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家禽腸道重量變化及腸道形態學的發育

家禽的消化道與外界相同,開始於喙,終止於洩殖腔;消化道的組成部分包括:口咽、食管、嗉囊、腺胃、肌胃、小腸、盲腸、結直腸和洩殖腔。

出殼後的雛雞在0~5d期間消化系統生長髮育迅速,到21d時發育基本完成。其中,小腸是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通常認為小腸的重量是小腸發育的表觀體現,可以近似反映出小腸的生理功能。家禽種蛋孵化前期,相比於神經、血管等組織而言,腸道的發育較為緩慢;而到種禽蛋孵化後期,腸道無論在重量、形態結構還是消化功能上都表現出快速發育的特點,儘管如此,雛雞出殼時腸道的生理功能仍未發育成熟。

研究表明,肉雞等早成雞群出殼時小腸的重量約佔其重量的6~10%,達到成年體重時其小腸的重量增加了15~37倍。從肉種雞蛋孵化第6到第20胚齡,小腸的重量持續增加,尤其是從第17胚齡到出殼當天,小腸的重量增加量235%,而體重增加僅為36%,小腸佔體重的相對重量從1.4%上升到3.4%。雛雞出殼後一週小腸的生長髮育速度顯著高於胃、胰腺和肝臟等其他器官組織,甚至在延遲開食的情況下,小腸的絕對長度也隨出殼後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且小腸佔體重的相對重量在出殼後6~10d時達到最高,然後開始下降,可見出殼一週是小腸生長髮育非常迅速也最關鍵的時期,為雛雞出殼後消化吸收外源飼料中的營養物質做準備。

發育完成的小腸是一個高度分化且結構負責的器官,自官腔面向外依次分為四層,即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外膜層,其中黏膜層和黏膜下層向腸腔內突出形成許多半環狀皺襞。小腸黏膜層位於腸道的最內層,主要由黏膜上皮、固有層和粘膜肌層組成。黏膜上皮和固有層向腸腔內突出形成腸絨毛,黏膜上皮凹陷在固有層中形成腸腺,即李氏隱窩。

由於腸道黏膜層直接與腸道中的營養物質和微生物接觸,是機體組織腸腔內的細菌入侵和有毒物質吸收的重要屏障,因此,維持腸道黏膜正常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對胃腸道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維持動物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家禽種蛋孵化後期胚胎小腸黏膜在形態學上發生了顯著地變化,研究發現,肉雞胚胎髮育到第15胚齡時小腸絨毛開始形成,到第17胚齡時出現兩種不同發育程度的絨毛,隨後主要表現為絨毛長度的增加。

雛雞出殼後2d以內,腸道黏膜發育迅速,小腸絨毛高度快速增長,但是隨後其增長迅速開始下降,並在出殼後第5~10d達到發育平臺期。雛雞出殼後,小腸各段絨毛的生長髮育速度並不一致,一般是十二指腸的絨毛高度最大,然後是空腸,而回腸的絨毛高度始終最低。

研究表明,小腸的絨毛高度與黏膜上皮細胞的增殖生長密切相關,到出殼後6d時十二指腸的絨毛高度增長了近2倍,空腸和迴腸的絨毛高度增長了近50%。小腸絨毛的表面積從孵化期絨毛形成到出殼後3d一直呈指數增長,由於小腸絨毛寬度的增加比較緩慢,因此小腸絨毛表面積的增加主要取決於絨毛高度的變化。

種蛋孵化期間不能觀測到胚胎腸道的隱窩,在雛雞出殼數小時內,隱窩開始逐漸形成,隱窩數量開始增長,並在出殼後2~3d內形成具有典型內陷結構的隱窩。雛雞出殼後,小腸隱窩深度會隨日糧而顯著增加,第14d時小腸的隱窩最淺。小腸隱窩幹細胞的分離增值能力很強,通過不斷分裂形成新的腸上皮細胞可以提高黏膜上皮細胞的更新速率,增加黏膜上皮細胞的數量,從而促進絨毛生長。

小腸黏膜的形態結構與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有著重要的關係。絨毛的高度與腸上皮細胞數量呈現正相關的關係,同時小腸消化吸收的表面積也會增加;隱窩越淺,則表面上皮細胞遷移和分化的水平增強,成熟度上升,這些都有助於小腸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肉雞高生長速度對肌肉損傷的影響

家禽育種產業歷來重點關注高生長速度和胸肌的重量。家禽高速生長可以滿足消費者對經濟實惠的雞肉和火雞產品的需求,但同時也改變了肌肉的形態結構和生化特性。因此生長率提高的同時

家禽骨骼疾病原因分析(二)

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關於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互作對家禽骨骼疾病的作用有很多報道。例如,肉雞缺乏維生素B6導致脛骨幹重減少和皮質厚度下降。組織形態學檢查發現不成比例的大的骨侵蝕

影響產蛋雞羽毛覆蓋因素

雞體表羽毛的形態表徵了雞的品種特徵,能直接反映雞隻的生長髮育情況和健康狀態。羽毛的顏色、光澤、形態等外觀性狀也是決定優質雞經濟價值的重要參考因素。如果雞隻羽毛成熟延遲,

影響產蛋雞羽毛覆蓋的因素!

雞體表羽毛的形態表徵了雞的品種特徵,能直接反映雞隻的生長髮育情況和健康狀態。羽毛的顏色、光澤、形態等外觀性狀也是決定優質雞經濟價值的重要參考因素。如果雞隻羽毛成熟延遲,

中草藥與腸道微生態系的相互影響

隨著微生態學的發展,微生態學理論、方法開始被引入中草藥藥學的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生物體內的微生態系對口服中草藥藥理作用的發揮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中草藥又有助於維持生物微生態系的平衡,二者間不僅在理論上有共通性,而且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亦相互作用,相互影

雞囊宮科絛蟲病的病因及症狀

囊宮科絛蟲寄生於世界各地的鳥禽類和哺乳動物。在中國家雞體內已發現變帶屬漏帶屬及顯宮屬的一些種類。本科絛蟲亦可偶爾見於鴨、鵝體內。病因/病原:形態特徵楔形變帶絛蟲成蟲體長

如何正確給蛋雞飼料新增劑

蛋雞飼料新增劑使用注意事項感官要求:具有該品種應有的色、嗅、味和組織形態特徵,無異味、異嗅。有害物質及微生物允許量應符合GB13078及相關標準的要求。飼料中使用的營養性飼料新增劑和一般性飼料新增劑產品應是附錄A所規定的品種和農業部公佈的允許使用的新飼

散養雞慎防組織滴蟲病

病原形態特點禽組織滴蟲病的病原為火雞組織滴蟲,為多形性蟲體,大小不一,近圓形或變形蟲形,偽足鈍圓。盲腸腔中蟲體的直徑為5~16m,常見一根鞭毛;在腸和肝組織中的蟲體無鞭毛,初侵入者為8~17m,生長後可達12~21m,陳舊病變中的蟲體僅4~11m,存在於吞噬細胞

雞的支原體感染及防控措施

1病原支原體是一種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原核生物,在具有自體繁殖和合成自身大分子的微生物中,體積最小,結構也最簡單。直徑大約300~800nm,細胞形態受環境影響變化很大,光學顯微鏡下呈多形性,有球形、球杆狀或其他形狀不等。支原體沒有細胞壁,也不含有任