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腸道健全很重要
在家禽養殖業中,腸道健全(intestinal integrity I2)一直備受家禽生產商的關注。自1970年至今,全球禽肉與蛋的產量飛速增長,相較於其他養殖業,家禽養殖規模擴大的速度相對較快。保持肉雞腸道健康,維護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不但能保證肉雞獲得良好的生產效能,而且能有效的抵禦疾病的侵襲。
影響家禽腸道健全的因素多種多樣,一項調查表明,由球蟲和細菌引起的腸道不健全可以讓每一隻雞隻的飼養成本提高10.2美分。因此加深對腸道健全的認識並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和改善腸道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闡述了什麼是腸道健全以及影響家禽腸道健全的因素和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 何為腸道健全(intestinal integrity I2)
腸道健全可以定義為腸道維持其結構和功能的完好,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受到各種損害,是一個完整的腸道。那麼一個完整的腸道包含哪些部分呢?有許多自然生理屏障有助於維持腸道的完整性。這些屏障可以防止外來物和微生物的侵入(主要包括血液和其他臟器),有助於維持腸道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當機體出現營養不良或者一些外界因素(包括應激、毒素、衛生環境管理不當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等)的影響時,這些屏障就會受到破壞,從而導致腸道不健全。有助於維持家禽腸道健全的自然生理屏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粘液(由腸細胞分泌的粘性液體物質)
粘液是防止細菌和真菌侵入的一個屏障。但是一些酶(如可以分解粘液的尿素酶)可以打破這種屏障。含有熟豆粕的家禽飼料中可能含有尿素酶。
2. 腸上皮細胞
腸道的上皮細胞形成一個具有半通透性的表面,可以有選擇性的允許液體、電解質通過,並且具有分解和利用營養物質的能力。在消化道中,每一部分的上皮細胞都是一個連續的物理屏障。當微生物和毒素因子使上皮細胞遭到破壞時,腸道健全也就受到破壞。
3. 液體分泌物
液體分泌物為大量的水和電解質的混合物。在前部小腸中的液體具有保護作用,可以使腸道中的細菌懸浮在液體中並隨著液體的流動而被衝到腸道後部。
4. 血管分佈
在腸道上皮細胞層下的血管可以迅速稀釋並帶走任何可能破壞生理屏障的病原體或毒素(內源性或外源性)。
5. 免疫細胞
如下圖,腸道免疫的功能性細胞主要包括: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異嗜細胞、樹突狀細胞、NK細胞、杯狀細胞、漿細胞和M細胞。以上這些功能性細胞在機體抵抗各類病原性微生物入侵,維護腸道健全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淋巴是家禽主要的免疫器官,與雞腸道相關的淋巴組織有法氏囊、盲腸扁桃體、派爾斑以及尿道和肛道的淋巴集合體。Klipper等報道,抗原的形態以及抗原在腸道中的降解和吸收速率等均影響家禽的免疫反應。胃腸道抗原刺激免疫反應增加了額外能耗。粘膜淋巴組織是胃腸道表面的第一道防線。
圖 腸道中各種免疫細胞模式圖
6. 腸道的正常菌群
腸道的正常菌群在維持腸道健全方面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腸道菌群的破壞往往可以引起不表現任何臨床症狀的生產與經濟損失。腸道中的共生細菌在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以及刺激腸道壁發育方面起著積極作用。腸道不同腸段間的細菌數量存在明顯差異,從十二指腸到腸道末端,菌群密度趨向增加。腸道每個區域都定居有獨特的微生物,並且隨著日齡的增長變的複雜9。
二、引起腸道不健全的各種因素
在介紹影響腸道健全的各種因素之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家禽腸道的發育情況及影響因素:
1. 腸道的發育
早在家禽胚胎時期腸道就開始發育,並且其發育速度隨著孵化時間程序而逐步增加,小腸佔整個體重的比率從孵化開始階段的1%迅速增加到孵化最後階段的3.5%。出雛後,小腸絕對重量的增速也顯著快於其他器官,然而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的長度和重量的增速卻存在著差異。腸道發育的成熟度主要體現在腸道消化酶的活性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腸道形態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的變化主要發生在出雛後1-14天,其成熟方式與新生哺乳動物類似。
2. 早期給料對腸道發育的影響
在肉雞飼養過程中,良好的開端是獲得最好生產成績和最大利潤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開端一般是指在出雛後的頭7天,此時的育雛條件和高質量的育雛料對雛雞早期至關重要。有研究表明,家禽出雛後最初48h,維持小腸生長髮育的養分主要來自於腹腔內的卵黃囊殘留物,家禽需要在這一階段利用卵黃囊中儲存的能量,而此後營養主要來源於飼料的供給。Potturi 等報道,飼料是加快仔雞腸道發育和卵黃殘留吸收的「催化劑」。在出雛後24-72h,如果沒有及時開食,其腸道發育和生產效能會受到抑制,並且很難在以後得到補償生長。此外,早期給料可以儘早的讓機體接觸到外界各種抗原,這對腸道免疫組織的發育成熟很重要,延遲開食是導致家禽免疫功能發育遲緩的重要原因。所以說良好的開端至關重要。
3. 影響腸道健全的因素
很多因素都可以影響著腸道的健全,任何直接或間接的破壞我們第一部分所述的腸道健全6個部分的因子都會影響腸道健全,我們概括起來可以分為生物因素、物理化學因素、日糧因素及其他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微生物引起的腸道不健全。理化因素包括溫度、溼度、光照、氨氣濃度、墊料質量和一些應激因素等,應激因素又主要包括抓雞、運輸、噪音、過度擁擠、突然的冷熱刺激等。日糧因素包括飼料原料、日糧結構、飼料加工、顆粒飼料和一些飼料中有害因子,有害因子又包括多種抗營養因子(如非澱粉多糖NSP)和毒素因子。這樣的劃分沒有嚴格的界限,同一個影響因素可能同時屬於兩種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