空氣襲擾和大溫差變化,這都會導致體感舒適度降低,

產蛋期蛋雞應重點關注的幾個點(純乾貨

產蛋期蛋雞應重點關注的幾個點:1.如果喜歡大個的雞蛋,那麼開產前雞群的體重就要適當超標,如果後期想控制蛋重,那麼就需要從開產前就控制雞的體重,因為越是大體型、大重量的雞所產

純乾貨分享,有了這些診斷祕籍,你就會看禽病了!

一、根據雞的日齡、聲音、體表等斷雞病(一)日齡階段:1-10日齡內,除通常易見的沙門氏菌病外,還有綠膿桿菌、法氏囊、衣原體、支原體。20-40日齡,易發法氏囊,球蟲病,如果新城疫首免

規模化養雞場飼料和雞糞運輸生物安全新措施

近年來,隨著國家建立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獎勵政策的實施,家禽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但國內惡劣的養殖大環境使家禽養殖所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風險在加大,其中疾病的發生嚴重地影響了家禽養殖業的生產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建立合理有效

當今禽流感流行現狀與對策

目前我國家禽生產形式、生產規模都發生了極為顯著地變化,規模化生產是今後家禽生產和存在的一個主要形式。但是,隨著集約化、規模化生產不斷升級,家禽疫病已經成為家禽生產的重要制約因素;禽流感(AI)的不斷髮生,依然是家禽生產的頭號威脅,直接影響著家禽存欄、

當前規模化商品肉雞主要疫病的流行及防控對策

1禽流感禽流感在很長時間仍然是養禽業重大傳染病,是禽病防控的重點。H5亞型家禽禽流感:H5N1、H5N2、H5N6、H5N8;H9亞型家禽禽流感:H9N2;H7亞型家禽禽流感:H7N7、H7N9。1.1病毒理化性質禽流

規模禽場的資料建立與應用

一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曾對家禽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大量原始資料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彙總,使其條理化,系統化,對一些現象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資料分析提供基??1資料的收集首先對所有發生的資料,包括家禽的品種、購進數量、價格、金額,投入品的採購品種

如何應對未來禽病不斷出現的風險

本刊記者陳連頤全球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方式促進了家禽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已有許多事實證明家禽疾病正呈全球化流行。日益增加的疾病風險提示我們,在重視規模化養殖的同時,需要時時刻刻關注並防範禽病的發生和流行,此外,還提示我們應該重視適度規模發展家

家禽腸道健全很重要

在家禽養殖業中,腸道健全(intestinalintegrityI2)一直備受家禽生產商的關注。自1970年至今,全球禽肉與蛋的產量飛速增長,相較於其他養殖業,家禽養殖規模擴大的速度相對較快。保持肉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